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题目: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三育三化”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168)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于运行机制的强化,现代教育系统需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搭建三育平台,与结合一体两翼教学机制进行教学体系的全面结合。其中双师型教师资源团队建设,应当与一体两翼教学机制和校企平台三育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结合,通过强化校企协同、深化社会培训和转化创新服务的“三化”模式来催动高校教师体制和教学团队的进一步完善,创建具有双师型价值的优秀教学团队,参与到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当中去。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一体两翼;三育;三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主要解决传统教育层面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对于行业把握不深等诸多问题。理实一体化教育在近年来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创新方向,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方面应当从理实教育的基础升级创新出发,结合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平台,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搭建一体两翼教学整体框架
一体两翼教学框架的全面创新,主要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体制在传统教育桎梏和实践创新培养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的教育体制创新思路。高职院校的一体两翼教学框架中,“一体”主要是将现代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作为核心,通过调整原本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与产教融合的教学环境进行全面适配,开展基地实训,同时搭建专门面向学生群体的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教育、基地、平台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型,强化实践应用教育和创新场景对于学生全面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两翼”是指学生培养和教师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同步更新。其中面向学生培养需要通过“1+x”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培养与现代化市场环境行业就业环境相适配的高素质人才,强化职业教育当中综合素养强、专业能力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强化内力,提升竞争力;教师层面主要需要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建设,结合大的产教融合背景和实训背景,积极进行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符合学生综合素养成长发展领路人要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三育教育的模式升级
产教融合对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而言意义重大,职业院校通过与高质量企业进行校企协同,共同育人,可以为学生提供应用实践的窗口,培养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真实应对岗位工作、不断进行创新。职业院校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需要结合产教融合的时代优势和契机,积极进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形成全面对接。其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完成对接,课程内容需要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教学过程需要与生产过程完成对接,实现平台式的优势整合。一方面保证教育教学系统的专业性,能够从宏观理论层面形成对于行业发展和实际生产情况的判断,帮助学生养成产业发展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理论视野当中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使理论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而是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
在这一背景之下,职业院校需要以“三育”模式对一体两翼的教学框架进行阶段式的教学方向拟定。所谓“三育”,是指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阶段性的应用实践,将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能力成长再到具备综合素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设置为哺育、培育和孵育。其中哺育主要为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传统职业教育当中的基础环节,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学习,初步掌握专业发展态势,形成对于自身未来发展需求的准确定位。培育环节是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同时搭建宏观视野,引入信息资源等,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教师的经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并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以行业适应力、岗位胜任力为方向,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孵育是最后一个阶段,在校企合作的应用平台当中,学生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从一线生产环节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迎接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强化自身真实岗位实操实践能力水平,丰富岗位工作经验,获得全面成长。
三、一体两翼三育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三化培养方案
一体两翼的教学框架通过三育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构建了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教学阶段性机制,职业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来进行内部教学环节的搭建和完善,而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需求则对于教师师资团队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学团队教师应当以双师型团队建设为标准,除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实践指导、行业引导、产业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职业院校教学系统在一体两翼三育的教学框架基础上,提出针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三化”培养方案,分别从强化、深化、和转化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升级。
(一)全面强化——推进校企协同教学创新
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产学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在教学发展当中无法适应时代的情况,以产学研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模式,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发展曙光。以往的产教融合模式由高校教学系统牵头,通过与社会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来实现资源互通和数据共享,同时为学生提供产业实践场景。随着发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暴露出的项目实践能力缺失问题逐渐显著,相关教学系统在改进方面将原本的学生实践融合进教师实践当中,与一体两翼的双主体教学理念相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担任智能制造的主题负责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生产实训当中,将一线高精尖研发生产与教学系统相互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和岗位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弥补了在实践层面的短板,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实现教学全面创新。
(二)目标深化——打造社会层面的实践培训
对于部分院校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学内容本身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实践特性,需要通过融入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推进教学体系的改进升级,带动教学队伍的双师型水准的提升。例如园艺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可以尝试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参与到社会生产当中来。这种真实的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应用实践问题进行了解,使教师对于行业环境和技术应用有着更为全面的把握,将社会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当中,实现教学质量的目标深化。
(三)积极转化——推动技术创新型服务
产学研体系的又一大优势在与推进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当中。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科研背景和对于行业的了解,依托学校的供给资源投入到一线技术项目的科研创新当中来。学校方面为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坚持教师先行、课程紧跟、设备设施即建即用的管理原则,为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打造量化好景,铺平道路。在以往的高校教育經验当中,以高校科研部门牵头、教师领军搭建的科研项目以校企企模式进行运行,高校核心中搭建技术培训、技术应用、产教协同以及一体化服务等多个服务终端,保障科研创新实力,推动教育教学跟上,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进行自我提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俊涛,李成平.基于产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3):97-99.
[2]井红霞.基于理想解法的“双师型”教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46-47.
[3]康健,唐欣.一体两翼:基于科研项目驱动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5):119-122+155.
培黎职业学院 朱加彪
课题编号: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168)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于运行机制的强化,现代教育系统需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搭建三育平台,与结合一体两翼教学机制进行教学体系的全面结合。其中双师型教师资源团队建设,应当与一体两翼教学机制和校企平台三育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结合,通过强化校企协同、深化社会培训和转化创新服务的“三化”模式来催动高校教师体制和教学团队的进一步完善,创建具有双师型价值的优秀教学团队,参与到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当中去。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一体两翼;三育;三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主要解决传统教育层面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对于行业把握不深等诸多问题。理实一体化教育在近年来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创新方向,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方面应当从理实教育的基础升级创新出发,结合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机制和教育平台,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搭建一体两翼教学整体框架
一体两翼教学框架的全面创新,主要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体制在传统教育桎梏和实践创新培养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的教育体制创新思路。高职院校的一体两翼教学框架中,“一体”主要是将现代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作为核心,通过调整原本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与产教融合的教学环境进行全面适配,开展基地实训,同时搭建专门面向学生群体的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教育、基地、平台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型,强化实践应用教育和创新场景对于学生全面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两翼”是指学生培养和教师团队建设两个方面的同步更新。其中面向学生培养需要通过“1+x”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支撑,培养与现代化市场环境行业就业环境相适配的高素质人才,强化职业教育当中综合素养强、专业能力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强化内力,提升竞争力;教师层面主要需要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建设,结合大的产教融合背景和实训背景,积极进行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符合学生综合素养成长发展领路人要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三育教育的模式升级
产教融合对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而言意义重大,职业院校通过与高质量企业进行校企协同,共同育人,可以为学生提供应用实践的窗口,培养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真实应对岗位工作、不断进行创新。职业院校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需要结合产教融合的时代优势和契机,积极进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形成全面对接。其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完成对接,课程内容需要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教学过程需要与生产过程完成对接,实现平台式的优势整合。一方面保证教育教学系统的专业性,能够从宏观理论层面形成对于行业发展和实际生产情况的判断,帮助学生养成产业发展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理论视野当中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使理论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而是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
在这一背景之下,职业院校需要以“三育”模式对一体两翼的教学框架进行阶段式的教学方向拟定。所谓“三育”,是指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阶段性的应用实践,将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能力成长再到具备综合素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设置为哺育、培育和孵育。其中哺育主要为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传统职业教育当中的基础环节,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学习,初步掌握专业发展态势,形成对于自身未来发展需求的准确定位。培育环节是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同时搭建宏观视野,引入信息资源等,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教师的经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并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以行业适应力、岗位胜任力为方向,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孵育是最后一个阶段,在校企合作的应用平台当中,学生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从一线生产环节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迎接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强化自身真实岗位实操实践能力水平,丰富岗位工作经验,获得全面成长。
三、一体两翼三育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三化培养方案
一体两翼的教学框架通过三育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构建了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教学阶段性机制,职业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来进行内部教学环节的搭建和完善,而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需求则对于教师师资团队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学团队教师应当以双师型团队建设为标准,除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实践指导、行业引导、产业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职业院校教学系统在一体两翼三育的教学框架基础上,提出针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三化”培养方案,分别从强化、深化、和转化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升级。
(一)全面强化——推进校企协同教学创新
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产学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在教学发展当中无法适应时代的情况,以产学研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模式,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发展曙光。以往的产教融合模式由高校教学系统牵头,通过与社会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来实现资源互通和数据共享,同时为学生提供产业实践场景。随着发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中暴露出的项目实践能力缺失问题逐渐显著,相关教学系统在改进方面将原本的学生实践融合进教师实践当中,与一体两翼的双主体教学理念相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担任智能制造的主题负责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生产实训当中,将一线高精尖研发生产与教学系统相互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和岗位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弥补了在实践层面的短板,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实现教学全面创新。
(二)目标深化——打造社会层面的实践培训
对于部分院校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学内容本身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实践特性,需要通过融入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推进教学体系的改进升级,带动教学队伍的双师型水准的提升。例如园艺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可以尝试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参与到社会生产当中来。这种真实的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应用实践问题进行了解,使教师对于行业环境和技术应用有着更为全面的把握,将社会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当中,实现教学质量的目标深化。
(三)积极转化——推动技术创新型服务
产学研体系的又一大优势在与推进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当中。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科研背景和对于行业的了解,依托学校的供给资源投入到一线技术项目的科研创新当中来。学校方面为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坚持教师先行、课程紧跟、设备设施即建即用的管理原则,为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打造量化好景,铺平道路。在以往的高校教育經验当中,以高校科研部门牵头、教师领军搭建的科研项目以校企企模式进行运行,高校核心中搭建技术培训、技术应用、产教协同以及一体化服务等多个服务终端,保障科研创新实力,推动教育教学跟上,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进行自我提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俊涛,李成平.基于产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3):97-99.
[2]井红霞.基于理想解法的“双师型”教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46-47.
[3]康健,唐欣.一体两翼:基于科研项目驱动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5):119-122+155.
培黎职业学院 朱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