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之美,其中蕴含着民族独一无二的传承密码,凝聚着历史上民族升华而成的民族精神。而汉语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化,“精”“雅”“神”三个要素是我国的母语精神诗性之源,如何挖掘和领悟母语的诗意,并将其在课堂上予以深化,是对中华民族灵魂的诗意表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精神的力量之源。
关键词:诗意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全面加强学生的诗意教学,借助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更好地去感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1当前语文教学诗意性低的分析
1.1古诗文教学中的照本宣科
课堂缺乏了诗意性,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语文世界是美丽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更是其中闪亮的美景。可是在当前信息传媒时代里,古诗文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学生对于诗文的理解也很有难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言无文,只是注重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重讲解分析,轻理解解读,忽视了它所具有的文学因素,使其失去了古典诗词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因为教师生怕自己讲得不够透彻,学生记忆太少,所以一堂课下来基本就处于满堂灌的形式。此外,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又忽略了感性的阅读,缺乏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以致我们所见的是学生日渐式微的诵读激情和日趋单薄的传统文化底蕴。
1.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歌和唯美的散文诗篇,这些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够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能够进入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但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驱动,不得不把课堂当成工厂,片面、静止地固守预设的目标、过程、结果,而对学生进行机械统一的加工,导致自己越教越倦怠,学生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厌学,课堂缺乏灵性,缺乏诗意。有些学生上完课程之后都感觉没有学习过这些文章,很陌生。这一切说明整个社会的文化向导,使得语文课变得枯燥、沉闷化,毫无诗意可言。
2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诗意语文”教学的策略
2.1利用课堂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要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感知自己的思维,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启发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以此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荷花》时,就应该重点抓住文章中描绘景物的句子。比如,“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进行想象和联想,感知荷花的各种姿态,促使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副焕然生姿的荷花图。并且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美好画面进行淋漓尽致地呈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将荷花别具一格的美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和思考,进行大胆的论述,进而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2.2营造课堂氛围,提升听觉体验
为了营造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在听觉体验上提供更多元化的因素。音乐对于烘托课堂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课文内容时,可以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以《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代名曲为例,挑选与课文意境相符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教师在讲述重点内容时,可以利用音乐方法其所蕴含的情感,在听觉上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音乐,教师还可以在讲述文章内容时通过声音令学生联想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比如,在讲述古诗词情境时,可以将表达寒风凛冽、沙场点兵等场景的音效播放出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对诗词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分析和讲解课文内容时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通过自身在阅读课文、分析内涵时的语气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意美感产生深刻认知。在讲述部分文本内涵时,教师可以引用表达同样内容的古诗文作为解释,利用富有磁性的语言魅力将古诗词内容诵读出来,在听觉上构建一种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在诗词魅力的引导下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展现课程内容的诗意美感,能够带领学生在探索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其不断提升自身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具有诗情画意的内容提取出来并进行深度解读,着重发挥诗意元素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听课体验,构建“幸福”课堂。
参考文献
[1]方嘉忆.以评促学 诗意共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2):84.
[2]武亚博.让诗意在课堂萦绕——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06):204.
贵州省晴隆县沙子小学 舒伯粉
关键词:诗意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全面加强学生的诗意教学,借助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更好地去感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1当前语文教学诗意性低的分析
1.1古诗文教学中的照本宣科
课堂缺乏了诗意性,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语文世界是美丽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更是其中闪亮的美景。可是在当前信息传媒时代里,古诗文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学生对于诗文的理解也很有难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言无文,只是注重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重讲解分析,轻理解解读,忽视了它所具有的文学因素,使其失去了古典诗词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因为教师生怕自己讲得不够透彻,学生记忆太少,所以一堂课下来基本就处于满堂灌的形式。此外,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又忽略了感性的阅读,缺乏整体阅读的方法指导,以致我们所见的是学生日渐式微的诵读激情和日趋单薄的传统文化底蕴。
1.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歌和唯美的散文诗篇,这些文章很大程度上能够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能够进入孩子们的灵魂深处,但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驱动,不得不把课堂当成工厂,片面、静止地固守预设的目标、过程、结果,而对学生进行机械统一的加工,导致自己越教越倦怠,学生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厌学,课堂缺乏灵性,缺乏诗意。有些学生上完课程之后都感觉没有学习过这些文章,很陌生。这一切说明整个社会的文化向导,使得语文课变得枯燥、沉闷化,毫无诗意可言。
2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诗意语文”教学的策略
2.1利用课堂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要想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感知自己的思维,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启发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以此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荷花》时,就应该重点抓住文章中描绘景物的句子。比如,“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些句子,进行想象和联想,感知荷花的各种姿态,促使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副焕然生姿的荷花图。并且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美好画面进行淋漓尽致地呈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将荷花别具一格的美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和思考,进行大胆的论述,进而打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2.2营造课堂氛围,提升听觉体验
为了营造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在听觉体验上提供更多元化的因素。音乐对于烘托课堂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课文内容时,可以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以《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代名曲为例,挑选与课文意境相符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教师在讲述重点内容时,可以利用音乐方法其所蕴含的情感,在听觉上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音乐,教师还可以在讲述文章内容时通过声音令学生联想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比如,在讲述古诗词情境时,可以将表达寒风凛冽、沙场点兵等场景的音效播放出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对诗词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分析和讲解课文内容时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通过自身在阅读课文、分析内涵时的语气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意美感产生深刻认知。在讲述部分文本内涵时,教师可以引用表达同样内容的古诗文作为解释,利用富有磁性的语言魅力将古诗词内容诵读出来,在听觉上构建一种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在诗词魅力的引导下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展现课程内容的诗意美感,能够带领学生在探索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其不断提升自身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具有诗情画意的内容提取出来并进行深度解读,着重发挥诗意元素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听课体验,构建“幸福”课堂。
参考文献
[1]方嘉忆.以评促学 诗意共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2):84.
[2]武亚博.让诗意在课堂萦绕——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06):204.
贵州省晴隆县沙子小学 舒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