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把握情节,品析人物,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力。
3.童话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做敢说真话的人。
【教学时间】45’×1
【教学过程】
一、积累一点文体知识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读过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童话的特点吗?师生交谈。投影展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导入课题。简介安徒生:屏显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二、整体感知故事
1.了解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屏显
(1)文中提到的新装有何特性?
(2)学生依据文章情节填空,理清故事脉络。
皇帝()新装
骗子()新装
君臣()新装
皇帝()新装
小孩()新装
读完文章后,学生自由交流。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明确:
(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衣服的特性是,能鉴别一个人是否称职,是否聪明。围绕这件有奇异特性的衣服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了。
(2)爱—做—看—穿—揭
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这是故事的引子;接着写骗子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这是故事的开端;顺着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随员心里明知道没看见,嘴里却都不住的夸赞衣服美极了,这是故事的发展;高潮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最后写一个小男孩揭示出新装根本不存在,也揭去了皇帝脸上的伪面具。
三、认识品析几个人物
同学们,你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吗?俗话说:“知人知面更要知心。”让我们来看看谁适合做我们的朋友。
1.屏显依次登场的人物(骗子先不显示,放在最后)。
2.皇帝形象品析:请同学用一个词填空,屏显
一个()的皇帝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整理引导。如:
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第五段皇帝的心理。第27段、29段中的动作细节:转,扭。托尔斯泰语:“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精妙的动词能使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示例可以填写的词:愚蠢、虚伪、昏庸、虚荣、自欺欺人等。
3.老大臣形象品析:
看来皇帝是不适合做朋友的,大臣们呢?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7-13段,展开想象,揣摩心理。学生练读后,请两组同学演读。教师访问读得较好的一位“老大臣”:是如何揣摩心理的,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交流归纳:虚伪、自私。
皇帝和大臣二者有一个共同点:虚伪——就是假,说假话。咱可不交这样的朋友。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同学们讨论:他们为什么如此虚伪,明明没看见衣服,非得大力夸奖?
联系前面所说的衣服特性,教师归纳:怕、私。怕别人说他不称职,愚蠢;怕因此丢掉已得的私利、私权。
4.由皇帝、群臣的说假话(虚伪)引出小男孩的真。
那有人说真话吗?小男孩。请一男生读男孩揭出真相的一句。请同学们想象、揣摩语气,特别注意男孩是“叫”出来的。说明他是不假思索的,就这一句却表现了男孩的诚实、天真。小男孩为何能说真话呢?
师生交流:无私无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真话引出了一片真话。
这种人才是我们该交的朋友。
四、明白一个道理
请同学用几句话评价以上两种人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师引导:
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笔下的小男孩一样保持天真、勇敢无畏的说真话,展现真我风采。
五、总结
积累了一点文体知识;读了一个童话故事;认识了一些人;懂得了一个道理。
六、屏显骗子的图片从屏幕右下角蹦着出来了。教师:还有两个骗子我们没有认识呢?请同学们课下再读课文,谈谈对两个骗子的看法。
板书设计:教师适时板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辛锐中学)
1.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把握情节,品析人物,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力。
3.童话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做敢说真话的人。
【教学时间】45’×1
【教学过程】
一、积累一点文体知识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读过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童话的特点吗?师生交谈。投影展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导入课题。简介安徒生:屏显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二、整体感知故事
1.了解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屏显
(1)文中提到的新装有何特性?
(2)学生依据文章情节填空,理清故事脉络。
皇帝()新装
骗子()新装
君臣()新装
皇帝()新装
小孩()新装
读完文章后,学生自由交流。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明确:
(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衣服的特性是,能鉴别一个人是否称职,是否聪明。围绕这件有奇异特性的衣服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了。
(2)爱—做—看—穿—揭
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这是故事的引子;接着写骗子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这是故事的开端;顺着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随员心里明知道没看见,嘴里却都不住的夸赞衣服美极了,这是故事的发展;高潮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最后写一个小男孩揭示出新装根本不存在,也揭去了皇帝脸上的伪面具。
三、认识品析几个人物
同学们,你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吗?俗话说:“知人知面更要知心。”让我们来看看谁适合做我们的朋友。
1.屏显依次登场的人物(骗子先不显示,放在最后)。
2.皇帝形象品析:请同学用一个词填空,屏显
一个()的皇帝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整理引导。如:
细节描写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第五段皇帝的心理。第27段、29段中的动作细节:转,扭。托尔斯泰语:“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精妙的动词能使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示例可以填写的词:愚蠢、虚伪、昏庸、虚荣、自欺欺人等。
3.老大臣形象品析:
看来皇帝是不适合做朋友的,大臣们呢?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7-13段,展开想象,揣摩心理。学生练读后,请两组同学演读。教师访问读得较好的一位“老大臣”:是如何揣摩心理的,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交流归纳:虚伪、自私。
皇帝和大臣二者有一个共同点:虚伪——就是假,说假话。咱可不交这样的朋友。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同学们讨论:他们为什么如此虚伪,明明没看见衣服,非得大力夸奖?
联系前面所说的衣服特性,教师归纳:怕、私。怕别人说他不称职,愚蠢;怕因此丢掉已得的私利、私权。
4.由皇帝、群臣的说假话(虚伪)引出小男孩的真。
那有人说真话吗?小男孩。请一男生读男孩揭出真相的一句。请同学们想象、揣摩语气,特别注意男孩是“叫”出来的。说明他是不假思索的,就这一句却表现了男孩的诚实、天真。小男孩为何能说真话呢?
师生交流:无私无畏。“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真话引出了一片真话。
这种人才是我们该交的朋友。
四、明白一个道理
请同学用几句话评价以上两种人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师引导:
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笔下的小男孩一样保持天真、勇敢无畏的说真话,展现真我风采。
五、总结
积累了一点文体知识;读了一个童话故事;认识了一些人;懂得了一个道理。
六、屏显骗子的图片从屏幕右下角蹦着出来了。教师:还有两个骗子我们没有认识呢?请同学们课下再读课文,谈谈对两个骗子的看法。
板书设计:教师适时板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辛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