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加强教材的阅读,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教材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的教材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材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材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对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回顾语文教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作文教学都十分重视。可是近年来,在作文研究和改革方面的虽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但“作文难”依然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学生的作文能力未能有效提高。追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教材没有深入研究,没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作者的观察视觉、问题思考和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会模仿教材抒写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加强教材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作者的故事和文章内容,在别人的故事触动自己神经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并且慢慢地就学会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通过“听”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获得浓浓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正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先适当地介绍朱自清在《儿女》一文中所叙述的他是如何与儿女们相处,如何从一个厌烦、打骂孩子的年轻父亲逐渐成长为一个希望“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自称心满意”的充满浓浓爱子之情的成熟的父亲的故事,再由此引出对《背影》里面朱自清与他父亲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段的欣赏学习。介绍完作者就请学生开始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范读的过程划出佳句、佳段、情感细腻的情节,仔细体会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父亲、父亲对作者的深厚感情,进而联系自己的实际,体验一下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对父亲、父亲对自己的浓浓的爱意,并用通俗的语言举出一些亲人之间饱含深情的例子。
二、让学生大胆“说”,学会“说”
“说”其实就是用口来构思文章,在课堂中它与“听”密不可分。听完课文录音,进而品读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领悟文章内涵,然后我们就可以请学生说说这一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在作文训练中灵活地借鉴运用的。一般的老师往往觉得“说”比“写”容易,但我觉得并非如此,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在当众“说”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刚开始,他们都要求老师让他们写出来,不愿多说。一方面他们胆子小,另一方面他们口头练习得少,要他们开口说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在课堂上加强了这一方面的训炼,制定了班级演讲制度,要求学生每节语文课用大约三分钟时间上台演讲,每节课两人。演讲内容可以是上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或学习感悟,也可以是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美文摘抄等。在听完学生的演讲后我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此外,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学会运用。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孔乙己》和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时,我会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里面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学生大胆讨论,积极发言后,我就会通过点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外貌描写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学生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他们在演讲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自然就会笔下生花,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它,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勉强写出的都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文章。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我平时要求学生着重读教材名篇,积累精彩语句与写作技巧,同时可以选一些同龄人的作文选和名家名篇,尤其是要精读教材名家名篇,因为名篇一般都很讲究写作技巧,并且意蕴深远,可以让读者在积累到优美语言的同时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四、读写结合,激发习作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在写作教学中“写”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坚持摘录教材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和阅读感受。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也丰富了,学生拿起笔就有话可写,对写作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作文水平就自然提高了。此外,我重视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我要求他们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为素材,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当然,仿写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由易到难。先仿句,然后到段,再到篇,如此读写结合,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时,我就要求学生仿写里面一些描写春花春草的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句段里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出描写夏天、秋天和冬天景色的句段。又如学习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要求同学们仿写里面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经典动作片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成为作者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表现出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我要求同学们仿写一段话,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亲人、老师或朋友对自己的爱。通过在阅读教材文章中寻找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点,学生在仿写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种写作技法,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同时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生有了浓浓的写作兴趣,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
叶圣陶先生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这表明了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提高我们的语文写作能力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坚持以教材阅读为主导,以课堂中的听说读写训练为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l] 黄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材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对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回顾语文教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作文教学都十分重视。可是近年来,在作文研究和改革方面的虽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显著的成绩,但“作文难”依然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学生的作文能力未能有效提高。追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教材没有深入研究,没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作者的观察视觉、问题思考和语言表达,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会模仿教材抒写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加强教材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听”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作者的故事和文章内容,在别人的故事触动自己神经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并且慢慢地就学会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通过“听”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获得浓浓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正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先适当地介绍朱自清在《儿女》一文中所叙述的他是如何与儿女们相处,如何从一个厌烦、打骂孩子的年轻父亲逐渐成长为一个希望“从此好好地做一回父亲,便自称心满意”的充满浓浓爱子之情的成熟的父亲的故事,再由此引出对《背影》里面朱自清与他父亲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段的欣赏学习。介绍完作者就请学生开始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范读的过程划出佳句、佳段、情感细腻的情节,仔细体会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父亲、父亲对作者的深厚感情,进而联系自己的实际,体验一下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对父亲、父亲对自己的浓浓的爱意,并用通俗的语言举出一些亲人之间饱含深情的例子。
二、让学生大胆“说”,学会“说”
“说”其实就是用口来构思文章,在课堂中它与“听”密不可分。听完课文录音,进而品读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领悟文章内涵,然后我们就可以请学生说说这一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在作文训练中灵活地借鉴运用的。一般的老师往往觉得“说”比“写”容易,但我觉得并非如此,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在当众“说”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刚开始,他们都要求老师让他们写出来,不愿多说。一方面他们胆子小,另一方面他们口头练习得少,要他们开口说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在课堂上加强了这一方面的训炼,制定了班级演讲制度,要求学生每节语文课用大约三分钟时间上台演讲,每节课两人。演讲内容可以是上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或学习感悟,也可以是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美文摘抄等。在听完学生的演讲后我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此外,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学会运用。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孔乙己》和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时,我会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里面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学生大胆讨论,积极发言后,我就会通过点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外貌描写等。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学生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他们在演讲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自然就会笔下生花,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它,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勉强写出的都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文章。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我平时要求学生着重读教材名篇,积累精彩语句与写作技巧,同时可以选一些同龄人的作文选和名家名篇,尤其是要精读教材名家名篇,因为名篇一般都很讲究写作技巧,并且意蕴深远,可以让读者在积累到优美语言的同时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四、读写结合,激发习作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在写作教学中“写”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坚持摘录教材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和阅读感受。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也丰富了,学生拿起笔就有话可写,对写作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作文水平就自然提高了。此外,我重视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我要求他们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为素材,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当然,仿写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由易到难。先仿句,然后到段,再到篇,如此读写结合,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时,我就要求学生仿写里面一些描写春花春草的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句段里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仿写出描写夏天、秋天和冬天景色的句段。又如学习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要求同学们仿写里面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经典动作片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成为作者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表现出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我要求同学们仿写一段话,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亲人、老师或朋友对自己的爱。通过在阅读教材文章中寻找学生作文写作的训练点,学生在仿写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种写作技法,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同时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学生有了浓浓的写作兴趣,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
叶圣陶先生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这表明了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提高我们的语文写作能力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坚持以教材阅读为主导,以课堂中的听说读写训练为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l] 黄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