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出课文的内容。
3.知道作者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得很清楚。
4.迁移写法,初步把自己想写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重点部分想清楚。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用简洁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的概括是否正确、完整、简洁。
生:我打猎回来,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猎狗放慢脚步,发现了小麻雀。
师:你觉得他说得如何?简洁吗?
生:我觉得他说得很完整,但还不够简洁,可以把“突然,猎狗放慢脚步”去掉。
师:赞同你的看法。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关键人物的主要活动就可以做到清晰简洁,所以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生:猎狗发现小麻雀,并想吃掉它。
(师出示)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故事的经过?
生: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准备与猎狗发生搏斗。
师:你看,说得多好啊!抓住关键的动词,有助于我们提炼概括。
(师出示)
师:谁再来说一说故事的结果?
生:猎狗愣住了,我唤回了猎狗。
师:是啊,猎狗慢慢后退,我唤回了猎狗。
(师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结合画面,通过简洁的语言,我们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清清楚楚了。
二、品读故事内涵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对于麻雀这样的小生灵而言,猎狗简直就是——
生:庞大的怪物。
师:所以,猎狗要吃掉麻雀那简直就是——
生:轻而易举。
生:易如反掌。
生:探囊取物。
师:可故事的结果却是——
(师出示: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生齐读)
师:这么出乎意料的结果,你想问什么?
生:猎狗为什么会愣住?猎狗为什么会慢慢地后退?
师:你是抓住猎狗的表现来提问的。
生: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呢?
师:你的问题是围绕老麻雀来提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解开这些疑惑,我们就要走进当时的现场。
(师出示独学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师: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为什么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为什么猎狗会慢慢地后退?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默读、画句子。)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相机出示)
生: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相机出示)
生: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
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老麻雀一系列的表现,按照经过的顺序,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句——
(生齐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读着读着,你知道猎狗为什么会后退吗?
生:我从“突然”看出老麻雀是突如其来地飞下来的,让猎狗措手不及,所以,把它愣住了。
生:我还从“突然”中看到老麻雀是毫不犹豫地飞下来的,所以让猎狗也没有想到。
师:你看,抓住关键词,我们一下子就走进了老麻雀的内心。
师:同学们,请你再细细地看一看这一句
话,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老麻雀像石头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这是一个比喻
句,作者为什么会把有血有肉的麻雀比作一块硬邦邦、没有知觉的石头呢?这样的比喻合适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完善你的想法。
(生思考、交流。)
生:像石头,可以看出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来读出它的速度。
(生读)
师:是啊,速度之快像石头。
生:石头是有分量的、有重量的,所以掉下来的时候很有力量。
师:你的意思是力量之大像石头,但是老麻雀是掉到猎狗面前的吗?
生:是“落”到。
师:能把这个“落”字换成“掉”吗?或者换成其他字,比如“站”“停”?
生:我觉得不合适,“落”字能看出老麻雀飞下来是有力量的。
生:从“落”字可看出老麻雀是没有思考,不假思考,没有做任何准备的。
师:来,请你把这份力量送进句子读出来。
(生读,力量不强。)
师:你觉得他读得有力量嗎?
生:力量还不强,尤其是“落”字还不够有
力量。
师:那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突出了“落”字。)
师:是啊,力量之大像石头。同学们,石头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硬邦邦的。
生:黑乎乎的。
生:没有生命的。 师:硬邦邦说明石头很坚硬,就像老麻雀要保护小麻雀的决心是非常的——
生:坚硬。
师:换一个词,决心是非常的——
生:坚定。
师:老麻雀想保护小麻雀的决心是坚定的,想拯救幼鸟的意志是坚定的。来,我们一起读出老麻雀的这份决心。
(生齐读)
师:像石头,让我们看到了老麻雀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决心之坚定。正是这份速度、这份力量、这份决心让猎狗愣住了,于是它慢慢地后退了。
师:当然,还不仅如此呢,它——
(生齐读: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到、听到)
生:我仿佛看到老麻雀十分紧张,竖起了羽毛,张开了翅膀。
师:哪一个词告诉你老麻雀竖起了羽毛,很害怕的样子?
生:挓挲。
师:除了看到老麻雀的紧张,你仿佛还听到什么?
生:老麻雀绝望的尖叫声。
师:这尖叫声,分明是在说——
生:走开,快走开,那是我的孩子,不是你的猎物。
生:请你不要靠近我的孩子,这不是你的猎物。
生:你如果想吃我的孩子,就从我的尸体上走过去吧。
生:你如果再向前一步,我就和你拼命。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是我也绝对不允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师:是啊,老麻雀的尖叫一定非常响亮,而且还是——
生:绝望的。
师:“绝望”其实意味着什么?
生:老麻雀没有信心。
生:老麻雀没有任何把握,毫无胜算。
生:老麻雀当时还非常紧张。
师:是的,内心害怕、无助、没有信心、没有胜算,以至于——
生: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嘶哑的声音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浑身在发抖。
师:但是它不得不马上镇定下来,于是它——
生:呆立着不动。
师:是的,它时刻准备着要与猎狗进行——
生:搏斗。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麻雀,落在庞大的猎狗面前,九死一生,它——
生: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庞大的怪物,这无疑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它鼓起了自己所有的勇气——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如果老麻雀就在你身边,你想问什么?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知道——
生:猎狗很庞大,没希望,为什么还要落下来呢?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清楚——
生:面对猎狗这个大怪物,你不但救不了孩子,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为什么还要准备和猎狗搏斗呢?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可以——
生:保全自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呢?
师:带着疑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麻雀的心声吧。
(师出示: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生齐读)
师:因为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即便在它看来,猎狗是一个庞大的怪物,但是它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它不能——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师:是的,它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所以——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师:不管猎狗有多么凶猛、多么可怕,它
不能——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师:是的,它做不到无动于衷,高高在上,静静旁观,所以,不管眼前的搏斗将会是多么残酷,不管自己是否能敌得过猎狗——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树枝上。
师:于是——
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还听到了,更想到了。(板书:想到)现在你知道老麻雀为什么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了吗?
生:它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小麻雀就是它的命。
师:好一个就是它的命。
生:这种爱的力量让它奋不顾身,这种保护欲让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飞下来。
师: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真诚的爱、崇高的爱、舍生忘死的爱叫作挚爱。(相机板书:挚爱)
师:也正是这种奋不顾身的、无惧无畏的挚爱,让——
生: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是的,也因为“挚爱”,所以让它成为了真正的“勇者”。(相机板書:勇者)
师:同学们,还记得猎狗刚出场时神气的样子吗?
生: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而如今却是——
生: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你发现了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都是“慢慢地”,而出场时只用了一个“慢慢地”,后退时用了两个“慢慢地”。
师:你的眼睛很亮,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信
息,读读这两个“慢慢地”,或许猎狗一边后退,一边在默默地想着。
生:没想到,这个小东西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真和它硬拼,会不会我也得不到好处。
生:算了,看在你护子心切的分上,我就不和你一般见识了,这回就放掉你们吧。
生:我后退不是怕你,我是被你的这份爱感动了。
三、揭示故事密码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经走进了你们的心
里,深深地震撼了你。作家屠格涅夫用了仅仅378字,就把这个故事写得这么清楚,这么令人动容。回顾学习过程,你发现屠格涅夫运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呢?
生:作者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楚。
师:嗯,因为条理,所以清晰。这也告诉我们,在写事情之前,先要想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吗?
生:作者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很明白。
师:对,关键信息因明白而清楚。
生: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了。
师: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各种事情,比如——(逐个出示)
生: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教室里的掌声……
师:那你有勇气一试身手吗?请你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生练笔,师相机指导。)
师:你写的什么?
生:我写的是捉蚊趣事。起因是我手上被叮了几个包,经过是我用尽了各种办法去对付蚊子,结果是一只蚊子都没有拍到,自己却累趴下了。
师:言简意赅,通过起因、经过、结果,不仅突出了一个“趣”字,而且,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还有谁想分享?
生:我写的是教室里的掌聲。起因是平时我们都觉得小明总是拖班级的后腿,经过是有一次不是小明值班,但是他自己主动留下来,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幕被王老师看到了,并在第二天告诉了我们,结果我们给小明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师:你不仅说清楚了事情的脉络,而且还用上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真不错。
师:下面啊,殷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围绕这件事情,说说在事情的经过部分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修改,师相机指导。)
师:谁来试试?
生:我是这样写的:“嗡嗡嗡……嗡嗡嗡
……”只见一只浑身漆黑、身材细小的蚊子不停地在我眼前晃悠,真是太可恶了!于是我想尽一切办法,先找来了电蚊拍,结果打到了爸爸,疼得爸爸对我吹胡子瞪眼。我不甘心,心想:既然打不到你,我就用蚊子药水杀死你。结果,蚊子没有死,我自己倒是呛得“咳咳咳”。后来我想:冬天蚊子少,一定都是被冻死了,所以,我把空调调到了最低……结果,各种方法用尽了,蚊子还是在我面前晃啊晃啊,我被气得有心无力,只好认输。
师:大家觉得他们小组修改的如何?
生:写得很具体,很有趣。
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融入进
去了。
师:确实,这位同学紧扣一个“趣”字,把整个捉蚊子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一下子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了画面。相信还有许多同学想交流,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分享。下课!
【评析】
《麻雀》一文并不是一篇新课文,记得李吉林老师曾执教过,现如今许多名师也纷纷用此文上公开课。这也就意味着要从方法上突破、从设计上创新、从学理上深究实属不易。但,殷郡伟老师却给了我们一节出乎意料的课堂。
在统编本教材中,《麻雀》是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体现出鲜明的“向读学写”的特征,即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而且,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根据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事情写清楚的秘钥是:要按照一定顺序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殷郡伟老师为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生长做了如下努力:
第一, 紧扣“要素”,在言语经验中产生表达。殷郡伟老师一直在研究“儿童表达”,一直在研究指向“诗意”的“儿童表达”。当然,他曾经做过解释,诗意表达局限于语言表达的精致、浪漫、华丽,这是不准确的,而且是肤浅的。他希望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提出疑问,感到新奇,让表达鲜活起来,确实他也是这样做的。在本课的教学中,他紧扣语文要素“把事情写清楚”,在方法指导上,基于精读课文,让学生从经典的样本语篇中发现写作知识在其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直观地感受到写作知识所带来的言语妙处。通过“发现—提炼—尝试—还原—活用”五个步骤,用图片唤醒学生的旧知,在回顾故事情节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及时把写作提纲的范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独立完成“习作5”的写作提纲提供了“例子”,引导学生不仅想明白,更能说清楚。
第二, 凸显“要素”,在矛盾冲突中促进表达。教学的展开紧紧围绕“对于麻雀这样的小生灵而言,猎狗简直就是庞大的怪物。猎狗想吃麻雀简直就是轻而易举”这样的前认知,与“猎狗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形成矛盾冲突,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对“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和老麻雀、猎狗心理的揣摩,在读、品、悟、思、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共振,探索作者是如何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进行有效融合。在品悟老麻雀的爱与勇气中,发现写作秘钥,然后迁移运用,符合言意共生共长的规律。
第三, 环顾“要素”,在发现问题中生长表达。本课教学中,以“面对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你想问些什么”为教学的起点,以“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如果老麻雀就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你想问什么呢”为教学的落点,鼓励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这是第二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用第一单元学到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内涵。画句子,想问题,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批注做铺垫。
整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诗意表达”并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精彩的思想闪耀。“诗意”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真真切切的基于学生已有学习(表达)经验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形成了课堂自信、教学自信和表达自信,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自信的真实性、从容性和生长性。也正是这份真实、从容和生长让我们在课堂中遇见了不一样的儿童,遇见了不一样的表达智慧,遇见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样态。殷郡伟老师有自己的思考见地,更有自己的行动见地,我们欣然地看到一面“儿童诗意表达”的课堂教学旗帜正在冉冉升起。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壮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出课文的内容。
3.知道作者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得很清楚。
4.迁移写法,初步把自己想写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重点部分想清楚。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用简洁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的概括是否正确、完整、简洁。
生:我打猎回来,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猎狗放慢脚步,发现了小麻雀。
师:你觉得他说得如何?简洁吗?
生:我觉得他说得很完整,但还不够简洁,可以把“突然,猎狗放慢脚步”去掉。
师:赞同你的看法。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关键人物的主要活动就可以做到清晰简洁,所以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生:猎狗发现小麻雀,并想吃掉它。
(师出示)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故事的经过?
生: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准备与猎狗发生搏斗。
师:你看,说得多好啊!抓住关键的动词,有助于我们提炼概括。
(师出示)
师:谁再来说一说故事的结果?
生:猎狗愣住了,我唤回了猎狗。
师:是啊,猎狗慢慢后退,我唤回了猎狗。
(师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结合画面,通过简洁的语言,我们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清清楚楚了。
二、品读故事内涵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对于麻雀这样的小生灵而言,猎狗简直就是——
生:庞大的怪物。
师:所以,猎狗要吃掉麻雀那简直就是——
生:轻而易举。
生:易如反掌。
生:探囊取物。
师:可故事的结果却是——
(师出示: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生齐读)
师:这么出乎意料的结果,你想问什么?
生:猎狗为什么会愣住?猎狗为什么会慢慢地后退?
师:你是抓住猎狗的表现来提问的。
生: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呢?
师:你的问题是围绕老麻雀来提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解开这些疑惑,我们就要走进当时的现场。
(师出示独学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师: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为什么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为什么猎狗会慢慢地后退?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默读、画句子。)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相机出示)
生: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相机出示)
生: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
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老麻雀一系列的表现,按照经过的顺序,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句——
(生齐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读着读着,你知道猎狗为什么会后退吗?
生:我从“突然”看出老麻雀是突如其来地飞下来的,让猎狗措手不及,所以,把它愣住了。
生:我还从“突然”中看到老麻雀是毫不犹豫地飞下来的,所以让猎狗也没有想到。
师:你看,抓住关键词,我们一下子就走进了老麻雀的内心。
师:同学们,请你再细细地看一看这一句
话,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老麻雀像石头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这是一个比喻
句,作者为什么会把有血有肉的麻雀比作一块硬邦邦、没有知觉的石头呢?这样的比喻合适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完善你的想法。
(生思考、交流。)
生:像石头,可以看出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来读出它的速度。
(生读)
师:是啊,速度之快像石头。
生:石头是有分量的、有重量的,所以掉下来的时候很有力量。
师:你的意思是力量之大像石头,但是老麻雀是掉到猎狗面前的吗?
生:是“落”到。
师:能把这个“落”字换成“掉”吗?或者换成其他字,比如“站”“停”?
生:我觉得不合适,“落”字能看出老麻雀飞下来是有力量的。
生:从“落”字可看出老麻雀是没有思考,不假思考,没有做任何准备的。
师:来,请你把这份力量送进句子读出来。
(生读,力量不强。)
师:你觉得他读得有力量嗎?
生:力量还不强,尤其是“落”字还不够有
力量。
师:那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突出了“落”字。)
师:是啊,力量之大像石头。同学们,石头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硬邦邦的。
生:黑乎乎的。
生:没有生命的。 师:硬邦邦说明石头很坚硬,就像老麻雀要保护小麻雀的决心是非常的——
生:坚硬。
师:换一个词,决心是非常的——
生:坚定。
师:老麻雀想保护小麻雀的决心是坚定的,想拯救幼鸟的意志是坚定的。来,我们一起读出老麻雀的这份决心。
(生齐读)
师:像石头,让我们看到了老麻雀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决心之坚定。正是这份速度、这份力量、这份决心让猎狗愣住了,于是它慢慢地后退了。
师:当然,还不仅如此呢,它——
(生齐读: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到、听到)
生:我仿佛看到老麻雀十分紧张,竖起了羽毛,张开了翅膀。
师:哪一个词告诉你老麻雀竖起了羽毛,很害怕的样子?
生:挓挲。
师:除了看到老麻雀的紧张,你仿佛还听到什么?
生:老麻雀绝望的尖叫声。
师:这尖叫声,分明是在说——
生:走开,快走开,那是我的孩子,不是你的猎物。
生:请你不要靠近我的孩子,这不是你的猎物。
生:你如果想吃我的孩子,就从我的尸体上走过去吧。
生:你如果再向前一步,我就和你拼命。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是我也绝对不允许你伤害我的孩子。
师:是啊,老麻雀的尖叫一定非常响亮,而且还是——
生:绝望的。
师:“绝望”其实意味着什么?
生:老麻雀没有信心。
生:老麻雀没有任何把握,毫无胜算。
生:老麻雀当时还非常紧张。
师:是的,内心害怕、无助、没有信心、没有胜算,以至于——
生: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嘶哑的声音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它浑身在发抖。
师:但是它不得不马上镇定下来,于是它——
生:呆立着不动。
师:是的,它时刻准备着要与猎狗进行——
生:搏斗。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麻雀,落在庞大的猎狗面前,九死一生,它——
生: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庞大的怪物,这无疑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它鼓起了自己所有的勇气——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如果老麻雀就在你身边,你想问什么?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知道——
生:猎狗很庞大,没希望,为什么还要落下来呢?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清楚——
生:面对猎狗这个大怪物,你不但救不了孩子,可能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为什么还要准备和猎狗搏斗呢?
师:老麻雀啊老麻雀,你明明可以——
生:保全自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呢?
师:带着疑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麻雀的心声吧。
(师出示: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生齐读)
师:因为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即便在它看来,猎狗是一个庞大的怪物,但是它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它不能——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师:是的,它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所以——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师:不管猎狗有多么凶猛、多么可怕,它
不能——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师:是的,它做不到无动于衷,高高在上,静静旁观,所以,不管眼前的搏斗将会是多么残酷,不管自己是否能敌得过猎狗——
生: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树枝上。
师:于是——
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还听到了,更想到了。(板书:想到)现在你知道老麻雀为什么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了吗?
生:它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小麻雀就是它的命。
师:好一个就是它的命。
生:这种爱的力量让它奋不顾身,这种保护欲让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飞下来。
师: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真诚的爱、崇高的爱、舍生忘死的爱叫作挚爱。(相机板书:挚爱)
师:也正是这种奋不顾身的、无惧无畏的挚爱,让——
生: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是的,也因为“挚爱”,所以让它成为了真正的“勇者”。(相机板書:勇者)
师:同学们,还记得猎狗刚出场时神气的样子吗?
生: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而如今却是——
生: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你发现了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都是“慢慢地”,而出场时只用了一个“慢慢地”,后退时用了两个“慢慢地”。
师:你的眼睛很亮,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信
息,读读这两个“慢慢地”,或许猎狗一边后退,一边在默默地想着。
生:没想到,这个小东西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气,真和它硬拼,会不会我也得不到好处。
生:算了,看在你护子心切的分上,我就不和你一般见识了,这回就放掉你们吧。
生:我后退不是怕你,我是被你的这份爱感动了。
三、揭示故事密码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经走进了你们的心
里,深深地震撼了你。作家屠格涅夫用了仅仅378字,就把这个故事写得这么清楚,这么令人动容。回顾学习过程,你发现屠格涅夫运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呢?
生:作者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楚。
师:嗯,因为条理,所以清晰。这也告诉我们,在写事情之前,先要想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吗?
生:作者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很明白。
师:对,关键信息因明白而清楚。
生: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了。
师: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各种事情,比如——(逐个出示)
生: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教室里的掌声……
师:那你有勇气一试身手吗?请你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生练笔,师相机指导。)
师:你写的什么?
生:我写的是捉蚊趣事。起因是我手上被叮了几个包,经过是我用尽了各种办法去对付蚊子,结果是一只蚊子都没有拍到,自己却累趴下了。
师:言简意赅,通过起因、经过、结果,不仅突出了一个“趣”字,而且,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还有谁想分享?
生:我写的是教室里的掌聲。起因是平时我们都觉得小明总是拖班级的后腿,经过是有一次不是小明值班,但是他自己主动留下来,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幕被王老师看到了,并在第二天告诉了我们,结果我们给小明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师:你不仅说清楚了事情的脉络,而且还用上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真不错。
师:下面啊,殷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围绕这件事情,说说在事情的经过部分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修改,师相机指导。)
师:谁来试试?
生:我是这样写的:“嗡嗡嗡……嗡嗡嗡
……”只见一只浑身漆黑、身材细小的蚊子不停地在我眼前晃悠,真是太可恶了!于是我想尽一切办法,先找来了电蚊拍,结果打到了爸爸,疼得爸爸对我吹胡子瞪眼。我不甘心,心想:既然打不到你,我就用蚊子药水杀死你。结果,蚊子没有死,我自己倒是呛得“咳咳咳”。后来我想:冬天蚊子少,一定都是被冻死了,所以,我把空调调到了最低……结果,各种方法用尽了,蚊子还是在我面前晃啊晃啊,我被气得有心无力,只好认输。
师:大家觉得他们小组修改的如何?
生:写得很具体,很有趣。
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融入进
去了。
师:确实,这位同学紧扣一个“趣”字,把整个捉蚊子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一下子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了画面。相信还有许多同学想交流,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分享。下课!
【评析】
《麻雀》一文并不是一篇新课文,记得李吉林老师曾执教过,现如今许多名师也纷纷用此文上公开课。这也就意味着要从方法上突破、从设计上创新、从学理上深究实属不易。但,殷郡伟老师却给了我们一节出乎意料的课堂。
在统编本教材中,《麻雀》是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体现出鲜明的“向读学写”的特征,即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而且,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根据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事情写清楚的秘钥是:要按照一定顺序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殷郡伟老师为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生长做了如下努力:
第一, 紧扣“要素”,在言语经验中产生表达。殷郡伟老师一直在研究“儿童表达”,一直在研究指向“诗意”的“儿童表达”。当然,他曾经做过解释,诗意表达局限于语言表达的精致、浪漫、华丽,这是不准确的,而且是肤浅的。他希望让儿童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提出疑问,感到新奇,让表达鲜活起来,确实他也是这样做的。在本课的教学中,他紧扣语文要素“把事情写清楚”,在方法指导上,基于精读课文,让学生从经典的样本语篇中发现写作知识在其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直观地感受到写作知识所带来的言语妙处。通过“发现—提炼—尝试—还原—活用”五个步骤,用图片唤醒学生的旧知,在回顾故事情节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及时把写作提纲的范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独立完成“习作5”的写作提纲提供了“例子”,引导学生不仅想明白,更能说清楚。
第二, 凸显“要素”,在矛盾冲突中促进表达。教学的展开紧紧围绕“对于麻雀这样的小生灵而言,猎狗简直就是庞大的怪物。猎狗想吃麻雀简直就是轻而易举”这样的前认知,与“猎狗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形成矛盾冲突,让学生关注老麻雀的动作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对“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和老麻雀、猎狗心理的揣摩,在读、品、悟、思、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共振,探索作者是如何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进行有效融合。在品悟老麻雀的爱与勇气中,发现写作秘钥,然后迁移运用,符合言意共生共长的规律。
第三, 环顾“要素”,在发现问题中生长表达。本课教学中,以“面对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你想问些什么”为教学的起点,以“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如果老麻雀就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你想问什么呢”为教学的落点,鼓励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这是第二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用第一单元学到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内涵。画句子,想问题,也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批注做铺垫。
整堂课,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诗意表达”并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精彩的思想闪耀。“诗意”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真真切切的基于学生已有学习(表达)经验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形成了课堂自信、教学自信和表达自信,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自信的真实性、从容性和生长性。也正是这份真实、从容和生长让我们在课堂中遇见了不一样的儿童,遇见了不一样的表达智慧,遇见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样态。殷郡伟老师有自己的思考见地,更有自己的行动见地,我们欣然地看到一面“儿童诗意表达”的课堂教学旗帜正在冉冉升起。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