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作文想拿高分,关键是写出真情实感。
  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的比例相当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进入误区,那就是过于强调形式,淡化内容。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写古代的多,写现实的少;写虚情假意的多;抒真情实感的少;在注重文采、追求形式的东西上狠下工夫,缺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关注。
  另外,从学生角度来说,许多学生写作的目的不够明确,为应试而写作的思想比较严重。学生在本质上缺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写作缺乏源头活水。现在有不少高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在教室的时间达十二三个小时,整天埋在题海之中,很少与社会接触,也很少有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写作缺少源头之水。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缺少思考,又怎么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创造有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环境。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仅是应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中学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以我手写我口,只要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项工作所必需的一种基本技能。只有将感情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看到真善美,即“功夫在诗外”。有了材料,又有了真切感受,作文就不再是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知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培植创新精神的土壤。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浪花”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生活的“小”处、“细”处入手。要从平凡普通的事中发现生活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就必须时时关注小事。虽然小事细碎,不引人注目,可是在有心人眼里,就会以小见大。
  善于认知生活中的人和事,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真情事理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汇聚成溪,若不注意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老师可有意培养学生认知的习惯,让学生把当天发现的、觉得特别的事写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论是喜事还是愁事,只要印象深刻就把它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做到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
  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就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直接参与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各种人和事,善于从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常的情与理,用细腻的心寻觅真善美的所在,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如果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都不轻易放过,都多加思考、想象和联想,都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哲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那么就不愁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有两条途径:一是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取,二是从自己的阅读材料中获取。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尚浅,即便是从家长朋友那得来的有效信息也微乎其微,在写作中涉及的材料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课本和他们阅读的书本。这样看来学生的写作内容踏不踏实,写作动机纯不纯净,写作思想深不深刻与阅读内容有莫大的关系。很多学生写作之所以没有分量,原因就在于对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选择阅读材料,缺乏对一些经典著作的阅读,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深刻地审题,看透题目的深意。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的时候务必要从认识文章的深度入手,让学生从理解文章、理解经典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探究作品的社会价值,分析作者的思想,在其中寻找到读经典的乐趣所在,避免阅读指向的空白。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找源头,认知生活打基础,感受生活悟哲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有真意地粉饰,不做作、不卖弄,会用平实、简洁、流畅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写出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解高水平运动员幸福感现状,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6所高校的216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幸福感处于较好水平,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普遍偏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来源地、运动年限、运动级别、运动项目等因素上呈现显著差异。独生子女运动员比非独生子女运动员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来自城镇的运动员幸福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幸福感,运动年限较长的运动员拥有更高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采用“准备活动、课堂教练、收尾放松”的教学模式和“动作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活动形式,再加上以体能和技能训练为主的身心消耗性较大,严重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自开展以来,其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了
摘 要: 学困生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必须面临的问题,恰当的方法尤其是关键。作者根据多年的探究摸索,认为转化学困生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要组织好教学,二要达到五心:爱心、耐心、信心、恒心、用心。  关键词: 转化学困生 数学课堂教学 “五心”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因此,课改就是
摘 要: 本文从英语课程资源的活化途径探寻相应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旨在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载体平台,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利用互联网、媒体课件和课外读物优化资源设计,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英语课程资源的活化对优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感知具有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课程资源 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教学标准认为,丰富的课程学习资
摘 要: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綜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成才,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载体。但也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专业的指导等问题,制约社团活动的开展,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只有完善社团组织规范、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提升活动的内涵和层次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社团在思政教育中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高校思政教育 载体性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
摘 要: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中,我们可以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即用好的、好好用。“用好的”其实准确地说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在合适的时候用起来。“好好用”就是谁来用、怎么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以此提高教学效益,实现部分教学目标,还
摘 要: 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词汇、语法及长句、短句的组织能力等。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英语写作的指导策略,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写作 写作技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英语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英语作文写作中,某些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兴趣不高,现状不容
摘 要: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络技术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减小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我们要进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用新的个性化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探索在高中语文
学习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可缺少的方面。“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学习能力,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从“学”到“学会”到“会学”,从而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周密细致的感觉运动。观察与解题密切相关
作业批改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批阅作业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诊断教学中的症结,修改、完善并作出第二次教案,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加以注意,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评价与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矫正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弥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