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要求。并在继承我国以往英语课程改革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目标、观念、实施、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切实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传统英语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主要内容。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记忆、练习、考试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更谈不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2 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凭借一张嘴对学生进行生词、短语、句型等枯燥无味、呆板划一的逐条讲解和训练,造成学生智力活动松弛,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极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3 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提高语言的输入量和增加学生真实语言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高中学生建构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给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并为英语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英语教师应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地试行教学的改革。但是,在着力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教材的因素: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学英语新教材没有充分注意课时少、学生课外实践机会少的国情,以及中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部分练习针对性差,巩固和扩展不充分;小初高教师分段教学,使得一脉相承的小初高教材使用无法实现理念、方法和手段上的衔接。
2 学生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沟通。缺少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学生的智力活动是松弛的,注意力易于分散,对知识的理解浮于浅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往往因不能有效地迁移,无法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只满足于记忆、练习、考试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3 教师的因素:教师缺乏对课堂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和系统规范的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没有形成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适应的外语教学观、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和成才观。
4 对现实的思考:学生如何有效地占有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源与有利于学习的建构工具,如何达到师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并在交往中形成完善的人格。如何在自我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恰恰是建构性学习不断追求的。同时就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情境性及师生互动性等特点。这不仅为建构性学习提供了载体,是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所期盼的。同时也对学生在学习中建构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正是认真研究建构性学习理论并大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以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能力的主因。
以上几点说明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完全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客观需求。
三、中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路
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建构性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的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素质。教师可尝试地将中学英语每个单元的对话课、阅读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创设情境、巧妙设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四个环节:将语言训练课设计成发现问题、自主操练、协作交流、适时反馈等四个环节,通过多媒体组织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在吃透大纲、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可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整理归类,根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寻找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和谐的建构主义理念指导英语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目的。
2 理清学生-教师-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和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传统英语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主要内容。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记忆、练习、考试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更谈不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2 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凭借一张嘴对学生进行生词、短语、句型等枯燥无味、呆板划一的逐条讲解和训练,造成学生智力活动松弛,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极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3 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提高语言的输入量和增加学生真实语言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高中学生建构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给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并为英语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英语教师应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地试行教学的改革。但是,在着力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教材的因素: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学英语新教材没有充分注意课时少、学生课外实践机会少的国情,以及中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部分练习针对性差,巩固和扩展不充分;小初高教师分段教学,使得一脉相承的小初高教材使用无法实现理念、方法和手段上的衔接。
2 学生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沟通。缺少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学生的智力活动是松弛的,注意力易于分散,对知识的理解浮于浅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往往因不能有效地迁移,无法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只满足于记忆、练习、考试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3 教师的因素:教师缺乏对课堂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和系统规范的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没有形成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适应的外语教学观、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和成才观。
4 对现实的思考:学生如何有效地占有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源与有利于学习的建构工具,如何达到师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并在交往中形成完善的人格。如何在自我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恰恰是建构性学习不断追求的。同时就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情境性及师生互动性等特点。这不仅为建构性学习提供了载体,是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所期盼的。同时也对学生在学习中建构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正是认真研究建构性学习理论并大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以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能力的主因。
以上几点说明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完全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客观需求。
三、中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路
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建构性学习能力。建构性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的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素质。教师可尝试地将中学英语每个单元的对话课、阅读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创设情境、巧妙设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四个环节:将语言训练课设计成发现问题、自主操练、协作交流、适时反馈等四个环节,通过多媒体组织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在吃透大纲、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可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整理归类,根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寻找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和谐的建构主义理念指导英语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目的。
2 理清学生-教师-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和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