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托班幼儿主要的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分析影响他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情感需要,阐述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家庭环境迁移法、悄悄话暗示法、随机生成教育法、游戏情境渲染法、行动语言表现法来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兼顾整体、尊重个性发展为主线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家园同步教育来培养幼儿愉快情绪,帮助托班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 托班幼儿 愉悦情绪 策略
愉悦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别是对于二三岁的托班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格特曼认为:“注重从情绪情感方面关心婴幼儿,对孩子以后的成功和幸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托班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促进孩子情绪愉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教师情绪表现的随意化,托班教学内容的超龄化;家庭中不注意情感的自由交流与表达,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过于压抑,有失偏颇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等现象随处可见,导致幼儿情感发展偏常与落后,引起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幼儿愉悦情绪的培养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它将伴随着乐观自信、学习动机、创造激情的产生,进而推动幼儿各方面的良性发展。
一、2—3岁托班幼儿愉悦感缺失的现状分析
案例1:活动中,xx抱着布娃娃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没给她买新玩具。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老师怎么不给我小红花?”只见老师走过去板着脸说:“就知道哭,烦不烦啊?还想要红花呢,老师不喜欢哭的小朋友。”分析:个别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的主体需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评价环节中,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不仅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2:xx,男,3岁,该幼儿会周期性地发一次大脾气,而导火索从来都是极微小的事件。这孩子上幼儿园也闹心,成天紧皱眉头翘嘴巴,抢不到别人的玩具就大哭大闹,或者躺在地上耍赖。分析:幼儿自身的因素。有些幼儿天性倔强;有的自私、任性,这些或天生或后天人为造成的性格缺陷也阻碍了幼儿快乐情感的体验。也有些幼儿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擅交往,不爱笑不爱玩。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动作比语言发展快,则造成他用“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咬人、打人、不讲理……其实是表达对外在环境的感受。
案例3:托班放学时段,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祖辈家长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老师看你哭了很生气吗?”等。分析:家长焦虑情绪严重。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来会面临困难和压力,于是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个体早期社会化进程中的愉快情绪培养,将会影响他们今后情感发展的品质及其完善程度。因此,其愉快情绪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二、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情境。
1.家庭环境迁移法。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从而减少幼儿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气氛,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如设立专用大教室作为玩吧,让幼儿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地滚、爬;用软性的皮革及海绵做成护墙,给幼儿以柔软、安全的感觉;玩具也多为软性的布、绒玩具,可供托儿搂抱。
2.悄悄话暗示法。例如:创设“娃娃打电话”公用电话亭,给儿童一个私密空间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在自由活动期间可进入小亭进行自由表现,不受教师及其他儿童干扰。还可让幼儿带来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等,布置在主题角,孩子们围着主题角谈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很有兴趣。教师认真地倾听,引导幼儿说出心里不痛快的事情,使他们内心的不满得到释放,情绪逐渐安定。
3.随机生成教育法。托班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偶发事件出现频繁,孩子在活动时,会表现一些很特殊或不当的行为习惯,这时,随机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后会很快忘记,出现过失行为时,孩子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巧妙利用当时的情境,通过语言疏导教育幼儿。
4.游戏情境渲染法。游戏是儿童良好的情感维生素。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最自然、最生动,最容易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孩子情绪“共振”的特点,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激发全体幼儿的某种情绪情感。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无拘无束地游戏,而且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在户外自由游戏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游戏的时间与空间。例如,组织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可以与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玩,这样能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既要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
5.行动语言表现法。教师多利用夸张的表情、逗乐的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肯定与鼓励,使幼儿在老师赞扬的过程中以更快乐的情绪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性行为时,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竖起大拇指,甚至拍手等身体语言表示对幼儿的肯定,这时,幼儿的内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以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同时也不会挫伤孩子的游戏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动作协调性、躲闪能力、同伴间交往能力、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兼顾整体。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和尊重儿童。教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师,正确分析幼儿的情绪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培养提供好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幼儿,要胸怀宽广,不要喜怒无常,滥发脾气,也许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喝斥下有瓦特,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建立“蹲下来讲话、手牵手游戏、抱起来交流”的师生关系,用最诚恳的态度、最亲切的话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处处以孩子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心中有爱,就会谨慎说话,慎重处事,绝不以自己的灰色情绪影响孩子一天的愉快情绪,甚至挫伤其自尊心。古训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儿是一个有自尊、有个性、有着独特生活体验和需求的人,应该尊重幼儿依恋的需要、求乐的需要、求德的需要及被尊重的需要。
2.尊重个性发展。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尤其要倍加呵护他们的自尊,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建立个案观察记录,与其产生更多的身体接触,如充满爱意地摸抚他(她)的头,拍拍肩,或给予热情的拥抱等。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言行举止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动辄漠视、讽刺、责备、体罚,会对幼儿的心灵产生伤害,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托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教师要理性对待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时,孩子穿脱衣服、鞋子,吃饭,洗手脸,入厕等,教师尽可能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辅以评小红花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孩子能逐步树立自己能行的自信,更能培养起乐观的良好情绪。2—3岁幼儿口齿不清,还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在和同伴、老师的沟通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障碍。孩子虽小,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他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来适应环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情绪,在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中体会进步的快乐。
(三)家园同步教育,是培养幼儿愉快情绪的有力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表明要做到有效、有序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家园配合是保证幼儿愉快情绪培养取得成效的关键。家长的有效参与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借“妇女节、劳动节”等契机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选择《母鸭带小鸭》、《我爸爸和我》等经典绘本进行亲子阅读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付出,激发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引导幼儿感受父母的想法、愿望,体验他人的情感,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家长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于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
三、成效
实践证明,采用系列方法对培养托班幼儿愉快情绪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易受暗示、易接受鼓励的心理特点,因此运用适当的情景激励既能和谐师生间的关系,又能使幼儿在心理满足中产生愉悦感,体验愉快情绪。家园应该同步教育,坚持理性教育与感性关爱相结合,注重全面兼顾与个体指导,运用正面的、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策略与手段吸引幼儿主动开启心灵之门,帮助其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5.
[2]陈蕾.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实践[J].学前教育,2005,11.
[3]关永春.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的生活质量[J].幼儿教育,2006,2.
关键词: 托班幼儿 愉悦情绪 策略
愉悦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别是对于二三岁的托班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格特曼认为:“注重从情绪情感方面关心婴幼儿,对孩子以后的成功和幸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托班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促进孩子情绪愉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教师情绪表现的随意化,托班教学内容的超龄化;家庭中不注意情感的自由交流与表达,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过于压抑,有失偏颇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等现象随处可见,导致幼儿情感发展偏常与落后,引起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幼儿愉悦情绪的培养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它将伴随着乐观自信、学习动机、创造激情的产生,进而推动幼儿各方面的良性发展。
一、2—3岁托班幼儿愉悦感缺失的现状分析
案例1:活动中,xx抱着布娃娃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没给她买新玩具。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老师怎么不给我小红花?”只见老师走过去板着脸说:“就知道哭,烦不烦啊?还想要红花呢,老师不喜欢哭的小朋友。”分析:个别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的主体需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评价环节中,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不仅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2:xx,男,3岁,该幼儿会周期性地发一次大脾气,而导火索从来都是极微小的事件。这孩子上幼儿园也闹心,成天紧皱眉头翘嘴巴,抢不到别人的玩具就大哭大闹,或者躺在地上耍赖。分析:幼儿自身的因素。有些幼儿天性倔强;有的自私、任性,这些或天生或后天人为造成的性格缺陷也阻碍了幼儿快乐情感的体验。也有些幼儿天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擅交往,不爱笑不爱玩。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动作比语言发展快,则造成他用“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咬人、打人、不讲理……其实是表达对外在环境的感受。
案例3:托班放学时段,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祖辈家长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老师看你哭了很生气吗?”等。分析:家长焦虑情绪严重。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来会面临困难和压力,于是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个体早期社会化进程中的愉快情绪培养,将会影响他们今后情感发展的品质及其完善程度。因此,其愉快情绪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二、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一)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情境。
1.家庭环境迁移法。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从而减少幼儿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气氛,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如设立专用大教室作为玩吧,让幼儿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地滚、爬;用软性的皮革及海绵做成护墙,给幼儿以柔软、安全的感觉;玩具也多为软性的布、绒玩具,可供托儿搂抱。
2.悄悄话暗示法。例如:创设“娃娃打电话”公用电话亭,给儿童一个私密空间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在自由活动期间可进入小亭进行自由表现,不受教师及其他儿童干扰。还可让幼儿带来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等,布置在主题角,孩子们围着主题角谈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很有兴趣。教师认真地倾听,引导幼儿说出心里不痛快的事情,使他们内心的不满得到释放,情绪逐渐安定。
3.随机生成教育法。托班的孩子情绪变化大,偶发事件出现频繁,孩子在活动时,会表现一些很特殊或不当的行为习惯,这时,随机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后会很快忘记,出现过失行为时,孩子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巧妙利用当时的情境,通过语言疏导教育幼儿。
4.游戏情境渲染法。游戏是儿童良好的情感维生素。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最自然、最生动,最容易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孩子情绪“共振”的特点,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激发全体幼儿的某种情绪情感。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无拘无束地游戏,而且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在户外自由游戏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游戏的时间与空间。例如,组织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可以与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玩,这样能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既要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
5.行动语言表现法。教师多利用夸张的表情、逗乐的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肯定与鼓励,使幼儿在老师赞扬的过程中以更快乐的情绪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性行为时,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竖起大拇指,甚至拍手等身体语言表示对幼儿的肯定,这时,幼儿的内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以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同时也不会挫伤孩子的游戏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动作协调性、躲闪能力、同伴间交往能力、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兼顾整体。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和尊重儿童。教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师,正确分析幼儿的情绪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培养提供好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幼儿,要胸怀宽广,不要喜怒无常,滥发脾气,也许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喝斥下有瓦特,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建立“蹲下来讲话、手牵手游戏、抱起来交流”的师生关系,用最诚恳的态度、最亲切的话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处处以孩子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心中有爱,就会谨慎说话,慎重处事,绝不以自己的灰色情绪影响孩子一天的愉快情绪,甚至挫伤其自尊心。古训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儿是一个有自尊、有个性、有着独特生活体验和需求的人,应该尊重幼儿依恋的需要、求乐的需要、求德的需要及被尊重的需要。
2.尊重个性发展。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尤其要倍加呵护他们的自尊,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建立个案观察记录,与其产生更多的身体接触,如充满爱意地摸抚他(她)的头,拍拍肩,或给予热情的拥抱等。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言行举止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动辄漠视、讽刺、责备、体罚,会对幼儿的心灵产生伤害,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托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教师要理性对待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时,孩子穿脱衣服、鞋子,吃饭,洗手脸,入厕等,教师尽可能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辅以评小红花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孩子能逐步树立自己能行的自信,更能培养起乐观的良好情绪。2—3岁幼儿口齿不清,还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在和同伴、老师的沟通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障碍。孩子虽小,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他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来适应环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情绪,在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中体会进步的快乐。
(三)家园同步教育,是培养幼儿愉快情绪的有力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表明要做到有效、有序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家园配合是保证幼儿愉快情绪培养取得成效的关键。家长的有效参与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借“妇女节、劳动节”等契机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选择《母鸭带小鸭》、《我爸爸和我》等经典绘本进行亲子阅读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付出,激发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引导幼儿感受父母的想法、愿望,体验他人的情感,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事实上,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家长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不要过于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
三、成效
实践证明,采用系列方法对培养托班幼儿愉快情绪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易受暗示、易接受鼓励的心理特点,因此运用适当的情景激励既能和谐师生间的关系,又能使幼儿在心理满足中产生愉悦感,体验愉快情绪。家园应该同步教育,坚持理性教育与感性关爱相结合,注重全面兼顾与个体指导,运用正面的、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策略与手段吸引幼儿主动开启心灵之门,帮助其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5.
[2]陈蕾.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实践[J].学前教育,2005,11.
[3]关永春.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的生活质量[J].幼儿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