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渐渐兴起,它以短小精悍、资源共享、应用广泛等特点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这种学习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还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德育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课程形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似一股源头活水为我们的传统德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是以生活中反映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的直观生动的事件为内容,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对情境、内容、方法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组织学生对事件进行剖析、辨识、自省,进而达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的多功能课型。作为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如何开发德育微课程资源,怎样实施德育微课程,已成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
一、开发实施德育微课程的意义
1.德育微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育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开发实施德育微课程,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育人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在学习中前进,在反思中成长。科研门槛的草根化,又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享受到了教科研的乐趣,从而切实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德育微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开发德育微课程资源时,德育微视频由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己制作,孩子们既是策划人,也是小记者、小演员。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平日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反省自身,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又促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迁移,在学习方面也发挥出更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德育微课程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建设符合学生需要、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活化、课程化的微型德育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形式,对于打造学校特色德育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德育微课程的开发
结合当前的德育现状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我校在“生活德育”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建设德育微课程的指导思想“立足小事促成长”,制定了学校德育微课程的六个主题: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学习习惯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这六个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敬畏生命的情感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每个主题分解成低、中、高三个彼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又螺旋上升的“微主题”,“微主题”下开设系列微课。例如,“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下,低、中、高段都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设置了“缤纷节日”这一微课程,分别开设了不同的微课。虽然主题相同,但因为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设置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以重阳节为例,低段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为目标,中段则以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良好品质为目标,高段则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延续千年的内在价值、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这些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学生容易实践,便于达成。
开发德育微课程要求立足于短小、来源于生活、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内化。为了规范引领德育微课程开发,我校专门对教师进行了专业指导,让教师理解德育微课程,并根据學生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该如何开发“德育微课程”。
在确定好德育微课程的系列主题后,学校经过精心安排,将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制作的视频通过学校德育微课程资料库实现资源共享。各班根据分配的主题选择好切入口,创作属于自己的德育故事。我们要求“小切口,讲实效”,关注学校德育中的常态问题。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加入微课程的创作,从孩子们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自己编剧、拍摄、剪辑,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针对“诚信”这个主题,五年级1班同学选择了学校“流动书吧”里常有一些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图书不翼而飞的现象,在老师的带领下拍摄了《爱看的书失踪了》,这个视频拍的是“借书不还”这件小事,告诉大家的却是“诚信”这个大道理。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德育微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高。
三、德育微课程的实施
晨会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集体教育、主题教育的重任。我校将每周三的晨会时间定为全校各班开展“德育微课程”的时间。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学校资源库中下载所需的微课程资源,巧妙运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环节,帮助孩子们将美德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一改往日的晨会由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胜其烦的旧貌。如开学初,四年级的周老师发现班上不少同学放学离开教室,总是忘记把桌凳排好,地面打扫干净。于是,周三的晨会课上,周老师播放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视频中,放学铃声响起,一阵喧闹过后,学生都走光了,空荡荡的教室里,桌凳歪七扭八,地面上有掉落的书本,有残留的废纸,有歪倒的凳子……班主任摇了摇头,收拾好讲台,然后拿起扫把,开始打扫教室。这时,教室后门走进一个学生,是返回来取作业的。她看到老师一个人在打扫教室,愣了愣,忙拿起扫把和老师一起打扫起来。最后,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视频不长,内容也很简单,可是,不少同学还没看完,就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
没有批评,没有说教,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当晚,学生离开后的教室整洁了很多,还有几个心细的孩子特地将全班的桌椅排放整齐了才离开。在特定的节日或有需要时,老师都可以下载、利用这些资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张张有说服力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一段段精美的视频,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德育微课程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爱,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分钟左右的课堂,老师说话甚少。少了枯燥的说教,多了深刻的认识;少了空谈,多了实效。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萌发。学生得到的是尊重,是触动,是成长。小小的微课程,演绎着大大的精彩,德育微课程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编辑 赵飞飞
一、开发实施德育微课程的意义
1.德育微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育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开发实施德育微课程,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育人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在学习中前进,在反思中成长。科研门槛的草根化,又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享受到了教科研的乐趣,从而切实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德育微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开发德育微课程资源时,德育微视频由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己制作,孩子们既是策划人,也是小记者、小演员。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平日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反省自身,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又促使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迁移,在学习方面也发挥出更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德育微课程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建设符合学生需要、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活化、课程化的微型德育模式,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不断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形式,对于打造学校特色德育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德育微课程的开发
结合当前的德育现状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我校在“生活德育”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建设德育微课程的指导思想“立足小事促成长”,制定了学校德育微课程的六个主题: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学习习惯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这六个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敬畏生命的情感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每个主题分解成低、中、高三个彼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又螺旋上升的“微主题”,“微主题”下开设系列微课。例如,“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下,低、中、高段都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设置了“缤纷节日”这一微课程,分别开设了不同的微课。虽然主题相同,但因为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设置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以重阳节为例,低段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为目标,中段则以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良好品质为目标,高段则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延续千年的内在价值、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这些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学生容易实践,便于达成。
开发德育微课程要求立足于短小、来源于生活、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内化。为了规范引领德育微课程开发,我校专门对教师进行了专业指导,让教师理解德育微课程,并根据學生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该如何开发“德育微课程”。
在确定好德育微课程的系列主题后,学校经过精心安排,将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制作的视频通过学校德育微课程资料库实现资源共享。各班根据分配的主题选择好切入口,创作属于自己的德育故事。我们要求“小切口,讲实效”,关注学校德育中的常态问题。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加入微课程的创作,从孩子们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自己编剧、拍摄、剪辑,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针对“诚信”这个主题,五年级1班同学选择了学校“流动书吧”里常有一些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图书不翼而飞的现象,在老师的带领下拍摄了《爱看的书失踪了》,这个视频拍的是“借书不还”这件小事,告诉大家的却是“诚信”这个大道理。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德育微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高。
三、德育微课程的实施
晨会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集体教育、主题教育的重任。我校将每周三的晨会时间定为全校各班开展“德育微课程”的时间。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学校资源库中下载所需的微课程资源,巧妙运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环节,帮助孩子们将美德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一改往日的晨会由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胜其烦的旧貌。如开学初,四年级的周老师发现班上不少同学放学离开教室,总是忘记把桌凳排好,地面打扫干净。于是,周三的晨会课上,周老师播放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视频中,放学铃声响起,一阵喧闹过后,学生都走光了,空荡荡的教室里,桌凳歪七扭八,地面上有掉落的书本,有残留的废纸,有歪倒的凳子……班主任摇了摇头,收拾好讲台,然后拿起扫把,开始打扫教室。这时,教室后门走进一个学生,是返回来取作业的。她看到老师一个人在打扫教室,愣了愣,忙拿起扫把和老师一起打扫起来。最后,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视频不长,内容也很简单,可是,不少同学还没看完,就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
没有批评,没有说教,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当晚,学生离开后的教室整洁了很多,还有几个心细的孩子特地将全班的桌椅排放整齐了才离开。在特定的节日或有需要时,老师都可以下载、利用这些资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张张有说服力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一段段精美的视频,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德育微课程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喜爱,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分钟左右的课堂,老师说话甚少。少了枯燥的说教,多了深刻的认识;少了空谈,多了实效。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萌发。学生得到的是尊重,是触动,是成长。小小的微课程,演绎着大大的精彩,德育微课程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