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文融合,素养并重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教学现状的观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一些思考,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尝试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探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说说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相对于科学素养,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总之,“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维度。而人文和科学素质是从生活和社会层面考虑,“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重要性、迫切性
   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重要性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是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人类实现了最基础的生理需要等层次的要求后,对更高层次上的其他需求如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有了更强烈的渴望,这就决定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主体性,但是在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养之间分离,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迫切性
   文科融合素养并重与我们倡导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最好方式。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就有分量很重的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要求。但是实际教学现状是教师更多的是按照课程内容要求实践,课程中都会有这样的融合事例和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是会将这样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加以完成,但没有更多的教师会从文理融合的角度进一步开发能够深化融合的教学资源,受限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对道德与法治教师這样一个倾向于人文学科的教师确实也是不容易的任务。但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地强化这样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融合的意识,进而自主地完成融合。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去探索和实现综合素质融合呢?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去思考。
   1.教师自身要提升对人文与科学素养融合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热点的当前,我们重视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是重中之重,但是一个人最终的素养是取决于所了解的各学科知识、方法、思维和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也就是他们的融合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不论是已经工作的教师,还是正在学习的学生,综合素质越好,能力越强,创造力越强,仅仅只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是难以解决复杂问题甚至难以融入现代社会的,如文科类的人士就需要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知识、通信知识等,所以教师对融合意义的认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行为。教师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知识与信息的了解,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和意识。
   2.教师要不断了解不同领域学科的基本素养
   教师了解不同领域学科的基本素养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这个话题的最大难度,但是了解其他学科尤其是大类学科基本素养是可以做到的,如人文学科的文学之情,艺术、美术之美,史学之境,哲学之思,伦理道德之求善;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科学精神,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通过这些了解,才能在自己的学科中引导学生从其他领域借鉴什么,融合什么,也可能在自己的课程设计中更多地渗透融合因子,形成具体的任务和教育资源。不同学科内容与方法是相间的,但态度与精神是相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拓展会大大开阔我们的学科视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教学现状是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融合,培养学生主动融合意识的教学行为不多且随意,在大部分的日常教学行为中很少有自己的教学规划,偶有公开课、示范课中才有一些尝试。其中深层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观念和意识先行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当代学生的德育,一直是社会关心、国家重视的大问题。伴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教育不单单只是基础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其的德育。德育作为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引起了不少教育界相关学者的思考。教育追求科学化、先进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思维的教学目标,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改变单纯说教的教育方式,努力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惠及学生终身发展。   一、德育的内容及意
摘 要:为什么出发点再好也不一定能得到所期待的结果?老师的出发点,未必就是学生接力的起跑点。警醒自己的教法有没有真的延伸到学生实际所处的起点。你教学的重心真的就是你的学生对自己重难点的判断?所谓课堂预设错位,固然是你教学经验在期待的响应对象回应的落差,但实际上可能源于你对合作者会给你的支点的误认。少数人的认知错位会不会正是多数人的潜在困境?没有陷阱的认知固可保持理智,但有陷阱,理智就可能不由自主地
摘 要:陶行知先生把“活的教育”比作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认为如果把鱼放下水,那么它的尾和鳍都能得其所。其实在幼儿园教育中也要运用这一思想,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认知。把灌输式的、老师主导式的教育变成孩子自主探究式、教师引导式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活教育;课程;冰花;探究   本文讲述了一群大班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冰块,老师追随着孩子发展的脚步适时引导,和孩子一起制作冰花的课程故事。一方面,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谈一些浅薄的想法。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条件;策略 
摘 要:创客教育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教育界,各类创客教育项目层出不穷。但如何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总框架下将创客教育与小学教学实践融合到一起,还有待探索。笔者以一个“物联网创新设计”实践案例为例,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入手,解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创客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创客教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一、创客教育实践背景概述  
摘 要:人类在生活中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与情感表达,將情感教育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用心感受到数学所表达的情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数学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化无声为有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三观”。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营造浓厚的趣味化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高效有序,采用英语歌曲等方式;英语歌曲有着广泛的市场,词汇教学把学习英语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时,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英语歌曲,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从机械、呆板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文歌曲;创新教学   英语的教学工作已经在丰富的教学
摘 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素材单一、细节描述不清的问题,“第二课堂”可作为提升学生观察力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定点观察,紧抓事物特征,同时联动教材,学以致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关键词:“第二课堂”;观察力;写话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摘 要:首先说明借助趣味活动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然后论述借助趣味活动激活学生阅读兴趣,优化阅读起步过程;接着阐释借助思维导图解决学生阅读障碍,优化主体阅读过程;最后阐明借助多重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培养   在时代创新理念的推动下,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得到深化和完善,广大教师群体开始致力于向阅读教学要过程、要质量、要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在课堂教学时我曾经试过忽略知识生成的过程,采用 “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直接让学生记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然后让学生代入公式计算加以巩固。然而,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在解决来自生活的实际问题时就慢慢浮现出问题:求一面靠墙的篱笆的长度,学生仍直接套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已知正方形周长求边长,或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