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研学后教课堂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和思考。品德课堂采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研学后教;导学;品德课堂
“研学后教”模式是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逐步发起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我校实“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一次次的教学研讨中,总结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导学策略,努力让品德课堂更具有“品德味”,成为孩子们美好品德形成的芳草地,成为滋润美好心灵的伊甸园。
一、打造生活课堂:由“说教道德”走向“体验生活”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忽视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往往把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以教材为中心,重说教、重灌输,常常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唠唠叨叨讲到尾”,这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其实,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兴趣,在设计预习内容和研学案时,要尽量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孩子的原认知出发,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回归生活;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对接,激活学生的亲身体验。
二、唤醒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
“研学后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问题教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中国制造》的课堂上,我们设计了一份研学案,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中国制造》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中国制造”。
走进生活,课前调查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填好调查情况表,分组交流农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的名称及产地。
活动二: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1)观察近35年中国出口额一览表,看看这35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有什么变化?
(2)观察书本“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和“我国部分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统计图”,在地图上找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及销往的国家都有哪些?从数字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组交流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表。
活动三:“中国制造”引发的思考。
活动四:总结,期待“中国创造”。
1.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中国制造”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
师:课前,我们做了一些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的调查,现在分组交流农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的名称及产地。
师:请你们把说到的产地在地图上标出。
师:看,根据地图上的产地标示,你们发现我国工农业基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的工、农业基地遍布祖国各地。
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工业区呢?
【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前先做好一些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的调查。课上小组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把说到的产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样大家通过自身的实践,都变得有话可说。接着再把话题引向学生身边,提出“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工业区呢?”这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中国制造”。
2. 活动二: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引导探究和合作交流是“研学后教”课堂的重头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思维的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决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设置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逐层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探究课题虽源自教材内容,却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因而老师只须稍加提点,学生就能在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不少探究课题。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组研学(一):让数据说话
(1)观察近30年中国出口额一览表,看看这些年,我国外贸出口有什么变化?
(2)观察“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在地图上找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及销往的国家都有哪些?从数字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数据(包括产品的生产量、出口额、出口到哪个国家)。
【案例分析】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比较图片、数据、图表等材料,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制造”有更深的体会:“中国制造”真了不起! 3. 活动三:“中国制造”引发的思考
小组研学(二):
师:尽管“中国制造”创造了那么多的经济奇迹,但在世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中国制造”,思索明天“中国制造”想在世界竞争中保持优势,应该怎么办?
生: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
【案例分析】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小组学习活动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标这个靶心,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形式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在这一小组研学环节中,在学生为祖国自豪的同时,让他们看到“中国制造”存在的不足,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试着理解“中国制造”的现状,感悟“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继续关注中国制造。
4. 活动四:总结,期待“中国创造”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年中国创造的飞速步伐吧!
中国高铁、嫦娥二号、比亚迪锂电池汽车、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中国空军歼-20隐形战机。
【案例分析】
爱祖国就应该努力让她变得更美好,通过看这几年中国创造的飞速步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主题。
三、巧用后教评价,深挖教学细节生成亮点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指出:“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由于资源有机整合,会产生许多灵动的细节,巧妙捕捉这些细节往往能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吸收。及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相关的道德判断能力做出反应时,及时进行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评价,不仅对被评价的学生是一种教育,而且对全班学生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也能在教师的否定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与思考。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兼容并畜,集各家之长。只有百花齐放,我们才有发展,同样只有百花齐放,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研学后教;导学;品德课堂
“研学后教”模式是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中逐步发起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我校实“以学定教,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一次次的教学研讨中,总结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导学策略,努力让品德课堂更具有“品德味”,成为孩子们美好品德形成的芳草地,成为滋润美好心灵的伊甸园。
一、打造生活课堂:由“说教道德”走向“体验生活”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忽视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往往把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以教材为中心,重说教、重灌输,常常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唠唠叨叨讲到尾”,这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其实,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兴趣,在设计预习内容和研学案时,要尽量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孩子的原认知出发,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回归生活;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对接,激活学生的亲身体验。
二、唤醒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体验”
“研学后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问题教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中国制造》的课堂上,我们设计了一份研学案,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中国制造》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中国制造”。
走进生活,课前调查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填好调查情况表,分组交流农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的名称及产地。
活动二: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1)观察近35年中国出口额一览表,看看这35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有什么变化?
(2)观察书本“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和“我国部分家用电器产品的出口统计图”,在地图上找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及销往的国家都有哪些?从数字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组交流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表。
活动三:“中国制造”引发的思考。
活动四:总结,期待“中国创造”。
1.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中国制造”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
师:课前,我们做了一些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的调查,现在分组交流农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的名称及产地。
师:请你们把说到的产地在地图上标出。
师:看,根据地图上的产地标示,你们发现我国工农业基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的工、农业基地遍布祖国各地。
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工业区呢?
【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前先做好一些家用电器和农产品产地的调查。课上小组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把说到的产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样大家通过自身的实践,都变得有话可说。接着再把话题引向学生身边,提出“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工业区呢?”这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中国制造”。
2. 活动二: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引导探究和合作交流是“研学后教”课堂的重头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思维的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决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设置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逐层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探究课题虽源自教材内容,却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因而老师只须稍加提点,学生就能在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不少探究课题。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组研学(一):让数据说话
(1)观察近30年中国出口额一览表,看看这些年,我国外贸出口有什么变化?
(2)观察“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产品及销往国家示意图”,在地图上找找我国出口的主要电器及销往的国家都有哪些?从数字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数据(包括产品的生产量、出口额、出口到哪个国家)。
【案例分析】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比较图片、数据、图表等材料,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制造”有更深的体会:“中国制造”真了不起! 3. 活动三:“中国制造”引发的思考
小组研学(二):
师:尽管“中国制造”创造了那么多的经济奇迹,但在世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来反思一下我们的“中国制造”,思索明天“中国制造”想在世界竞争中保持优势,应该怎么办?
生: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
【案例分析】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小组学习活动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标这个靶心,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形式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在这一小组研学环节中,在学生为祖国自豪的同时,让他们看到“中国制造”存在的不足,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试着理解“中国制造”的现状,感悟“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继续关注中国制造。
4. 活动四:总结,期待“中国创造”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年中国创造的飞速步伐吧!
中国高铁、嫦娥二号、比亚迪锂电池汽车、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中国空军歼-20隐形战机。
【案例分析】
爱祖国就应该努力让她变得更美好,通过看这几年中国创造的飞速步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主题。
三、巧用后教评价,深挖教学细节生成亮点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指出:“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由于资源有机整合,会产生许多灵动的细节,巧妙捕捉这些细节往往能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吸收。及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相关的道德判断能力做出反应时,及时进行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评价,不仅对被评价的学生是一种教育,而且对全班学生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也能在教师的否定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与思考。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兼容并畜,集各家之长。只有百花齐放,我们才有发展,同样只有百花齐放,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