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工作中公平性探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实现教育的公平首当其冲的是要突显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而要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就要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和完善招生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各种不利影响,使每个人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却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招生制度上的缺陷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鉴于此,笔者将根据高校招生工作的现状以及高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校招生工作中体现公平性,并提出有效措施,为高校招生办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校招生;公平性
  0.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工作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要求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体现公平性。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部实行了改革招生制度政策,招生工作的公平性有所提高,但在招生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将根据高校招生的现状以及高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校招生工作中体现公平性,并提出有效措施,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下面就来具体介绍高校招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体现高校招生工作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1.高校招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考制度使教育资源配置更为均衡,体现了社会的向前发展。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高考是源于公平原则进行的,而公平在高校招生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考越来越受广大考生,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对高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今,我国已形成了统一的高考制度,但在高校招生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高校招生存在城乡间、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平等
  我国高校招生存在城乡间、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的著名高校中,大部分生源都是来自一二线城市,来自农村的生源少,本科阶段的差距更为明显。出现这种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有专家经过调查发现: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只有考出比城市家庭的子女高出许多的分数,才有上大学的机会,而且大多还只能被普通院校录取,也只能选择冷门、学费较低的专业;而那些来自城市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子女则可以降低录取分数和通过关系层面等不正常的方法选择好的大学,且大多能选择录取院校的热门学科进行学习。
  从上述情况分析可知,那些来自城市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大多可以被重点院校录取且能选择院校的重点学科,学校的层次越高,城市学生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而社会底层没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学生却备受冷落[1]。因此,城乡学生能够进入高校的机会是不平等的,城市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较好的高校学习,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进入较好的高等学校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能进入低层次的高校。
  1.2高校招生的录取方法、填报志愿等存在不合理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的录取方法、填报志愿等存在不合理因素,极大的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比如有些学生考取了优秀的成绩,却由于高校招生的录取方法不合理,而无法被心仪的高校录取,从而失去了上大学的大好机会,这种情况很明显地表明我国有些高校招生的录取方法不合理,使高校失去了优秀的生源。
  1.3高校招生存在地区间的不平等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规定,把高考成绩作为选拔合格人才的标准,虽然这种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竞争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但由于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突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且高考的竞争加剧,我国东部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分数大大降低,已经低于一些中部地区的分数,如湖北、山西,这种录取情况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强烈质疑,给教育界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不堪设想的,教育界针对这种情况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由各地教育部命题,使各地高校招生的情况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资源得不到均衡配置,加剧了“马太效应”,随之就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在高考竞争力较激烈的省份,不但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使应试教育趋势越演愈烈,导致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进行移民,人口流动现象颇为普遍。
  1.4高校不重视已录取考生流失的问题
  高校不重视已录取考生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国家招生和培养任务的完成,延误了考生成才的时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如一些农民工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职工的子女无法缴纳高昂的学费,因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2.体现高校招生工作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2.1实施“阳光招生”,加强高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要保障高考顺利进行和维护高考公平就要把实施“阳光招生”工程[2],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和一项基本制度,并且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制定的相关原则和要求,明确招生责任。在招生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体现公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平的考试环境。在此基础上,要认真掌握国家和地区高考政策,及时了解招生工作的政策,确定高考报名条件等。除此之外,要分析本地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高考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办法。因此,在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明确分工,有效落实各自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抓住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完善网上报考的机制,全面考虑和保护广大考生的利益。如此就可以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彰显了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
  2.2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为考生创造更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政策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使考生的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3]。因此,要在招生工作中体现公平性就要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为考生创造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2.3为学习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制定帮扶政策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学生都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仍有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很难承担高昂的学费,对于这种情况,高校要制定相关的帮扶政策,为他们提供上大学的机会,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
  2.4制定各种各样的在校培养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弹性招生的政策,对考生填报志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如高校中设立了相关的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勤工俭学;高校也可设立各种奖学金,如优秀班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会干部、三好学生等奖学金,激励学生认真努力学习;改善学籍管理,如学校可以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向上;改进培养方式,为优秀学生制定重选专业的政策,如为他们提供修双学位、读研、读博等机会,并做好对外合作交流,选拔优秀学生出国留学,进行深造。以上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引进优秀人才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2.5改进录取方法和填报志愿的技术
  我国高校要改进录取方法和填报志愿的技术,组织、管理好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咨询指导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高校的招生信息。在改进录取方法和填报志愿的技术时,要使招生工作的环节符合实际情况,努力使莘莘学子能够根据自身的状况填报志愿,进入自己向往的大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一步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正确处理冷热专业的关系,从而提高填报志愿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便体现我国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
  总之,要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更好地体现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一方面要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为招生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如此才能全面地完善高校招生工作,体现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性,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大学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勾画人生蓝图。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招生政策经过改革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但是在高校招生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问题,如高校招生存在城乡间、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平等、高校招生的录取方法、填报志愿等存在不合理因素、高校招生存在地区间的不平等和高校不重视已录取考生流失等问题,使我国高校在招生工作中缺乏公平性。然而这些问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高校招生工作过程中要体现公平性,就要根据高校招生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实施“阳光招生”,加强高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为考生创造更大的选择空间、为学习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制定帮扶政策、制定各种各样的在校培养政策和改进录取方法和填报志愿的技术等。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输入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我国高考招生录取的法律程序规制[J].湘潭大学,2011,20(10):189-190.
  [2]戴铁军.我国高校入学机会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2012,37(15):255-256.
  [3]周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1,27(05):155-156.
  [4]杨东平.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公平[J].湖北招生考试,2011,37(12):191-192.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2001年加入WTO,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国际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日益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走进教学课堂。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
期刊
【摘要】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设计,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作为导向与激励功能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其指标体系的设计对课程改革有着极强的推动力,因此,改变传统评价机制,设计出更贴近评价者的语言、更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其迫切。本文从传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弊端分析,创新了教学指标设计的策略-教学要素设计策略,由传统“四环节”教学指标体系转化为“四要素”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党建和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以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中心,通过对文化育人和外语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阐述,指出了文化育人理念对于外语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文化育人是解决外语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本,是外语类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高的保障,对于外语类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育人;外语类大学生;党建;根本  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思想
期刊
【摘要】双关语是一种奇巧的文字游戏,是东西方各大语系中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今中外,以领悟、欣赏、创作双关语为乐事不仅有普通大众,也不乏文人学者。本文拟从双关语的含义、表现形式、适用文体和具体实例来初步探究英语中的双关语现象。  【关键词】英语 谐音双关语 多义双关语 适用文体  一、英语双关语的含义  英语中一般指代双关语的单词是“pun”或“equivoque”。牛津高阶词典第六版中对“pun”解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目前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近年来刚刚组建的,实力不强,底蕴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在高考体系中,被分配的生源质量较低,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因袭旧有体制,难于自拔,师资难于循环流动,校企合作难以有效实施,也是高职院校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国家和社会期望的原因。  【关键词】教育;高职;发展;体制  高等院校肩负培养人才的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其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生态环境,其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出来。而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势必会影响它的办学效果。本文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探析入手,重点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索符合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以期为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国梦的实现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大学生素养的塑造、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期刊
【摘要】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从基础理论引向专业设计的一座桥梁,为了实现和提高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两点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强调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建立灵活立体的“教”与“学”互动系统。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有效性;教学模式  前言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课
期刊
【摘要】以宿州学院的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注重地质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地学思维,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重视实践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字】应用型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素质培养  0.引言  地质工程是地质学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是将地质学及其他学科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融汇、贯通,強调野外操作、室内动手及理论分析,最终指导工程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职业幸福感是指人在从事的工作中得到的稳定、持续的快乐体验,幸福感的程度直接对受体产生着较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为大学生,对学生进行道德交流、思想指導等,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均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辅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