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课题组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随机抽取49间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共3362名学生,进行“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状况及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高中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知识点多,记不住(62.74%),许多内容难以理解(38.59%)。
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记不住的原因是:自已没有梳理知识(61.37%),缺乏记忆的好方法(56.01%),没有时间记忆生物学知识(35.08%)。
学生没有梳理知识主要是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梳理知识对记忆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部分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梳理知识的任务或对学生梳理知识缺乏有效的监控。加上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各科作业较多,时间比较紧,而与普通的作业相比,梳理生物学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如果教师完全让学生以自愿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效果则不佳。教师必需以布置硬性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梳理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价,其效果才会比较好。
学生缺乏记忆的好方法,原因是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认识不足,指导不够,学生对自己记忆的方法总结反思不够。
一、教会学生生物学知识梳理方法
1. 教会学生阅读教材
目前学生阅读教材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部分学生重视做题轻视看书,或因忙于做各科作业而把看书的时间挤占了。二是部分学生在每次看书时,都从一本书的开头看到这本书的结尾,造成书的前面内容较熟悉,后面内容比较生疏。三是一部分学生看完书后只记住了零碎的知识,知识在这部分同学脑海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不知道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解决办法为: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看书的重要性。其次,在学习内容的易错处、在测试后的学生试卷错误处,教师引导学生翻阅教材,让学生感觉到: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源于教材,教材阅读不好,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第三,教会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从一节书的开头一直看到末尾,不是最佳的阅读方法。正确地阅读教材的方法是按下列顺序进行:看大标题→看中标题→看小标题→看每一个小标题下的文字描述及图表等→找出每个小标下内容的知识要点,并明确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各级标题间的逻辑关系→记忆。先看各级标题,后看具体内容,理顺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快速把握该节的整体内容。
2. 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某节知识为核心展开的知识结构图;另一种是以整本书或整章书为知识背景的大的知识网络图。
如以无机盐为核心展开的知识结构图(见图1):
以必修一整本教材为知识背景的大的知识网络图(见图2):
二、教会学生生物学知识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协同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物象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纳比较记忆法。
1. 协同记忆法
协同记忆法是指各种感觉器官互相配合的记忆方法,即耳听、眼看、手写、口念、心想,多种感官配合,能加强信息输入的强度,使大脑中所形成的联系更广泛,记忆就比较牢固。同在一个课室、同一个老师上课,当我们的同学处在不同状态时,听课后的记忆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昏昏欲睡时,各种感官都处于抑制状态;趴在桌上闭目养神时,也许听觉器官用上了,但视觉器官没用上;心不在焉时,各种感官都不活跃,感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兴奋,听课、记忆的效果自然不好。为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听课时,要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动手做笔记、口中默默念、用心不断想。做到这样,听课、记忆的效果立即提高。
2. 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是指对所记忆的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识记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光反应需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由此推导出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光反应ATP的形成需要酶,由此可推测到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基粒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需多种酶的催化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基粒(光反应ATP的形成需酶)上]。生物学的许多生命过程,当我们理解之后,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又如,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如果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如果能理解到:细胞核是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的场所;核糖体内进行翻译过程,翻译时信使RNA与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这样,自然就能记住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这些细胞结构了。
3. 物象联想记忆法
物象联想记忆法是利用鲜明的物像来记忆知识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大脑中,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之比为1000:1。可是,我们学习时要记忆的,却绝大部分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对于这些东西的记忆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其记忆过程是一种减速(递减)运动,即记第一个材料如果需要1分钟,那么记第二个材料就需要2分钟,记第三个材料则需要3分钟……而图像记忆却往往是匀速运动,能大大减少记忆的劳动强度,而且生动有趣,记忆效果极佳。
如,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A、T、C、G、U的记忆法,A(腺嘌呤,A的一横像一根针在穿线),T(胸腺嘧啶,T像在做扩胸运动),C(胞嘧啶,细胞的英语为cell)、G(鸟嘌呤,G像一只有钩的鸟喙),U(尿嘧啶,像一个盛尿的容器)。
又如,用纸层析法对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进行分离的实验,色素在滤纸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想象为“长着长长胡子的黄大爷,在大声地讲英语abc”,即:“长着长长胡(胡萝卜素)子的黄(叶黄素)大爷,在大声地讲英语a(叶绿素a)b(叶绿素b)c”。
还有,老师上课时用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动画,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动画,基因的表达过程动画都是利用了物像记忆的原理,来提升理解、记忆的效率。
4. 归类比较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那样的表格,如成绩表、课程表、价格表、坐位表等等。我们之所以用表格来表示它们,就是因为表格具有清晰明快、一目了然的优点。它便于我们把分散的事物整体化,这对我们的记忆帮助很大。如DNA和RNA的比较,见下表。
5.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指把需要记忆的生物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的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学生想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
人和动物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假设来学一两本书”。假(甲硫氨酸)设(色氨酸)来(赖氨酸)学(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
组成生物体的二糖的分类:“乳牙儿不能吃甘蔗”。乳(乳糖)牙(麦芽糖)儿(二糖)不能吃甘蔗(蔗糖)。表示二糖包括乳糖、麦芽糖、蔗糖。
衰老细胞的特点:“水少酶降色素积,呼慢核大透性低”。水少(水分减少)酶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呼慢(呼吸速度减慢)核大(细胞核体积增大)透性低(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记不住的原因是:自已没有梳理知识(61.37%),缺乏记忆的好方法(56.01%),没有时间记忆生物学知识(35.08%)。
学生没有梳理知识主要是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梳理知识对记忆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部分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梳理知识的任务或对学生梳理知识缺乏有效的监控。加上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各科作业较多,时间比较紧,而与普通的作业相比,梳理生物学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如果教师完全让学生以自愿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效果则不佳。教师必需以布置硬性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梳理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价,其效果才会比较好。
学生缺乏记忆的好方法,原因是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认识不足,指导不够,学生对自己记忆的方法总结反思不够。
一、教会学生生物学知识梳理方法
1. 教会学生阅读教材
目前学生阅读教材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部分学生重视做题轻视看书,或因忙于做各科作业而把看书的时间挤占了。二是部分学生在每次看书时,都从一本书的开头看到这本书的结尾,造成书的前面内容较熟悉,后面内容比较生疏。三是一部分学生看完书后只记住了零碎的知识,知识在这部分同学脑海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不知道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解决办法为: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看书的重要性。其次,在学习内容的易错处、在测试后的学生试卷错误处,教师引导学生翻阅教材,让学生感觉到: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源于教材,教材阅读不好,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第三,教会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从一节书的开头一直看到末尾,不是最佳的阅读方法。正确地阅读教材的方法是按下列顺序进行:看大标题→看中标题→看小标题→看每一个小标题下的文字描述及图表等→找出每个小标下内容的知识要点,并明确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顺各级标题间的逻辑关系→记忆。先看各级标题,后看具体内容,理顺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快速把握该节的整体内容。
2. 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某节知识为核心展开的知识结构图;另一种是以整本书或整章书为知识背景的大的知识网络图。
如以无机盐为核心展开的知识结构图(见图1):
以必修一整本教材为知识背景的大的知识网络图(见图2):
二、教会学生生物学知识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协同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物象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纳比较记忆法。
1. 协同记忆法
协同记忆法是指各种感觉器官互相配合的记忆方法,即耳听、眼看、手写、口念、心想,多种感官配合,能加强信息输入的强度,使大脑中所形成的联系更广泛,记忆就比较牢固。同在一个课室、同一个老师上课,当我们的同学处在不同状态时,听课后的记忆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昏昏欲睡时,各种感官都处于抑制状态;趴在桌上闭目养神时,也许听觉器官用上了,但视觉器官没用上;心不在焉时,各种感官都不活跃,感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兴奋,听课、记忆的效果自然不好。为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听课时,要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动手做笔记、口中默默念、用心不断想。做到这样,听课、记忆的效果立即提高。
2. 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是指对所记忆的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识记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光反应需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由此推导出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光反应ATP的形成需要酶,由此可推测到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基粒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需多种酶的催化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基粒(光反应ATP的形成需酶)上]。生物学的许多生命过程,当我们理解之后,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又如,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如果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如果能理解到:细胞核是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的场所;核糖体内进行翻译过程,翻译时信使RNA与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这样,自然就能记住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这些细胞结构了。
3. 物象联想记忆法
物象联想记忆法是利用鲜明的物像来记忆知识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大脑中,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之比为1000:1。可是,我们学习时要记忆的,却绝大部分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对于这些东西的记忆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其记忆过程是一种减速(递减)运动,即记第一个材料如果需要1分钟,那么记第二个材料就需要2分钟,记第三个材料则需要3分钟……而图像记忆却往往是匀速运动,能大大减少记忆的劳动强度,而且生动有趣,记忆效果极佳。
如,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A、T、C、G、U的记忆法,A(腺嘌呤,A的一横像一根针在穿线),T(胸腺嘧啶,T像在做扩胸运动),C(胞嘧啶,细胞的英语为cell)、G(鸟嘌呤,G像一只有钩的鸟喙),U(尿嘧啶,像一个盛尿的容器)。
又如,用纸层析法对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进行分离的实验,色素在滤纸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想象为“长着长长胡子的黄大爷,在大声地讲英语abc”,即:“长着长长胡(胡萝卜素)子的黄(叶黄素)大爷,在大声地讲英语a(叶绿素a)b(叶绿素b)c”。
还有,老师上课时用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动画,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动画,基因的表达过程动画都是利用了物像记忆的原理,来提升理解、记忆的效率。
4. 归类比较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样那样的表格,如成绩表、课程表、价格表、坐位表等等。我们之所以用表格来表示它们,就是因为表格具有清晰明快、一目了然的优点。它便于我们把分散的事物整体化,这对我们的记忆帮助很大。如DNA和RNA的比较,见下表。
5.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指把需要记忆的生物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的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学生想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
人和动物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假设来学一两本书”。假(甲硫氨酸)设(色氨酸)来(赖氨酸)学(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
组成生物体的二糖的分类:“乳牙儿不能吃甘蔗”。乳(乳糖)牙(麦芽糖)儿(二糖)不能吃甘蔗(蔗糖)。表示二糖包括乳糖、麦芽糖、蔗糖。
衰老细胞的特点:“水少酶降色素积,呼慢核大透性低”。水少(水分减少)酶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呼慢(呼吸速度减慢)核大(细胞核体积增大)透性低(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