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鉴赏课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一个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欣赏美、审美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受社会欢迎的人。怎样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精心备课,预设精彩课堂
  一节鉴赏课,好的开头是关键,教师应该注意讲究导课的艺术。比如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等,都可以作为导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专注教师的引导。比如《心灵的慰藉》,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南无阿弥陀佛》,让他们猜猜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学生听了都猜不到,他们很好奇,问到底是谁唱的?我告诉他们是李娜出家后唱的,并展示李娜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图片,介绍李娜出家前曾经唱过《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学生就问“她为什么出家呢?”这其实也是我做课件时的一个疑问,就找到了答案。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新课内容就得以顺利展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为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会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受,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要对教材作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鉴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入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1.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分组讨论。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通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情境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妙的语言、设置感人的情景,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1.动眼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例如从作品采用什么构图方式、作品的色彩、明暗、线条等。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动脑诠释。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我提出的问题是:蒙娜丽莎为什么流眼泪,她在画像前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她在一种什么情形之下去画的像?问:画面上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是微笑的?画家想了哪些办法让她面露微笑?
  3.动心体验。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于其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4.动情甄别。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等等。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
  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这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要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表达真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审美的乐趣,精神得以舒展,情趣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从安静状态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使机体代谢加速,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收缩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要经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研究,从只关注物质变化到同时关注能量变化的转变过程,最终形成对物质变化的稳定的认识,即物质的变化观。这些转变过程复杂缓慢,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持续构建,才可能逐渐形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观念建构中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理论体系。  化学与社
我们常常听语文老师说:“作文难,难作文”,但也有的老师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时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  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师,下面结合本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  1.课堂教学设计要树立宏观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考化学命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命题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注重时代信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树立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的课程目标。如何理解“反思”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反思”概念:“(1)反思是一种以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或思维方式,比人的一般思维活动层次更高;(2)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过程,是一种带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以追求理性为目的的自我意识,即元认知;(3)反思是一
本人从事了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教学。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一年级新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学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研员是一支非常独特的专业队伍,他们在组织和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
区域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数学活动也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为何不能打破这道墙,使两种活动相融合,进行互补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出了学习与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