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鉴赏课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一个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欣赏美、审美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受社会欢迎的人。怎样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精心备课,预设精彩课堂
一节鉴赏课,好的开头是关键,教师应该注意讲究导课的艺术。比如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等,都可以作为导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专注教师的引导。比如《心灵的慰藉》,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南无阿弥陀佛》,让他们猜猜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学生听了都猜不到,他们很好奇,问到底是谁唱的?我告诉他们是李娜出家后唱的,并展示李娜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图片,介绍李娜出家前曾经唱过《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学生就问“她为什么出家呢?”这其实也是我做课件时的一个疑问,就找到了答案。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新课内容就得以顺利展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为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会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受,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要对教材作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鉴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入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1.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分组讨论。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通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情境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妙的语言、设置感人的情景,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1.动眼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例如从作品采用什么构图方式、作品的色彩、明暗、线条等。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动脑诠释。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我提出的问题是:蒙娜丽莎为什么流眼泪,她在画像前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她在一种什么情形之下去画的像?问:画面上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是微笑的?画家想了哪些办法让她面露微笑?
3.动心体验。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于其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4.动情甄别。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等等。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
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这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要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表达真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审美的乐趣,精神得以舒展,情趣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一中学)
一、精心备课,预设精彩课堂
一节鉴赏课,好的开头是关键,教师应该注意讲究导课的艺术。比如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等,都可以作为导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专注教师的引导。比如《心灵的慰藉》,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南无阿弥陀佛》,让他们猜猜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学生听了都猜不到,他们很好奇,问到底是谁唱的?我告诉他们是李娜出家后唱的,并展示李娜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图片,介绍李娜出家前曾经唱过《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学生就问“她为什么出家呢?”这其实也是我做课件时的一个疑问,就找到了答案。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新课内容就得以顺利展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为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会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受,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要对教材作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鉴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入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1.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分组讨论。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通过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情境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妙的语言、设置感人的情景,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1.动眼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例如从作品采用什么构图方式、作品的色彩、明暗、线条等。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动脑诠释。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我提出的问题是:蒙娜丽莎为什么流眼泪,她在画像前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她在一种什么情形之下去画的像?问:画面上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是微笑的?画家想了哪些办法让她面露微笑?
3.动心体验。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于其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4.动情甄别。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等等。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
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这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要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表达真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审美的乐趣,精神得以舒展,情趣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