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nem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简单应用问题,为他们将来升学或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数学游戏中学习
  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好,逻辑思维弱,形象思维强。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一年时,刚入学的学生,从学说话起,就在爸爸、妈妈的诱导下,学会了数数,在学前班里又学会了简单的计算,会写出简单的汉字。入学后,教师还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天天单纯地重复势必使出入学的儿童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就针对七、八岁儿童的特点,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玩结合,在讲讲、摆摆、比比的实践中学习,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数字“2”时,一上课就问:“小朋友们,喜欢看小动物吗?”得到学生回答后,我就挂出一幅“动物园”的彩色图画,让学生找出动物园里有几只大象、几只老虎(学生回答2只),这时我就说:你们快看看,动物园外来了2只什么动物?学生回答,2只大白鹅,我说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字“2”,看它多象这只大白鹅啊!随之我就写出了“2”。我又让学生摸摸自己有几个耳朵,有几只眼睛、几只手,又让学生在学具中拿出2个圆形,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使学生懂得了“2”是由两个“1”组成的。我采用形象、直观、易懂的教学手段,达到了温故知新,巩固记忆的效果。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使这些爱说爱动的孩子快速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之中,我通过恰当、合理的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看、说的方法,正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又克服了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以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欢快的游戏中学会了新知识。
  二、利用演示教具和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说理的能力
  我在讲5的认识时,先请同学帮助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苹果,使学生了解“5”是由5个1组成的,接着让学生数出5根小棒,随便分成2份,看能分成几和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后,理解了分解就是把总数分成两部分,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总数,学生不仅学会了数的分解、组成,而且建立了总数和部分的概念,同时也掌握了“5”的几种不同分法。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演示的启发性和条理性,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摆出了2个盘子,拿出6个桃子,启发学生把6个桃子分成2份,问:有几种分法?学生动手分,说出有1和5、2和4、3和3等这几种答案。这时我就启发学生说:“如果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一样多该怎么分?”请两名学生表演给大家看,每人第一次各拿一个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再拿一次,最后又拿一次,将6个桃子平均分装在两个盘子里,每盘放了3个桃子,揭示了平均分的概念,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新学的知识“平均分”。如在教除法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分析,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动手到板前进行实物演示,使学生通过演示很快地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区分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说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采用有启发、有条理的演示,使学生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一步一步地启发积极思维,使学生由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根据生活实际教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结合生活实际来讲应用题,使学生很快的认识了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提高了解题的速度。
  找中间量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教学中我就用学生熟知的包饺子来讲。如妈妈要包饺子,现在只有饺馅,怎样包饺子呢?引导学生想:要想包饺子,都需要什么?需要饺皮和馅。没有饺皮,要做饺皮都需要用什么?水和面粉。最后再引导学生与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比较。这样,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使学生知道了,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求中间量,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地气氛中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川口小学810800)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的写作越来越成为考生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很多语文教师面对的问题。在2014年高考即将来临之际,本文中笔者根据调查分析介绍了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具体写作策略。  关键词:语文;作文;策略  2013年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作为半壁江山的作文,能独占60分,其分量可想而知。这样一来,把握高考作文的走势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把握20
摘要:目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文言知识,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主动合作参与的过程,因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老师腻、学生烦的“困难户”。如何改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这种现状,让学生自主地在轻松的、愉快状态下阅读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本文围绕当前
新课改下,要求我们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让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选取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最佳的语文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知能起点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目前,语文教改呼唤先进的理论,更渴望在理论指导的卓有成效的实践;语文教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
生物活动课与生物学科课程一样,都以实现生物教育总目标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学科课程侧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活动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扩大知识面并形成技能,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生物活动课服从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4)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5)培养自尊、自信
摘要: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人,同样适合物理性原则。它包括惯性原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则等等。通过对教学中的物理性原则的分析、理解,将会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关键词:物理;学生;老师;惯性;力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它同样适合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和谐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正确了解教师和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必须讲究教法。以下是我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学生由于所处年龄特点决定,对英语新知识有好奇感,同时他们也有学习好英语的愿望。但是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做一件自己很感兴趣的事,那么你必定会竭尽全力去做,这样才能有效率,才有更大的机会去做好这件事。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那么他们也必定会努力去学,才有更大的机会学得快、学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习效率自然就高、效果自然就好。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