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朗读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和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而朗读更是较高层次的言语能力的表现,通过朗读可以巩固认知成果,可以把无声的书面符号变成有声语言,可以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具体的感情,使文中的人和景物跃出纸面,读者可以毫无障碍地体味、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朗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培养正确而丰富的语感。更进一步说,朗读课文,美词佳句、精彩篇章常吟诵于口,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及种种文化积淀,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的头脑和心灵,人的修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因此根据大纲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能很好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
  当前的朗读教学由于种种的约束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冷门”,其中学生朗读心理障碍的产生是影响朗读的重要原因。形成学生朗读心理障碍的成因有如下表现形式。
  (一)学生朗读的轻视性心理。
  朗读者缺少应有的朗读热情和朗读积极性,这源于学生在心理上对朗读的重视性不够,认为朗读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加陪衬。于是学生就以各种理由推脱老师所委派的朗读任务,更有甚者,当着老师的面装得有模有样,老师一走便自由散漫,各干各的,形成典型的两面行为。
  (二)学生朗读的胆怯性心理。
  在课堂上不敢把声音放出来在众人面前大声朗读,教师多次越提醒声音反而越轻,这一现象源于学生的朗读基础不够扎实。有些学生从小普通话发音没学好,讲普通话时难免存在某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所以需要在课堂上朗读时就找不准感觉,舌头感觉在打圈,在面对课文人物或场景时不仔细查究人物的心理、动作、细节等描写,所以也就不知道该用什么语气去读,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各类情绪。不敢随便开口,就怕受人讽刺讥笑。因为不够自信,一旦朗读时出现了小差错,他们就会将自己的弱点无限放大,害怕朗读就不读,不读就越差,慢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学生朗读的被动性心理。
  这来自于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朗读水平不高,缺乏对文章应有的感悟力,当然读起来也就没有了感染力。教师都读不好,那么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读不好文章了。于是部分教师就对学生“横眉冷对”,指责学生的调皮。殊不知,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朗读的厌恶感,最终影响学生朗读心理。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下,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指标,增加授课效率,就采取了重分析轻朗读的策略,有的干脆就以默读代替朗读。这样学生不喜欢朗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学生朗读的差异性心理。
  这类心理主要来自于某位学生朗读时其周周边同学所产生的心理。当教师指定学生朗读时,有些学生就开始等着看笑话般地听同学朗读:如果那位学生读起来很有感情,朗读时的轻、重、缓、急都把握得到位,这些同学就会形成“肉麻”的舆论导向;如果那位朗读学生因为朗读不到位,这类类似看客的同学就会起哄或者就直接对该同学进行嘲笑或揶揄。读好得不到表扬,读不到位要受到嘲笑,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因为朗读而成为被大家攻击的对象,最终导致对朗读丧失原本的兴趣。
  (五)学生朗读的功利性心理。
  这类心理与教师的功利心理直接挂钩。现在朗读比赛名目繁多,奖项设置也很诱人。当上级部门组织了朗诵比赛,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挑选、培养,然后参加比赛。然而在功利性的引导下,教师形成一种观念,参加比赛就要获奖,而只有学生获了奖才对评职有用。教师就往往选派那些朗读能力强,有获奖希望的学生参赛,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氛围下也不再愿意去培养其他学生。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就认为朗读不是自己的责任,对朗读失去了兴趣。
  二
  针对上述原因,要让学生克服朗读心理障碍,我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一)教师要培养自我朗读意识,真切认识到朗读的积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还占有很大的比重。非考试要求的就一切从简,简化教育手段,简化教育形式,盲目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从长远来看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有关教育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教师的应试观念,让教师知道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是深远的,最终改变学生对朗读的观念,让学生明白朗读不仅是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而且是用来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艺术技巧和促进自己思想感情升华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要注重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才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了普通话测试做保障,在平日里也要进一步进行普通话的积极训练。在平时教授课文时,可考虑放弃用电子设备进行朗读,而采用教师自我朗读的方法。看见熟悉的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引起朗读兴趣,培养朗读爱好。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教师要用自身的言行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原来朗读不一定只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也可以朗读得很好,从而唤起学生感受朗读美的渴望。
  有了兴趣做铺垫,教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给予积极的技巧指导。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能读通顺,进而在听读教师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跟读。
  其次,要积极对文章进行积极分析,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觉器官,使他们领略到文章的美妙所在。如笔者在教授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就利用课余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了有关李清照生活经历的纪录片,以期动用全方位的视听感受,化无声的语言符号为形象直观的场景演绎,自然地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者。
  再次,让学生对文章展开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情带动起朗读兴趣。于是笔者在诗歌《如梦令》教学中用形象思维把文字化为一幅意境活泼的图画:泠泠的溪水,红艳的藕花,娴静的女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色彩对比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在学生朗读中及时增加一些具体的技巧辅导。比如该在何时何地注意句中的逻辑停顿,该读出哪个字的重音可以体现文章的表达目的,该适当转变朗读速度可以体现文章的层次感等。同时也强调要根据文体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记叙类的文章要读得亲切自然,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说明类的文章则尽量要读得平实,缓和,注重停顿;议论类的文章语速不能太快,感情要稳重,语气要有力,语调要高昂,要带有激情,能鼓动起他人。
  (四)教师要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培养优秀的素质为目标,万不可以一己私利而放弃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培养;万不可为一己好处而忘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万不可为一己短浅目光而耽误了民族的长远发展。
  注重学生的朗读心理障碍,改变学生的朗读观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此以朗读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的方式展开对文本的自由对话。那么,教师的朗读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率也会在朗读中逐步提高。关注学生朗读心理障碍,为学生创建绿色朗读空间是教师的责任。
其他文献
β2-兴奋剂(β2 -adrenergic agonist, BAA)属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由于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的作用曾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然而BAA长期作为饲料添加
摘 要: 中国古典美学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主导思想线索。审美经验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天人合一在审美活动中的体现。建立在人与自然亲和观念基础上,人们将自然万物视为怡情悦性的对象,并从中获得身心的自由与超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日益凸显。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审美活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安排了四个综合探究的话题,其中第三个是:“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一次讲这部分内容时(刚开始用新教材),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来展开的,但在教学反思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学生对宗教景观的兴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图片上,这些图片的实景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一般又比较远,导致学生的感性认识明显不足,再加上前面已有三大宗教的内容,在此再涉及宗教话题,学生反应平淡,已激不起他们更多的探
汉乐府诗及北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经近年试验、示范及大田调查,地膜玉米套种地膜洋芋是我县一种较为理想的“双千田”栽培模式。它集高秆——低秆、喜光——耐阴、耗地力大——耗地力小于一体,通过立体种植
摘 要: 中学语文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作为语文美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施行者,起着主导作用。审美教育的教师主导性应该必须在朗读、提问、情境创设等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其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审美教育 主导性    中学语文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
摘 要: 在资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上网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利用网络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做到精心设计、细致引导、合理计划安排。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网络阅读 网络资源 优化课堂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热衷于上网,有些学生甚至上网成瘾。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家长和教师都采取“堵
摘 要: 阅读能力是获知、创新的基础。要想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在打造“对话型”课堂上下大功夫,在研究性阅读上做大文章,在学生课外阅读上搞大投资。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型”课堂 研究性阅读 课外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读书、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为学
An 800 nm ban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ing interrogation system using tilted FBG as the core wavelength division compo- nent is presented. A charge coupled devi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呈现学科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评价 有效课堂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是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发展。因此,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都应该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有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专家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