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38-01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而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笔者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照片创设情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照片等,有些图照所含意义直观、简单,无需发掘其深层意义,如八单元一些矿石的照片、十二单元食物所含主要营养元素的照片等,但有些图照所含意义丰富,只要适当拓展,即可产生很好的情境效果。如上册课本第5页的猫站在火焰上的塑料板上的插图,我先交待了当时实验温度是22000C,那块是塑料板,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刚学习化学不久,当时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最有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只猫傻傻地站在这里呢?”弄得大家满堂大笑,笑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块塑料板具有那些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时,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导热性不好、不易燃烧等理化性质。
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尤其提出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还能由此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课堂生成中提出。
如上册教材四单元课题3的电子的分层排布时,我不是直接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而是先复习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说明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也就有11个核外电子,要求学生就11个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一些问题。当时通过交流讨论后,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电子不会被吸引到原子核上?”二是“电子的运动速度有多快?”三是“电子之间会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听到这些,我比学生还高兴。
三、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分三种形式来开展,一是验证性实验,即学完相关内容后用实验进行验证;二是探究性实验,即对未知识问题在设计好实验环节后进行探究,其特点是往往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三是创设情境的实验,其特点是先进行实验,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或心理预期上产生矛盾,从而带动知识的建构。除了少部分实验适宜按照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来完成外,相当一部分实验可按创设情境的形式来进行。
如在学习分子之间有间隔时,我让一个学生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中先加约一半的红墨水,再加入无水酒精填满,然后用拇指堵住,上下巅倒三次,突然管内出现了一个大的空隙,这是为什么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去思考。
四、应用故事创设情境
利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能起到让人愉悦与轻松的效果,同时还能拓展知识,培养科学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化学备课组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及网上素材,整理出了一份有五十多个小故事的“化学备课小贴士”,以期有效地整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丰富课堂教学。
如在讲空气污染时,我讲了四天之内死亡4000多人的伦敦烟雾事件;学到爱护水资源一课题时,我掺进了“缺水与深水井”、“水污染与深水井”、“水污染与死鱼事件”、“水污染与癌症村”、“水污染与水俣病、痛痛病”等;讲原子结构时,我介绍了“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及“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在讲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时,批判了王洪成的“水变油”骗局;在讲到一氧化碳有毒时,回顾了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讲到亚硝酸盐的毒性时,解读了我国的一些重大中毒事故;在讲到金属冶炼时,介绍了19世纪以前铝比黄金还贵的故事等。
五、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1.应用多媒体映视素材创设情境。每年的教学参考书都附有配套的光盘,而光盘的主要内容就是映视情境素材,另外从网上也可以收集到很多相关的视频素材。为了让映视素材更好地起到创设情境、拓展视野的作用,我们除了把少部分素材嵌入课件中应用外,更主要是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和教学进度,整合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4单元;第二部分5—8单元;第三部分9—12单元,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观看。当然,有些视频素材要进行适当的格式转换或分割处理。这些视频素材的观看,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延伸了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应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初中化学中原子、分子、离子部分的内容,因为涉及物质的微粒观,很多学生难于想象而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专门应用FLASH制作了一些动画素材。如“原子的结构”,应用逐帧动画原理制作了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应用按钮控制整个原子的无限放大与缩小;又如“通电分解水与水受热蒸发的微观比较”,让学生看到了通电分解水时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过程,而水分蒸发只是水分子间间隔增大的过程。通过这些动画创设情境,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理解更加轻松,识记运用更加到位。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而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笔者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照片创设情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照片等,有些图照所含意义直观、简单,无需发掘其深层意义,如八单元一些矿石的照片、十二单元食物所含主要营养元素的照片等,但有些图照所含意义丰富,只要适当拓展,即可产生很好的情境效果。如上册课本第5页的猫站在火焰上的塑料板上的插图,我先交待了当时实验温度是22000C,那块是塑料板,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刚学习化学不久,当时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最有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只猫傻傻地站在这里呢?”弄得大家满堂大笑,笑过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块塑料板具有那些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时,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导热性不好、不易燃烧等理化性质。
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尤其提出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还能由此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课堂生成中提出。
如上册教材四单元课题3的电子的分层排布时,我不是直接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而是先复习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说明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也就有11个核外电子,要求学生就11个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一些问题。当时通过交流讨论后,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为什么电子不会被吸引到原子核上?”二是“电子的运动速度有多快?”三是“电子之间会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听到这些,我比学生还高兴。
三、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分三种形式来开展,一是验证性实验,即学完相关内容后用实验进行验证;二是探究性实验,即对未知识问题在设计好实验环节后进行探究,其特点是往往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三是创设情境的实验,其特点是先进行实验,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或心理预期上产生矛盾,从而带动知识的建构。除了少部分实验适宜按照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来完成外,相当一部分实验可按创设情境的形式来进行。
如在学习分子之间有间隔时,我让一个学生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中先加约一半的红墨水,再加入无水酒精填满,然后用拇指堵住,上下巅倒三次,突然管内出现了一个大的空隙,这是为什么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去思考。
四、应用故事创设情境
利用小故事来创设情境,能起到让人愉悦与轻松的效果,同时还能拓展知识,培养科学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化学备课组查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及网上素材,整理出了一份有五十多个小故事的“化学备课小贴士”,以期有效地整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丰富课堂教学。
如在讲空气污染时,我讲了四天之内死亡4000多人的伦敦烟雾事件;学到爱护水资源一课题时,我掺进了“缺水与深水井”、“水污染与深水井”、“水污染与死鱼事件”、“水污染与癌症村”、“水污染与水俣病、痛痛病”等;讲原子结构时,我介绍了“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及“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在讲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时,批判了王洪成的“水变油”骗局;在讲到一氧化碳有毒时,回顾了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讲到亚硝酸盐的毒性时,解读了我国的一些重大中毒事故;在讲到金属冶炼时,介绍了19世纪以前铝比黄金还贵的故事等。
五、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1.应用多媒体映视素材创设情境。每年的教学参考书都附有配套的光盘,而光盘的主要内容就是映视情境素材,另外从网上也可以收集到很多相关的视频素材。为了让映视素材更好地起到创设情境、拓展视野的作用,我们除了把少部分素材嵌入课件中应用外,更主要是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和教学进度,整合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4单元;第二部分5—8单元;第三部分9—12单元,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观看。当然,有些视频素材要进行适当的格式转换或分割处理。这些视频素材的观看,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延伸了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应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初中化学中原子、分子、离子部分的内容,因为涉及物质的微粒观,很多学生难于想象而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专门应用FLASH制作了一些动画素材。如“原子的结构”,应用逐帧动画原理制作了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应用按钮控制整个原子的无限放大与缩小;又如“通电分解水与水受热蒸发的微观比较”,让学生看到了通电分解水时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过程,而水分蒸发只是水分子间间隔增大的过程。通过这些动画创设情境,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理解更加轻松,识记运用更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