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新修订版教材推出使用已将近五年,笔者接触新修订版教材也将近四年了,对于新修订版教材的使用,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用好新教材,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情景图,接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认真研读例子,把例子由老教材的固定型例子转化成开放型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认真研读例子,把简单的例子详细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研究;新教材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翻开新修订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它们不仅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也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有很大的补充作用。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变成活动的,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有条件,最好能制作成动画片,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5的乘法口诀”的例子时,笔者把“五福娃”图片制作成了动画图片,并配上旁白。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特别喜欢动画片的,并且现在很多小朋友的衣服上也有“福娃”的图像,因此当学生们看到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五福娃”出现在屏幕上,并有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福娃贝贝,我是福娃晶晶,我是福娃欢欢,我是福娃迎迎,我是福娃妮妮”时,学生觉得特别亲切,又特别可爱,所以就专注地看着屏幕了。很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接着笔者以送“五福娃”图片为线索,一次送一套,每送一套学生就自己编一句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笔者逐渐送,送满5套为止,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氛围中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亲身经历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教学与教师生硬地给出5句乘法口诀的教学相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使学生将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得更透彻,自然也就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二、认真研读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旧版教材的例子一般是固定型的,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新修订版教材将有些例子设计成开放型或半开放型的,在一个情境中提出的数学信息或多于或少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提出来,学生自己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多数只提供一部分,还有些例子设计成固定型的。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充分的准备,把握好教材的要求,摸清学生的底细,因材施教,一般的情况下能开放的就开放。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85页例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例子时,例题给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笔者把例题设计成每人发一张长方形卡片和一张正方形卡片,要求学生先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自己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来,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周长,然后独立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算完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算法,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在展示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会想出:算法一:6 4 6 4=20(厘米);算法二:6×2=12(厘米),4×2=8(厘米),12 8=20(厘米);算法三:(6 4)×2=20(厘米)。逐一评价表扬后,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试一试体会到算法三比较简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学生會想出:算法一:5 5 5 5=20(厘米);算法二:5×4=20(厘米)。同样,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试一试体会出算法二比较简便。进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这样的开放性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58页例5“乘加、乘减”的例子时,情景图中画有3架木马上各坐了3人,另外一架木马上坐了2人,问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例子的意图是让学生发现有3个3,另外还有一个3少了1,一共是几。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先观察木马图,然后计算一共坐了多少人,在这里,不限制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只要算对就行,学生有的这样算:3 3 3 2=11,有的这样算:3×3 2=11,也有的这样算:3×4-1=11。笔者对各种方法逐一评价表扬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认真研读例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修订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文字量明显减少,表面看比旧版教材简单得多,教学似乎可以比原来轻松。其实,并不是这样,不能按旧版教材的处理办法,而应把例子详细化,使之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一般的方法,可以在情景图的基础上增加引导的言语,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自主探究的容量,增加合作交流的分量,通过这样的改造,例子就不再简单,而变成适合学生的水平的例子了。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第75页例2“8的乘法口诀”的例子时,笔者是如下设计的。
问: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蹦蹦跳跳地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它是怎样跳的呀?咱们观察一下。课件出示小狗蹦蹦跳跳的动画。(笔者把课件制作成动画片)
提出要求: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是从0跳到了几?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跳到什么位置,第三次呢?……为什么?(课件演示小狗在数轴上连续跳动的情况)
接着课件出示学校军乐队方队,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同桌合作完成小狗题,然后全班交流结果。
问:有谁会编口诀?
至此,例子教学进入高潮,这时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讨论、验证,让学生逐一编出8的乘法口诀来。通过增加这些内容,使学生经历了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了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自然就比较牢固地记住了8的乘法口诀。
又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17页例1“加法交换律”的例子时,虽然例子是非常的简单,但是笔者是如下详细设计的。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那么,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运动呢?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李叔叔就特别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一周。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谁来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叔叔下午比上午多骑了多少千米?只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我就给予学生肯定,接着笔者说:“冯老师挑出一个问题来编成一道解决问题让同学们解决。”最后同学们独立解答。
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还能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比教师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这样的做法起到了更好的效果。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运动的,以运动为谈话的主题,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参与到谈话的队伍中,都想争着把自己喜欢做的运动分享给大家,这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整节课同学们都在快乐中学习,乐此不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研究;新教材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翻开新修订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它们不仅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也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有很大的补充作用。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变成活动的,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有条件,最好能制作成动画片,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5的乘法口诀”的例子时,笔者把“五福娃”图片制作成了动画图片,并配上旁白。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特别喜欢动画片的,并且现在很多小朋友的衣服上也有“福娃”的图像,因此当学生们看到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五福娃”出现在屏幕上,并有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福娃贝贝,我是福娃晶晶,我是福娃欢欢,我是福娃迎迎,我是福娃妮妮”时,学生觉得特别亲切,又特别可爱,所以就专注地看着屏幕了。很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接着笔者以送“五福娃”图片为线索,一次送一套,每送一套学生就自己编一句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笔者逐渐送,送满5套为止,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氛围中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亲身经历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教学与教师生硬地给出5句乘法口诀的教学相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使学生将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得更透彻,自然也就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二、认真研读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旧版教材的例子一般是固定型的,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新修订版教材将有些例子设计成开放型或半开放型的,在一个情境中提出的数学信息或多于或少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提出来,学生自己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多数只提供一部分,还有些例子设计成固定型的。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充分的准备,把握好教材的要求,摸清学生的底细,因材施教,一般的情况下能开放的就开放。
如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85页例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例子时,例题给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笔者把例题设计成每人发一张长方形卡片和一张正方形卡片,要求学生先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自己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来,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周长,然后独立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算完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算法,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在展示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会想出:算法一:6 4 6 4=20(厘米);算法二:6×2=12(厘米),4×2=8(厘米),12 8=20(厘米);算法三:(6 4)×2=20(厘米)。逐一评价表扬后,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试一试体会到算法三比较简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学生會想出:算法一:5 5 5 5=20(厘米);算法二:5×4=20(厘米)。同样,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试一试体会出算法二比较简便。进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这样的开放性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58页例5“乘加、乘减”的例子时,情景图中画有3架木马上各坐了3人,另外一架木马上坐了2人,问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例子的意图是让学生发现有3个3,另外还有一个3少了1,一共是几。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先观察木马图,然后计算一共坐了多少人,在这里,不限制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只要算对就行,学生有的这样算:3 3 3 2=11,有的这样算:3×3 2=11,也有的这样算:3×4-1=11。笔者对各种方法逐一评价表扬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认真研读例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修订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文字量明显减少,表面看比旧版教材简单得多,教学似乎可以比原来轻松。其实,并不是这样,不能按旧版教材的处理办法,而应把例子详细化,使之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一般的方法,可以在情景图的基础上增加引导的言语,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自主探究的容量,增加合作交流的分量,通过这样的改造,例子就不再简单,而变成适合学生的水平的例子了。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第75页例2“8的乘法口诀”的例子时,笔者是如下设计的。
问: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蹦蹦跳跳地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它是怎样跳的呀?咱们观察一下。课件出示小狗蹦蹦跳跳的动画。(笔者把课件制作成动画片)
提出要求: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是从0跳到了几?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跳到什么位置,第三次呢?……为什么?(课件演示小狗在数轴上连续跳动的情况)
接着课件出示学校军乐队方队,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同桌合作完成小狗题,然后全班交流结果。
问:有谁会编口诀?
至此,例子教学进入高潮,这时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讨论、验证,让学生逐一编出8的乘法口诀来。通过增加这些内容,使学生经历了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了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自然就比较牢固地记住了8的乘法口诀。
又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17页例1“加法交换律”的例子时,虽然例子是非常的简单,但是笔者是如下详细设计的。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那么,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运动呢?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李叔叔就特别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一周。我们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谁来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叔叔下午比上午多骑了多少千米?只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我就给予学生肯定,接着笔者说:“冯老师挑出一个问题来编成一道解决问题让同学们解决。”最后同学们独立解答。
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还能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比教师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这样的做法起到了更好的效果。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运动的,以运动为谈话的主题,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参与到谈话的队伍中,都想争着把自己喜欢做的运动分享给大家,这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整节课同学们都在快乐中学习,乐此不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