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当今各国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三大途径,即家庭、学校、社会,为当今社会如何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抛砖引玉。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当今世界,不论社会形态,几乎都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那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哪些主要途径呢?本文认为家庭、学校、社会正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主要途径。正如参天大树扎根于大地,慰以阳光、空气,方显成熟、伟岸、郁郁葱葱。这里的不正可以把大地喻作人始出的家庭,阳光喻作人始入的学校,空气喻作伴人成长的社会吗?而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才能促使个人成长、成人、成材。
那么,如何界定全面發展教育呢?其关键是界定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人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和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也称自由个性,就是摆脱了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的束缚及奴役,各方面充分发展而又有独创性的、独立自由的人。
全面发展教育是紧密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的,使每个人个性的各方面——身、心、智、情、社交、创造性潜能等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特别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个人将更富创造性、更加成熟化、更有适应性、更具个性化。从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而言,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健康体魄的人,是要达到个人发展的生理方面即人的体质、体力的发展和机能的成熟。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完整的素质结构。为实现所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教育目的还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作出规定: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无论多么美好,它都离不开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途径:家庭、学校、社会,就像参天大树离不开大地、阳光、空气一般。
家庭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第一大途径。因为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并借助家庭而发展,所以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一切教育之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家庭是由家长、子女组成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对个体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教育活动。
早期家庭教育和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那么家庭应该怎样教育培养孩子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学前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生头一年,脑的发展速度最快。这个时期给孩子以足够的营养及合理的训练,将促进脑的发展。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目标导向、教育能力、自身素质。家庭教育不仅包括家长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的直接教育,也包括借助其他条件的间接教育。如家庭的文化氛围、环境条件、成员关系等潜在因素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是有随机性的,它分布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训斥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不在场的每时每刻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喜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予以引导,这样就会产生长善补失、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良好教育效果。
同时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血缘关系——亲子情感,充分发挥其感化作用,将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一起谈心、做游戏、做运动、讲故事、读书……针对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培养子女聪明才智的同时,注意意志品质和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家务劳动,是培养子女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适宜的项目。总之,家庭教育以其深刻的感染性、灵活的随机性、鲜明的针对性以及影响的全面性等,在许多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父母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父母还要制造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一是父母之间相互尊重、支持、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三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既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四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科学地分配每个家庭成员一天的学习、活动、劳动、休息的时间,各自完成自己分担的家务。作为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如果父母事业心强,学习刻苦,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家庭生活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那么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容易形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如果父母再拥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的话,家庭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面谈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个人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明确的目的性,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就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必须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方向与作出的社会性规范是按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来进行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的发展有特殊作用。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成效。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即学校教育提高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长远意义。况且,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学生表现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展。在个性发展上,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及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有助于每个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优点,丰富自己的个性。不管怎样,学校教育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首先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即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现代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其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为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流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家长、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其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对教师也会做出各种反应、评价。最后,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聞道有先后”,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不过,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及中考高考优秀率,势必影响个人全面发展。如高分低能现象,如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宣称将苏北苦读书的模式挺进苏南,更有甚者像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体罚事件、学生自杀事件……可叹的是,当今有些学校一边倡议全面发展教育,一边拿着“大棒政策”,片面地追求分数,严重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如许多中小学校竟然为追求升学率可以不上所谓的副课: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让所谓的主课教师强占,狂补所谓的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培养出令其沾沾自喜的大头娃娃、芦柴棒小子,严重违背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宗旨、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呼唤。可悲的是,有些学校炮制两种教育方法,一种如上,一种为应付上级检查,佯装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楷模,可谓一次大检查、大评比,花费多少钱财、耗尽多少心思……从上到下,从学生到教师,无不明目张胆地做假,无不流露着虚伪、欺骗、道德情操的败坏。试想,作为最纯洁的社会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出现这等做假,不以此自责,反以此为荣,照常玩自己的一套,为提高学生分数、提高升学率奋战而偷梁换柱、沾沾自喜。请问这符合当今的时代趋势吗?学校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途径之一,就其严峻的形势,应赶紧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学校的纯洁性,维护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权力。
人自一出生,就来到了人类社会。所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第三大途径是社会。一个注重生活、生存、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生态平衡的社会,必然给个人造成一个极为优良的成长氛围,反之则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今社会高度倡导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求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要求人拥有社会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适应未来的综合能力。所以,营造一个健康、合理、上进、富有生气的社会对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关键词]全面发展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当今世界,不论社会形态,几乎都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那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有哪些主要途径呢?本文认为家庭、学校、社会正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主要途径。正如参天大树扎根于大地,慰以阳光、空气,方显成熟、伟岸、郁郁葱葱。这里的不正可以把大地喻作人始出的家庭,阳光喻作人始入的学校,空气喻作伴人成长的社会吗?而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才能促使个人成长、成人、成材。
那么,如何界定全面發展教育呢?其关键是界定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人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和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也称自由个性,就是摆脱了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的束缚及奴役,各方面充分发展而又有独创性的、独立自由的人。
全面发展教育是紧密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的,使每个人个性的各方面——身、心、智、情、社交、创造性潜能等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特别能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个人将更富创造性、更加成熟化、更有适应性、更具个性化。从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而言,全面发展教育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健康体魄的人,是要达到个人发展的生理方面即人的体质、体力的发展和机能的成熟。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完整的素质结构。为实现所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教育目的还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作出规定: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无论多么美好,它都离不开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途径:家庭、学校、社会,就像参天大树离不开大地、阳光、空气一般。
家庭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第一大途径。因为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并借助家庭而发展,所以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一切教育之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家庭是由家长、子女组成的。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对个体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教育活动。
早期家庭教育和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那么家庭应该怎样教育培养孩子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学前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生头一年,脑的发展速度最快。这个时期给孩子以足够的营养及合理的训练,将促进脑的发展。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目标导向、教育能力、自身素质。家庭教育不仅包括家长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的直接教育,也包括借助其他条件的间接教育。如家庭的文化氛围、环境条件、成员关系等潜在因素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是有随机性的,它分布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训斥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不在场的每时每刻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喜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家长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予以引导,这样就会产生长善补失、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良好教育效果。
同时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血缘关系——亲子情感,充分发挥其感化作用,将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一起谈心、做游戏、做运动、讲故事、读书……针对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培养子女聪明才智的同时,注意意志品质和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家务劳动,是培养子女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适宜的项目。总之,家庭教育以其深刻的感染性、灵活的随机性、鲜明的针对性以及影响的全面性等,在许多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父母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父母还要制造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一是父母之间相互尊重、支持、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三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既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四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科学地分配每个家庭成员一天的学习、活动、劳动、休息的时间,各自完成自己分担的家务。作为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如果父母事业心强,学习刻苦,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家庭生活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那么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容易形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如果父母再拥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的话,家庭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当然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下面谈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在个人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明确的目的性,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就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必须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方向与作出的社会性规范是按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来进行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的发展有特殊作用。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成效。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即学校教育提高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长远意义。况且,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学生表现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展。在个性发展上,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及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有助于每个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优点,丰富自己的个性。不管怎样,学校教育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首先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即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现代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其次,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为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流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家长、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其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对教师也会做出各种反应、评价。最后,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聞道有先后”,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不过,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及中考高考优秀率,势必影响个人全面发展。如高分低能现象,如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宣称将苏北苦读书的模式挺进苏南,更有甚者像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体罚事件、学生自杀事件……可叹的是,当今有些学校一边倡议全面发展教育,一边拿着“大棒政策”,片面地追求分数,严重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如许多中小学校竟然为追求升学率可以不上所谓的副课: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让所谓的主课教师强占,狂补所谓的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培养出令其沾沾自喜的大头娃娃、芦柴棒小子,严重违背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宗旨、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呼唤。可悲的是,有些学校炮制两种教育方法,一种如上,一种为应付上级检查,佯装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楷模,可谓一次大检查、大评比,花费多少钱财、耗尽多少心思……从上到下,从学生到教师,无不明目张胆地做假,无不流露着虚伪、欺骗、道德情操的败坏。试想,作为最纯洁的社会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出现这等做假,不以此自责,反以此为荣,照常玩自己的一套,为提高学生分数、提高升学率奋战而偷梁换柱、沾沾自喜。请问这符合当今的时代趋势吗?学校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途径之一,就其严峻的形势,应赶紧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学校的纯洁性,维护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权力。
人自一出生,就来到了人类社会。所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第三大途径是社会。一个注重生活、生存、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生态平衡的社会,必然给个人造成一个极为优良的成长氛围,反之则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今社会高度倡导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求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要求人拥有社会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适应未来的综合能力。所以,营造一个健康、合理、上进、富有生气的社会对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