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就反思能力结构不断进行反思,培养反思能力;学校应该建立反思能力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文化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反思,从而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反思能力 能力结构反思机制教师发展
20世纪后20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而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质是教育发展要研究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享受自己成功的经验,领悟失败的教训,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加以评判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调节和控制;才能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获得自己专业成长的养料,提高反思的效能,并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使自身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
二、教学反思能力结构
1、对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观方面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从学生观方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看做是完整、独特的人,看做是能动的人。
2、对知识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背景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但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背景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它决定着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专业知识主要指专业背景知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即深奥的内容是否通俗化,抽象的内容是否形象化,理论的内容是否实际化等。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
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只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需重点反思自己对启发式教学思想本质的理解是否正确。
4、对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外显行为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很难想像一个呆若木鸡的教师能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得体、适度的外显行为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
3、以优秀教师为镜
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应该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象”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以学生为镜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照。
5、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
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 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既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四、学校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
1、创设教师自我反思的文化氛围
教学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它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内部情境的影响,更依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通力合作。反思不是单个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正如惠特克(Whitaker)和其他专家指出的那样,个人进行反思实践并从中受益的能力也取决于他在哪种组织文化下工作。反思实践往往容易在鼓励人们公开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组织文化环境中培养起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学校教师反思文化,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并经分析、判断和重建逐步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师之“事”的提升,并促成教师反思的日常化,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和合作中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提升专业素养。
2、创建教师自我反思的管理制度
创造一种有感染力的管理环境是促进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必要之举。管理环境是指能够对个体内部动因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管理手段的总和,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心理氛围。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自觉进行反思,个别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浮于表面。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由此可见,要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3、建立教师自我反思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机制是教师有效开展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与学校关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教师经过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尽量形成一致的认识,注重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进行反思和主动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运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激励措施
激励之所以重要并长期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是由它所具有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一属性所决定的。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激励方法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然而,激励又不总是必然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方法应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教师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因此,我们在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使其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反思积极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激励的时效性,把握好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在教师的反思活动中,注意调动教师的反思热情,激发他们反思的兴趣,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处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教学反思是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更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规律,把握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的心得与小结。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提高,着眼于取长补短,既强调“时时是学习时机,处处是反省之所”,又突出“反思是学习之母,创新是进步之源”。这种自醒自悟、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适应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建立反思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品位。
[关键词] 反思能力 能力结构反思机制教师发展
20世纪后20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而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质是教育发展要研究和探究的重要问题。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享受自己成功的经验,领悟失败的教训,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加以评判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调节和控制;才能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获得自己专业成长的养料,提高反思的效能,并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使自身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
二、教学反思能力结构
1、对教育理念的反思能力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观方面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从学生观方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看做是完整、独特的人,看做是能动的人。
2、对知识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背景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但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背景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它决定着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专业知识主要指专业背景知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即深奥的内容是否通俗化,抽象的内容是否形象化,理论的内容是否实际化等。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
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无论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还是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得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只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并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需重点反思自己对启发式教学思想本质的理解是否正确。
4、对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外显行为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很难想像一个呆若木鸡的教师能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得体、适度的外显行为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
3、以优秀教师为镜
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应该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象”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以学生为镜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照。
5、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
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 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既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四、学校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
1、创设教师自我反思的文化氛围
教学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它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内部情境的影响,更依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通力合作。反思不是单个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正如惠特克(Whitaker)和其他专家指出的那样,个人进行反思实践并从中受益的能力也取决于他在哪种组织文化下工作。反思实践往往容易在鼓励人们公开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组织文化环境中培养起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学校教师反思文化,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并经分析、判断和重建逐步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师之“事”的提升,并促成教师反思的日常化,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和合作中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提升专业素养。
2、创建教师自我反思的管理制度
创造一种有感染力的管理环境是促进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必要之举。管理环境是指能够对个体内部动因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管理手段的总和,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心理氛围。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自觉进行反思,个别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浮于表面。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由此可见,要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3、建立教师自我反思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机制是教师有效开展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与学校关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教师经过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尽量形成一致的认识,注重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进行反思和主动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运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激励措施
激励之所以重要并长期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是由它所具有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一属性所决定的。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激励方法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然而,激励又不总是必然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方法应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教师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因此,我们在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使其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反思积极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激励的时效性,把握好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在教师的反思活动中,注意调动教师的反思热情,激发他们反思的兴趣,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处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教学反思是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更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规律,把握教材特点,指导学习方法的心得与小结。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提高,着眼于取长补短,既强调“时时是学习时机,处处是反省之所”,又突出“反思是学习之母,创新是进步之源”。这种自醒自悟、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适应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建立反思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