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在朗读、想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朗读 想象 实践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忽略只会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又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更多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奠定健康成长的情感基础。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情感课堂
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情感才会得以放松,才会敢说敢想,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会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富有“激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向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迈进。
二、开发语文资源,丰富情感体验
1.在朗读中理解,用情去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增加信心,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的情感境界之中,从而加深对文本所表达情感的个性化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如在情境中朗读:在教学《咏柳》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校园里印象最深的景物,在学生们的回忆中自然有校园一侧的几株茂盛的垂柳,我顺势引出古诗,在学生熟知的情境回想中,学生朗读起来精神愉悦,对古诗的内容也很快了解了。
其次,在音乐中朗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音响构成人类的情感世界,使人在美的声音中对自己的感情有更深的体验。音乐是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情感催化剂,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教学《月光下的琴声》一课时,学生了解蜘蛛爸爸不再生气的原因是听到了儿子美妙的琴声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恬静的音乐,让他们体会到了在音乐中放松的感受,然后在音乐中一起朗读描写琴声的段落,使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
最后,分角色朗读。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在拟人化的动物小故事中,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进入情境中,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让学生感知大公鸡情感的变化,感受真正的美丽是为别人做些什么。
2.在想象中感悟,用心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大部分文章,都包含作者独特的思想方式、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启大胆新奇的创新之门。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第一段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诵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恬静的心情体悟课文小镇的恬静,想象小镇早晨的其他景物;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把想象的景象描画出来。学习小镇热闹这一段。让学生想象你是小镇人们中的一员,一名小贩、一个买东西的、一只鹅、一条鱼……你会在早晨的小镇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大家学一学。马上教室里就会热闹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教师又加以引导,如果是我来到小镇就会觉得这里很吵、让人心烦,作者会不会也是如此呢?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体会作者眼中的热闹和恬静都是生活,从而获得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中尝试,在活动中升华。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的课外延伸是无限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情感得以升华,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像分角色表演、绘画、实际观察操作等都是语文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是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如教学《小马过河》后,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小马、牛伯伯、小松鼠和妈妈,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小马遇到问题后的思考过程,体验妈妈对小马的启迪性的关爱,让学生尝试困惑、矛盾和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之情。另外,如自己动手播种,观察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动手制作手抄报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过程。
总之,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群体活动,拓展空间广阔。语文学习也是一种用内化知识陶冶情操的实践活动,语文素材本身就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引导每一颗求知的幼小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振绍,金盛华.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教育科学研究,2009,1.
[2]周涛,彭佑军.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毕节教育,2007,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朗读 想象 实践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忽略只会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又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更多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奠定健康成长的情感基础。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情感课堂
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情感才会得以放松,才会敢说敢想,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会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富有“激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向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迈进。
二、开发语文资源,丰富情感体验
1.在朗读中理解,用情去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韵味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悦,满足等,会增加信心,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的情感境界之中,从而加深对文本所表达情感的个性化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如在情境中朗读:在教学《咏柳》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校园里印象最深的景物,在学生们的回忆中自然有校园一侧的几株茂盛的垂柳,我顺势引出古诗,在学生熟知的情境回想中,学生朗读起来精神愉悦,对古诗的内容也很快了解了。
其次,在音乐中朗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通过音响构成人类的情感世界,使人在美的声音中对自己的感情有更深的体验。音乐是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情感催化剂,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必要手段。例如,在教学《月光下的琴声》一课时,学生了解蜘蛛爸爸不再生气的原因是听到了儿子美妙的琴声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恬静的音乐,让他们体会到了在音乐中放松的感受,然后在音乐中一起朗读描写琴声的段落,使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
最后,分角色朗读。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在拟人化的动物小故事中,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进入情境中,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让学生感知大公鸡情感的变化,感受真正的美丽是为别人做些什么。
2.在想象中感悟,用心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大部分文章,都包含作者独特的思想方式、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启大胆新奇的创新之门。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第一段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诵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恬静的心情体悟课文小镇的恬静,想象小镇早晨的其他景物;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把想象的景象描画出来。学习小镇热闹这一段。让学生想象你是小镇人们中的一员,一名小贩、一个买东西的、一只鹅、一条鱼……你会在早晨的小镇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大家学一学。马上教室里就会热闹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教师又加以引导,如果是我来到小镇就会觉得这里很吵、让人心烦,作者会不会也是如此呢?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体会作者眼中的热闹和恬静都是生活,从而获得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中尝试,在活动中升华。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的课外延伸是无限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情感得以升华,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像分角色表演、绘画、实际观察操作等都是语文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是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如教学《小马过河》后,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小马、牛伯伯、小松鼠和妈妈,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小马遇到问题后的思考过程,体验妈妈对小马的启迪性的关爱,让学生尝试困惑、矛盾和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之情。另外,如自己动手播种,观察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动手制作手抄报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情感过程。
总之,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群体活动,拓展空间广阔。语文学习也是一种用内化知识陶冶情操的实践活动,语文素材本身就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引导每一颗求知的幼小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振绍,金盛华.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教育科学研究,2009,1.
[2]周涛,彭佑军.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毕节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