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绘本,漫话“可爱”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借用绘本可帮助学生巧妙地攻克写作难点。教学全程渗透读者意识,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等角度去探秘绘本的创作思路,去学得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文字“绘画”,让读者看得见“画面”,听得见“声音”,“漫话”出教师的可爱。
  【关键词】统编教材 绘本 习作教学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年段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漫画”老师》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写人习作的体系中,既是对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承接,也为五年级下册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打下了铺垫。
  学生在学习《“漫画”老师》之前,已经学习了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方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将习作《“漫画”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能够选择恰当的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2.本篇要求——“漫话”可爱的老师
  《“漫画”老师》的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位老师,把可爱的他用文字“画”出来。先想想老师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通过梳理教材的要求,可发现本次习作并非简单描写老师,而是以“漫话”形式描写老师,即用文字将心中最可爱的老师“画”成漫画中的人物。由此,《“漫画”老师》的教学目标是选择老师最突出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用漫画式夸张的手法写具体。
  (二)写作难点及原因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写作目的不明确:不清楚自己以怎样的角色和目的走进写作。
  (2)写作内容不典型:因为没有找到老师最突出的特点,所以选取的事例显得过于普通。
  (3)写作方法不“漫画”:还停留在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的阶段,没有采用“漫画式”的写法。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抓住本次习作的题眼。题眼是本次寫作要达成的目标,是前写作时布局谋划的“文眼”,是写作前构思全篇的“文心”。怎么确定《“漫画”老师》的题眼呢?关注“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老师听听,问问他对你的习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这句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提示,暗示着题眼——读者的确定性。确定了读者,写作对象怎么确定呢?题目中早已提示了学生:“选择一位老师,把可爱的他用文字‘画’出来。”写作对象不是随意挑选的老师,而是一位“可爱”的老师。由此可知,本次习作就是“把可爱的老师写给这位老师看”。
  教学中,我们尝试借用绘本《我妈妈》帮助学生巧妙地攻克以上写作难点。
  二、写作前,从绘本中明确写作目的——表达爱、分享爱
  《我妈妈》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绘本。作者安东尼·布朗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了心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这样可爱的妈妈让读者深感温暖和快乐。每位妈妈都有一颗爱孩子的“爱心”,仔细阅读会发现,安东尼·布朗巧妙地将爱心布满全书,妈妈的睡衣上有,做的蛋糕上有,咖啡杯上有,种植的花上有,就连妈妈的脸蛋上也有。无处不在的爱心其实就是作者创作的目的,既有孩子对妈妈的爱,也有妈妈对孩子的爱。正如《我妈妈》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吗?我爱她,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与读者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写作前,学生要清楚自己以怎样的身份和目的走进写作。《“漫画”老师》的写作对象是可爱的老师。抓住“可爱”,学生就能明确本次写作是为了向老师表达心中的“爱”。
  教学中,学生重温绘本《我妈妈》后,发现作者既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让千千万万的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妈妈的爱。
  如此,《“漫画”老师》的写作目的就不是简单地描写老师了,更重要的是,小作者作为“爱的表达者”,通过写作向喜爱的老师表达爱,更要化身为“爱的传播者”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到这位老师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分享师生间充满温暖和快乐的回忆。写作前,明确写作目的能让学生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学生例文1:孙老师有些健忘。有一次,她突然焦急地说道:“周芷羽过来一下。”我们全班都发出了“嗯?”的声音,因为我们班没有这个人。她见状,便说道:“喔,周芷……”话还没说,全班发出了“嗯?”声,还夹杂着“噗嗤”的偷笑声。她歪着头,转动着眼珠,一只手摸着头,另一只手顶着下巴,嘴里发出“咦?”的声音,不久,她突然说道:“喔,错了,是朱芷萱。”这时,大家哄堂大笑。
  学生例文2:在一次体育课上,毛老师正在为我们安排课程内容,大家都在安静地听,唯独我身后的小余在不停地接嘴。毛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提醒小余,小余好像更加放肆了,到后来,大家几乎听到的全是他的声音。这时,毛老师忍无可忍了,呵斥道:“是谁在不停地接嘴?”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小余。小余看起来有些纳闷儿,无辜地望着大家,可他一见到毛老师正瞪着他,便吓得管住了嘴。
  这两个学生的问题均为写作目的不明确。虽然他们都结合了具体事例描写人物,但是选取的事例并没有起到“表达爱、分享爱”的目的。试想,他们笔下的老师读到这些文字时,会不会感到一丝尴尬呢?试问,读者们会认为这样的老师可爱吗?
  三、写作中,从绘本中寻找写作内容——发现爱、感悟爱
  (一)出现的问题
  明确写作目的后,学生要先选定老师最突出的特点,再结合具体事例把这些特点写出来。但在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写什么”时,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类问题:
  1.性格特点的选取“不突出”,让老师不可爱
  学生例文3:孙老师对我们的数学作业要求十分严格。在我们学用方格纸数图形面积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点误差,可孙老师从来不允许误差大于2格。我们都非常不理解:“数图形就是数图形嘛,误差总会是有一点的嘛!”可是孙老师却搬出了一个例子:在组装火箭时一名工人因为漏看了一位小数点,导致整个火箭都散架了,宇航员因此去世了。当时,这个故事把我们吓得一愣一愣的,纷纷把数学作业重新改过,并再次检查自己有没有在边框处标上数据。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顾振彪先生的一篇关于习作教学的文章。顾先生明确指出当前习作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语言脱离中心,层次混乱不清,有话说不出,说出也混乱”的现象。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也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素养?笔者认为“让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灵动而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土壤”,彰显
不知何时起,学生习作刮起了“普通话”之风:一出口便是套路,充斥着看来的好词佳句,少了童真,缺了真情,没了童趣。细究下去,不难发现,在平日生活中父母师长的导引,也多以报刊上的优秀作文为例,灌输所谓“优作”的理念,学生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畏难的情绪,写作时,迷失在这样那样的“优作标准”里,随波逐流,形成自我言语的“荒漠”。  那么如何打开他们自己的话匣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呢?这就得卸下他们的思想
【摘 要】时间是流动的、不可逆转的,同时又有周期性和抽象性。本文把数学知识以故事的方式打造成一条完整的、有趣的知识串,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视化。  【关键词】绘本 建构 时间观念 活动体验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可时间是流动的、不可逆转的,同时又有周期性和抽象性,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
【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开展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不断丰富有关主题语境的相关知识,深化对主题的认知与理解,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做法,旨在帮助学生对主题内容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摘要】“平均数”是数学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特征及价值缺乏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感悟其统计价值,笔者试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利用名师课堂资源、开展认知基础调查,从而构建有深度的课堂教学,让平均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理解 深度 意义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从“聊印象中的星空”开始,由学生对星空的疑惑到对星空的神往,通过对精选诗歌的赏读以及师生自然而诗意的对话,激活学生诗意的思维,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首首属于他们自己、属于星空的诗歌,那遥远的星空也在学生的心中多了一份瑰丽和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星空 想象 创作  一、印象星空:我的问号像星星那么多  师:小时候,最爱听奶奶在夏天的夜晚讲天外的神话,看满天的星星对我眨眼睛,那遥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 生本意识 教学策略  学好水墨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然而,现阶段传统水墨画教学却过分依赖于摹本,以“像不像”为标准让学生被动学习。基于这样的现象,加强对学生水墨画教学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所以,本文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水墨蔬菜》一课为例,从“及时引导,助你观察”“用心启发,由你总结”“动态呈现,请你比较”“大胆放手,邀你体
【摘要】数据分析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大核心词之一,它的内涵可以从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价值观三个层面来把握。当前“统计”领域的教学更多地指向知识技能层面,而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层面的“数据分析观念”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尝试以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谈谈如何让“数据分析观念”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 课堂 核心   数据分析观念的
【摘 要】如今,仅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教育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超越学科的限制,联结各种学习方式,将在各个学科中学到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实施美术教育时若能巧妙融合其他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优。这是当今时代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要选择。  【关键词】美术教育 融合 学科教育  芬兰有着非常强的跨学科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