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视频作为各个艺术门类展示的重要平台,日益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精神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作为中学美术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视频能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达成目标。
一、优化视听效果
美国小说家马克·斯劳卡认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沉浸在电话聊天、电视机、计算机屏幕和广播世界里。在信息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音乐、影视、动漫等艺术作品,大大拓展了艺术视野和提高了欣赏能力,自然对美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我们仅用静态的图像已不能完整地展现本学科的生动性,还须运用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很强的多媒体视频,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获得愉悦和审美的体验,以满足获取知识和理解认知的需要。
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体也是一种乐器,通过体态律动和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将听觉、动觉、知觉和想象完美地联系起来,培育健全的人格和智能。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空间探索、通过人声与乐器进行声音探索,可以滋养情感与心灵。这就告诉我们,美术课教学借助多媒体视频,能让学生获得有益的艺术体验。例如,单纯组织学生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无法完整、深刻地表现画家在这幅画中使用的绘画技巧和蕴涵的意境,而借助多媒体,通过点播相关感染力很强的视频节目,能让学生间接但真实地感受画家的精湛技艺,深刻地体味画家的这幅画是如何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人文思想的一面旗帜的,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关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能记忆所学知识的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记忆65%。因此,运用多媒体视频引入故事情节生动、解说言词优美的多样性的形象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能使学生的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较佳状态,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提升审美情趣
“早先论”认为,艺术教育与审美体验可以“照亮我们的整个心灵”。在多元化文化的宽容和接纳中,多媒体视频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青少年审美趣味甚至价值观的选择。特别是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产生,促使青少年的心理审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追求感官享受、新奇刺激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低俗、无聊网络艺术作品,对未成年的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现实对美术课教学提出了课件制作美感的新要求——大力提升美术课件审美的情趣性和娱乐性。
为此,笔者在深入研究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相关视频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漫画》中的许多图片非常幽默,很好地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但其强烈的商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卡通动漫《美少女战士》中的少女形象大都身着的三点式泳装就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危害性,影响了中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还有,网上漫画《以高跟鞋踩小动物》与现代文明社会行为准则格格不入,对类似的漫画,教师应从弘扬社会正气出发,多播一些具有较高人文价值的美术作品,以尽可能满足中学生深层次审美的需求,大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优秀的漫画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等,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让学生的思维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尽可能多地撷取有益的信息,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艺术观念,达成美术学习目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深化直观教学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论述了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形成和深化理性认识。在信息社会里,多媒体视频就具有动静相兼、视听结合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美术课教学中,技巧的传授以及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具体形象的直观示范和演示来达成的。直观教学手段通常有两种: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直接直观是指教师直接演示现实的物体进行教学,间接直观指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进行教学。在现代的美术课教学中,单纯使用直接直观的教学已无法取得完整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视频这一典型的间接直观教学,不仅更能用现代高科技把平日无法直接接触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更能把艺术创作用一种看得见、听得到的过程展现出来,使艺术教学因静态与动态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李可染创作《牧童》时间距今已久远,我们已无法亲眼目睹李可染绘画的过程,但通过多媒体播放李可染创作《牧童》的历史纪录片,就能把大师先前如何磨墨、铺纸、落笔直到画出天真活泼的牧童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视频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学习,有效地化解美术课教学中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疑难问题,取得单纯的实物讲解所没有的良好效果。
四、强化快乐体验
美术课教学关心知识达成,更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美国著名的符号美学的代表人苏珊·朗格认为,美感来源于艺术中的生命形式与人的生命结构发生了异质同构,所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同样需要身体感觉的参与。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上引导学生对康定斯基作品中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绘画要素等进行的感受,通常是静态的视觉体验,如果我们能把有关康定斯基创作的激情用视频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临摹一幅康定斯基的画,一定能在绘画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愉悦。
又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寒江独钓》这幅古画时,笔者用多媒体视频放映了一部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美景的古诗动画片,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技法美、构图美、题材美以及蕴涵其中的凄婉的意境美——哀怨而动人,从而获得了审美的愉悦。美学家李泽厚曾说,所谓难以用恰当语言加以定义的快乐,即是审美快乐。审美心理学也认为,审美快乐是由高级感官(这里指视觉)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的状态。艺术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使之产生丰富、生动的愉悦体验,从而为美术的快乐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有效地把多媒体视频引入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表现自我,就一定能达成美术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优化视听效果
美国小说家马克·斯劳卡认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沉浸在电话聊天、电视机、计算机屏幕和广播世界里。在信息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音乐、影视、动漫等艺术作品,大大拓展了艺术视野和提高了欣赏能力,自然对美术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我们仅用静态的图像已不能完整地展现本学科的生动性,还须运用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很强的多媒体视频,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获得愉悦和审美的体验,以满足获取知识和理解认知的需要。
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体也是一种乐器,通过体态律动和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将听觉、动觉、知觉和想象完美地联系起来,培育健全的人格和智能。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空间探索、通过人声与乐器进行声音探索,可以滋养情感与心灵。这就告诉我们,美术课教学借助多媒体视频,能让学生获得有益的艺术体验。例如,单纯组织学生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无法完整、深刻地表现画家在这幅画中使用的绘画技巧和蕴涵的意境,而借助多媒体,通过点播相关感染力很强的视频节目,能让学生间接但真实地感受画家的精湛技艺,深刻地体味画家的这幅画是如何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人文思想的一面旗帜的,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关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能记忆所学知识的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记忆65%。因此,运用多媒体视频引入故事情节生动、解说言词优美的多样性的形象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能使学生的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较佳状态,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提升审美情趣
“早先论”认为,艺术教育与审美体验可以“照亮我们的整个心灵”。在多元化文化的宽容和接纳中,多媒体视频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青少年审美趣味甚至价值观的选择。特别是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产生,促使青少年的心理审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追求感官享受、新奇刺激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低俗、无聊网络艺术作品,对未成年的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现实对美术课教学提出了课件制作美感的新要求——大力提升美术课件审美的情趣性和娱乐性。
为此,笔者在深入研究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相关视频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漫画》中的许多图片非常幽默,很好地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但其强烈的商业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卡通动漫《美少女战士》中的少女形象大都身着的三点式泳装就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危害性,影响了中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还有,网上漫画《以高跟鞋踩小动物》与现代文明社会行为准则格格不入,对类似的漫画,教师应从弘扬社会正气出发,多播一些具有较高人文价值的美术作品,以尽可能满足中学生深层次审美的需求,大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优秀的漫画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等,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让学生的思维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尽可能多地撷取有益的信息,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艺术观念,达成美术学习目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深化直观教学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论述了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特征: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形成和深化理性认识。在信息社会里,多媒体视频就具有动静相兼、视听结合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美术课教学中,技巧的传授以及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具体形象的直观示范和演示来达成的。直观教学手段通常有两种: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直接直观是指教师直接演示现实的物体进行教学,间接直观指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进行教学。在现代的美术课教学中,单纯使用直接直观的教学已无法取得完整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视频这一典型的间接直观教学,不仅更能用现代高科技把平日无法直接接触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更能把艺术创作用一种看得见、听得到的过程展现出来,使艺术教学因静态与动态得到较为完美的结合,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李可染创作《牧童》时间距今已久远,我们已无法亲眼目睹李可染绘画的过程,但通过多媒体播放李可染创作《牧童》的历史纪录片,就能把大师先前如何磨墨、铺纸、落笔直到画出天真活泼的牧童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视频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学习,有效地化解美术课教学中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疑难问题,取得单纯的实物讲解所没有的良好效果。
四、强化快乐体验
美术课教学关心知识达成,更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美国著名的符号美学的代表人苏珊·朗格认为,美感来源于艺术中的生命形式与人的生命结构发生了异质同构,所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同样需要身体感觉的参与。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上引导学生对康定斯基作品中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绘画要素等进行的感受,通常是静态的视觉体验,如果我们能把有关康定斯基创作的激情用视频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临摹一幅康定斯基的画,一定能在绘画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愉悦。
又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寒江独钓》这幅古画时,笔者用多媒体视频放映了一部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美景的古诗动画片,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技法美、构图美、题材美以及蕴涵其中的凄婉的意境美——哀怨而动人,从而获得了审美的愉悦。美学家李泽厚曾说,所谓难以用恰当语言加以定义的快乐,即是审美快乐。审美心理学也认为,审美快乐是由高级感官(这里指视觉)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的状态。艺术教学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使之产生丰富、生动的愉悦体验,从而为美术的快乐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有效地把多媒体视频引入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表现自我,就一定能达成美术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