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如果教师经常对抽象知识作抽象的讲解,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长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较难作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抽象的口诀。以教学“四四十六”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4根一组的4组线条,让学生数一数,可知4根的4倍是16根。以后教学“5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以此类推,从中领悟倍数增长规律。又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此外,四则运算、比例、分数、行程问题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尝试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变孤立为联系
如果在教学中孤立地教学概念,学生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乘法竖式列式计算由低位到高位、由右到左;除法竖式计算由左到右、由高位到低位”。这样,学生在学习减法和除法时就不会觉得难度特别大。除了“四则运算”外,小学数学中的奇数与偶数、倍数与约数、质数与合数、整数分数与小数、虚与实、数与形等,都是互相联系的。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数学中的一切数理也都互相联系,有些数、形不仅联系得非常紧密,而且还有一定的变化系列。如方形系列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梯形,弧线形成的弧、半圆、圆、椭圆、扇形、双曲形,它们有一定的变化线索和编排顺序,教师要把握这种线索和顺序,注重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融会贯通,不必死记硬背。
说到联系,还须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不仅能检验、巩固、加深、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变枯燥无味为兴味盎然
兴趣能扬起好学的风帆,是学生乐于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其学习、记忆、探索、思考、理解、想象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趣味化,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就从《有趣的算术题》上找了一些趣味题,如“一个四位数加1就变成五位数、一个七位数减1就变成六位数,各是什么数”等,让学生开动脑筋、争着思考。学生在解决这些趣味题时,个个兴味盎然。
四、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往往课堂空气沉闷,教学效率不高。但课堂教学不是不能讲,比如对新知识的传授与专题知识的介绍,就应该讲;对学生从未接触,难以理解的定义、公式、概念、道理等,就应该讲;对学生经过思考仍不理解、非讲不可的,以及教师须作交代、启示、点化的,也应该讲。讲不等于填鸭式、灌注式,当然也未必一定是启发式、诱导式。讲与不讲,要看效益质量。把某种教学方法孤立起来,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教学观念。
不过,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兴致不高,对教师依赖性强,不愿独立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而概念化的讲解往往是对牛弹琴,教学效果特别不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像教学唱歌一样,变教师独唱为教师领唱、师生合唱。例如,配合直观演示的,教师就可提纲挈领地讲讲,或者作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推导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些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要举一反三练习的,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练一练,不宜由教师一讲到底。◆(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如果教师经常对抽象知识作抽象的讲解,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长于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较难作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抽象的口诀。以教学“四四十六”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4根一组的4组线条,让学生数一数,可知4根的4倍是16根。以后教学“5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以此类推,从中领悟倍数增长规律。又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此外,四则运算、比例、分数、行程问题等知识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尝试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变孤立为联系
如果在教学中孤立地教学概念,学生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乘法竖式列式计算由低位到高位、由右到左;除法竖式计算由左到右、由高位到低位”。这样,学生在学习减法和除法时就不会觉得难度特别大。除了“四则运算”外,小学数学中的奇数与偶数、倍数与约数、质数与合数、整数分数与小数、虚与实、数与形等,都是互相联系的。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数学中的一切数理也都互相联系,有些数、形不仅联系得非常紧密,而且还有一定的变化系列。如方形系列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梯形,弧线形成的弧、半圆、圆、椭圆、扇形、双曲形,它们有一定的变化线索和编排顺序,教师要把握这种线索和顺序,注重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融会贯通,不必死记硬背。
说到联系,还须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不仅能检验、巩固、加深、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变枯燥无味为兴味盎然
兴趣能扬起好学的风帆,是学生乐于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其学习、记忆、探索、思考、理解、想象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趣味化,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就从《有趣的算术题》上找了一些趣味题,如“一个四位数加1就变成五位数、一个七位数减1就变成六位数,各是什么数”等,让学生开动脑筋、争着思考。学生在解决这些趣味题时,个个兴味盎然。
四、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往往课堂空气沉闷,教学效率不高。但课堂教学不是不能讲,比如对新知识的传授与专题知识的介绍,就应该讲;对学生从未接触,难以理解的定义、公式、概念、道理等,就应该讲;对学生经过思考仍不理解、非讲不可的,以及教师须作交代、启示、点化的,也应该讲。讲不等于填鸭式、灌注式,当然也未必一定是启发式、诱导式。讲与不讲,要看效益质量。把某种教学方法孤立起来,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教学观念。
不过,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兴致不高,对教师依赖性强,不愿独立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而概念化的讲解往往是对牛弹琴,教学效果特别不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像教学唱歌一样,变教师独唱为教师领唱、师生合唱。例如,配合直观演示的,教师就可提纲挈领地讲讲,或者作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推导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些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要举一反三练习的,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练一练,不宜由教师一讲到底。◆(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