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类教学模式纷纷登场,无论是蜚声海内的各类教学法,还是不少校本化的教学模式,他们尽管说法各异,形式多样,但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大潮中,很多老师也纷纷解放思想,大胆运作,但是在运作的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茫然了:大胆的放手因为把握不住“度”容易造成“放纵”,学科问题不能真正得到解决;过于依赖导学案,教师的基本功、课堂组织能力逐渐下降。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似乎缺点什么?
一、缺点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化学老师在面对本学科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问题时,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结论而定论的话,学生的质疑声便纷纷而起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提前谋划,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冷静的分析,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细节予以探究。
例如“氨的喷泉实验”旨在以操作后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这一结果向学生表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结论,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不能得到这一预期结果,作为教者如果简单地以课本知识而盖棺定论,那么学生的知识获取必然是粗浅的。此时,需要教师具有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盛气体的烧瓶不干燥,也可能是气体未充满烧瓶,也或许是烧瓶漏气等,基于这样的思考與探究而进行二次实验,则更有利于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二、缺点应变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性或目的性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现实(学生的问题、兴趣、现有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与能力等)及其制约的学习可能性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的多元活动使课堂产生诸多新的疑问,而这些疑惑很可能是在备课活动中未曾预设的。
例如,在教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有同学就提出能否用NaOH、KOH固体代替Ca(OH)2固体?NH4Cl可否用(NH4)2SO4、NH4NO3、(NH4)2CO3 固体代替?还有一些同学提出能否用浓氨水滴入碱石灰或生石灰中制取氨气?抑或能否直接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当然不能茫然失措,更不能妄加定论,而是应该立足问题,适时引导,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在讨论探究中获知。此外,教师应当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认真剖析,多多积累“特例”,以期在以后的突发问题前能应对自如。
三、缺点人文情怀
《纲要》还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化学教师首先是思维严谨、逻辑缜密的人,但也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化学课堂的人文情怀表现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排在高中教材前列,其地位不仅是承上启下,更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属于“工具性”概念。而本课时主要介绍的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基本的科学方法。人文情怀还表现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课堂的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仍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例,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一部分以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人文情怀更表现为密切关注生活,把生活融入教学,挖掘出蕴藏在化学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计量,比如“一双筷子”、“一打铅笔”、“一箱啤酒”等,从而引出对于外观越小的物质比如大米,通常说买多少斤大米,但绝不会说买多少粒大米,由此,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更为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习惯、个性特征、长远发展,让化学课更加生动出彩,化学教师绝不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者,而是一个懂得思辨、擅长应变且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中学)
一、缺点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化学老师在面对本学科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问题时,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结论而定论的话,学生的质疑声便纷纷而起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提前谋划,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冷静的分析,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细节予以探究。
例如“氨的喷泉实验”旨在以操作后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这一结果向学生表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结论,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不能得到这一预期结果,作为教者如果简单地以课本知识而盖棺定论,那么学生的知识获取必然是粗浅的。此时,需要教师具有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盛气体的烧瓶不干燥,也可能是气体未充满烧瓶,也或许是烧瓶漏气等,基于这样的思考與探究而进行二次实验,则更有利于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二、缺点应变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性或目的性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现实(学生的问题、兴趣、现有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与能力等)及其制约的学习可能性作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的多元活动使课堂产生诸多新的疑问,而这些疑惑很可能是在备课活动中未曾预设的。
例如,在教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有同学就提出能否用NaOH、KOH固体代替Ca(OH)2固体?NH4Cl可否用(NH4)2SO4、NH4NO3、(NH4)2CO3 固体代替?还有一些同学提出能否用浓氨水滴入碱石灰或生石灰中制取氨气?抑或能否直接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当然不能茫然失措,更不能妄加定论,而是应该立足问题,适时引导,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在讨论探究中获知。此外,教师应当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认真剖析,多多积累“特例”,以期在以后的突发问题前能应对自如。
三、缺点人文情怀
《纲要》还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化学教师首先是思维严谨、逻辑缜密的人,但也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化学课堂的人文情怀表现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排在高中教材前列,其地位不仅是承上启下,更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属于“工具性”概念。而本课时主要介绍的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基本的科学方法。人文情怀还表现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课堂的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仍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例,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一部分以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人文情怀更表现为密切关注生活,把生活融入教学,挖掘出蕴藏在化学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计量,比如“一双筷子”、“一打铅笔”、“一箱啤酒”等,从而引出对于外观越小的物质比如大米,通常说买多少斤大米,但绝不会说买多少粒大米,由此,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更为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习惯、个性特征、长远发展,让化学课更加生动出彩,化学教师绝不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者,而是一个懂得思辨、擅长应变且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