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中的情景设置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一门优美的学科,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作用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历史美,每一个数学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若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璇,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则数学可以提供以上的一切。以上是对数学认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真正进入数学王国的人们的真实感受。然而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影响,再加上现有教材本身的应试针对性略强一些,常常显的枯燥无味,而每次考试的题目相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有偏大,因而逐渐很多学生慢慢对数学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放弃思想。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如果现在的学生——下一世纪的中流砥柱,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那么一切尖端科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缘!那么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地教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课内知识及课外知识的广泛的教育资源来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按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目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有计划的情景设置,对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沉默死寂的气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实践经验,写出来供大家探讨。
二、课堂中情境设置应用举例
1、创造‘故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之感,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小学阶段,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心理将题目寓于故事当中,孩子们喜闻乐见,自然学得津津有味。比如有一次数学课我绘声绘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去买醋,走遍了大街小巷,总不见人来买。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算帐速度慢,还常常出错。这时,有一个刀具店老板给他出了一道题,说:“我进了一批刀,每天增销一倍。如果第一天卖了一把,第二天就卖两把。整整一批刀我20天就全卖完了。如果第一天卖了四把,那么这批刀总共有多少把?”孩子们听完,个个像是盲人的“高参”,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我一边仔细倾听逐渐统一的几种方案,一边用赞许与鼓励的话语积极加以引导、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子”,是个“善倾听的耳朵”,是位“不同凡响的指挥”,而情景教学就是将这几中不同的角色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看似差之千里实则殊途同归的奇妙结合与高度统一。
2、化抽象为具体,创造“题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使难题迎刃而解。在学习“应用题”一节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千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千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这道题有点“绕”,一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抽象,显现出畏难情绪的端倪。我及时运用了创造“题目“情景的方法,将教室的前三排课桌向后拉,腾出一块空地做“操场”,叫两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做题目中的“领先者”与“最慢者”,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迅速地调动起来,我抓住这大好时机与孩子们一起将题目如抽丝剥茧般一步一步剖析,最终不仅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而且达到了用“师讲生听”所不可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前辈叶圣陶曾说过:“教师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说的正是这种探究与尝试的价值所在。
3、创造“暗示“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性格、情感的培养,让自卑的孩子得到自信,让自信的孩子避免自负。我认为不管是那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对学生灵魂上的滋养与培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品性的诱导与教诲。而随着学生年龄渐长,当面训导似乎难以收到入髓入心的效果,于是我尝试着运用“暗示”情景来解决此类难题。出乎我的预料,效果竟立竿见影。记得本学期初,班里有位转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平时也寡言少语,后经多方调查摸底得知,该生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家庭的种种不幸成了他自卑的性格,进而内心自闭、孤僻,课堂上走神、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不停下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何将孩子从怪圈中拯救出来?我想到了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意识创造“暗示”情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天数学自习课上,我趁给一位同学讲完题时,故意声音稍大说:“你们组的×××同学有后劲儿呢!可不能小瞧了他。”当时就见该生身子一震。后来的结果不言自明,这次他在单元检测时就考出了92分的好成绩。
三、课堂中的情景设置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敢于想,敢于实践,敢于接受质疑与探讨。相信只要是对素质教育有利,就大胆的去做。其次,教师必须以实践为依据,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探索和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还要深刻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与智力活动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充满人文气息与无限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一门优美的学科,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作用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历史美,每一个数学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若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璇,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则数学可以提供以上的一切。以上是对数学认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真正进入数学王国的人们的真实感受。然而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影响,再加上现有教材本身的应试针对性略强一些,常常显的枯燥无味,而每次考试的题目相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有偏大,因而逐渐很多学生慢慢对数学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放弃思想。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如果现在的学生——下一世纪的中流砥柱,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那么一切尖端科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缘!那么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地教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课内知识及课外知识的广泛的教育资源来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按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来培养我们的学生的目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有计划的情景设置,对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沉默死寂的气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实践经验,写出来供大家探讨。
二、课堂中情境设置应用举例
1、创造‘故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之感,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小学阶段,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心理将题目寓于故事当中,孩子们喜闻乐见,自然学得津津有味。比如有一次数学课我绘声绘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去买醋,走遍了大街小巷,总不见人来买。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算帐速度慢,还常常出错。这时,有一个刀具店老板给他出了一道题,说:“我进了一批刀,每天增销一倍。如果第一天卖了一把,第二天就卖两把。整整一批刀我20天就全卖完了。如果第一天卖了四把,那么这批刀总共有多少把?”孩子们听完,个个像是盲人的“高参”,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我一边仔细倾听逐渐统一的几种方案,一边用赞许与鼓励的话语积极加以引导、点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子”,是个“善倾听的耳朵”,是位“不同凡响的指挥”,而情景教学就是将这几中不同的角色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看似差之千里实则殊途同归的奇妙结合与高度统一。
2、化抽象为具体,创造“题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使难题迎刃而解。在学习“应用题”一节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千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千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这道题有点“绕”,一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抽象,显现出畏难情绪的端倪。我及时运用了创造“题目“情景的方法,将教室的前三排课桌向后拉,腾出一块空地做“操场”,叫两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做题目中的“领先者”与“最慢者”,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迅速地调动起来,我抓住这大好时机与孩子们一起将题目如抽丝剥茧般一步一步剖析,最终不仅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而且达到了用“师讲生听”所不可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前辈叶圣陶曾说过:“教师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说的正是这种探究与尝试的价值所在。
3、创造“暗示“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性格、情感的培养,让自卑的孩子得到自信,让自信的孩子避免自负。我认为不管是那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对学生灵魂上的滋养与培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品性的诱导与教诲。而随着学生年龄渐长,当面训导似乎难以收到入髓入心的效果,于是我尝试着运用“暗示”情景来解决此类难题。出乎我的预料,效果竟立竿见影。记得本学期初,班里有位转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平时也寡言少语,后经多方调查摸底得知,该生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家庭的种种不幸成了他自卑的性格,进而内心自闭、孤僻,课堂上走神、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不停下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何将孩子从怪圈中拯救出来?我想到了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意识创造“暗示”情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天数学自习课上,我趁给一位同学讲完题时,故意声音稍大说:“你们组的×××同学有后劲儿呢!可不能小瞧了他。”当时就见该生身子一震。后来的结果不言自明,这次他在单元检测时就考出了92分的好成绩。
三、课堂中的情景设置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敢于想,敢于实践,敢于接受质疑与探讨。相信只要是对素质教育有利,就大胆的去做。其次,教师必须以实践为依据,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探索和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还要深刻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与智力活动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充满人文气息与无限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