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得失”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中刻画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而作者罗贯中最为着力刻画的人物当数诸葛亮了。鲁迅曾评价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那么,诸葛亮真的有小说中描写的如此“神通”?我们不妨顺着小说的情节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要说到诸葛亮的得失,就不得不说到《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要说到“桃园三结义”,又不得不先提提其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关羽。因为后来他镇守的荆州,正是诸葛亮的老巢。
  “桃园三结义”中的关羽,他所镇守的荆州,是豪杰林立的地方。
  诸葛亮,就是荆州大士族的代表之一。
  当时荆州大族有蔡家、蒯家、庞家、黄家、马家、习家等。蜀国所得豪族的人才有庞家的庞统、马家的马良、马谡兄弟、习家的习祯等。魏国所得有蔡家的蔡瑁、蒯家的蒯越等。
  诸葛亮与几大家族之间,尤其是和豪族势力的上层人物,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与黄家联姻的办法,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丑女黄硕。黄承彦的妻子与当时的荆州太守刘表是同胞姐妹。黄硕有多丑?史载她身体壮硕、头发泛黄、皮肤黝黑,脸上还有雀斑疙瘩。到了二十四五岁依然无人问津。诸葛亮之所以原意娶这位丑女黄硕,于当时被社会同层人士耻笑而不顾,就在于为将来投身时代潮流、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积蓄实力,铺平道路。
  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庞家和蒯家。
  诸葛亮有这么多由姻亲而来的社会关系,再加上他父亲诸葛琏、叔父诸葛玄,都是地方要员,人脉极为深广。
  诸葛亮的朋友群是怎样的呢?在荆州,他与崔州平、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最为要好,这些人的父亲或兄长都是大官僚或知名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也成为了炙手可热雄踞一方的权势之家。比如徐元直,就是《三国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徐庶,后来在魏国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公元207年,时关羽48岁,刘备47岁,最小的张飞也44岁了,刘备肯卑躬屈膝去拜访年仅27岁的诸葛亮,以至于三顾茅庐。除了仰慕他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外,更看重的是他身上凝集着的荆州各大豪族实力、政治资源。
  诸葛亮入蜀后。的确也彰显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但纵观历史,我以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远不如他的艺术、创造才华卓越。
  诸葛亮善书法,北宋末年皇宫里还藏有他的书法作品触精通音律,能吟唱,会操琴,能制作石琴与七弦琴,并著有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科技上诸葛亮对武器也做了革新,他创作了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史书上评论说他“长于巧思”。
  但在军事上,诸葛亮曾六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却没有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没有积累过一次独立统兵作战的经验。
  那么,诸葛亮惨淡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蜀国为什么消失得如此迅速呢?
  第一、诸葛亮太过自负,一出道就排挤打压他人。如派庞统取川就明显是一种战略上的错误。姑且不说水镜先生说的庞统不能生逢“绝”字,单凭诸葛亮是刚出卧龙,就应该主动请缨,建功立威。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这无疑有一种借刀杀人之嫌。这种治国的指导思想造成了他后来孤家寡人奋斗,身边连一个如意的帮手都没有,以至于事必躬亲,积劳成疾。
  第二、诸葛亮刚愎自用,对下属求全责备,不能重用人才。史书上记载,曹操执政后曾两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目的是网罗天下人才。而蜀国呢?当魏延提出从大道偷袭长安之奇计时,诸葛亮一口予以否决。原因是魏延当初投奔他时,曾捆缚着顶头上司一起来的,诸葛亮说他有“反骨”,把魏延勇于去暗投明的功绩给全部抹杀了。正因如此,蜀国也漏失了大量人才。文臣廖立被废为庶民,武将魏延后来被杨仪斩杀,与他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遭贬并被流放,猛将刘封被逼自杀,孟达被逼反。表现在军事上,喜欢穷兵黩武,蜀建国之初到蜀亡45年间,益州刺史部的人口从300万锐减至90万人。
  正是因为这种狭隘的指导思想作祟,导致后来的蜀国到了积贫积弱的地步,君臣平庸,朝中无将。但是,诸葛亮依然不思招揽天下奇才,以巩固后方基地。只是一味的出兵祁山,常常是无功而返。当最后邓艾领军兵临成都城下时,朝中连一个主动请缨的将帅都没有。一夜之间,自诩为正宗汉室之后的蜀汉政权就这样分崩离析了。可悲可叹!
  第三、诸葛亮在治家方面仍然没有摆脱封建宗法制观念的束缚,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他治国才华的发挥。诸葛亮早年无子嗣,所以过继了兄长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公元219年,曾任吴国左将军、大将军的兄长诸葛瑾亲自参与了吴国阴谋袭击荆州之事,并因功封侯。诸葛乔一再想返回吴国去,毕竟生父在吴国。到227年,47岁的诸葛亮有了儿子诸葛瞻,后来又有了儿子诸葛怀、诸葛京。就在诸葛亮拥有第一个儿子的第二年,担任蜀国驸马都尉的诸葛乔却莫名其妙的死了。诸葛亮是否假公济私,报其父夺荆州之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平常时节,你不重用人才也就罢了,可关键时刻只要用对人就行,诸葛亮却常常用错了人。街亭一战中,诸葛亮明知马谡向来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却安排他去镇守关中要塞——街亭。结果是:蜀国北通中原的咽喉之地——街亭——失守了。在司马懿大兵压境下,诸葛亮独守空城,冒用空城计,方才险中脱险。诸葛亮对此不但不做深刻的自我检讨,还以所立的“军令状”为借口杀马谡以解气。
  荆州之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其战略地位在军事家中被形象地称为“天下之腹”諸葛亮知道,如此重要的关口须遣一智勇双全之统帅去把守。对于关羽,诸葛亮是深切了解的,虽智勇兼备,但他素来心高气傲,这却是为帅者之大忌。可是诸葛亮在安排守关人选时,却不派赵云,而派了关羽。这样安排的结果是:关羽被杀,荆州失守,夷陵兵败,蜀国元气大伤,开始走向了衰亡。
  第五、国家战略政策的改变,为蜀汉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看清了天下大势定下了东和孙权、北据曹操、三分割据以安天下。可随着蜀国政权的逐步巩固,诸葛亮的内心自我也在不断的膨胀,军事上急功近利,一意孤行,把自己的初衷完全地抛到了脑后。诸葛亮在蜀国元气大伤之后,不是与民休息,巩固国家实力,却不停的出师北伐,且屡战屡败。到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他文献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成绩不见起色,这大概是语文老师们经常抱怨头疼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妨反躬自省,试问下自己:我的语文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吗?能让学生感觉到有所得,有所悟吗?  语文教学怎样教才有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和学习经验,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就“语文课应该怎么教”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供读者探讨:  一、依据文本特征教  语文教学中有个普遍现象,老师教课文,不管什么文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非常重视讲授古典诗词的考试重点,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却忽略了古典诗词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性,把美好的古典诗词分析成了一句句重难点的文言句子、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子翻译等等。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低头“快快抄写”,把古典诗词的鉴赏课变成了文言文的读写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变得功利和浮躁,难以体会古典诗词的情愫。由此可见,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强烈畏难情绪,我们进行了文言文教学改革综合实验:运用“翻转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运用微课促进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实践“翻转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
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必需的职业素质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要素构成。那么,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程,如何利用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提升学生某些方面的职业素养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1.确立服务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专业服务”。因此必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隋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启迪美、传播美、塑造美的艺术家,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像住在春风和暖的地带,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中呼唤一阵清风,不知不觉地培养起
随着“学讲计划”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逐渐深入,作为一名用心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也越来越领略到了“学讲方式”的教学精髓。做人有做人的原则,教书也同样有教书的原则,教学原则像是教学这条路上的路标,提醒着我们前面的方向。“学讲计划”的教学原则就是我教学的路标,但有些原则并不是死的,在这些原则上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死的原则变成活的原则,“学讲计划”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才会更加生动和精彩。  一、掌握学情原则—
回顾自己二十四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从自己第一节课的“说起话来忘记板书,板好书后又不知该说什么”到现在的把控自如;从过去的照本宣科到现在以生为本的语文实践;从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到實践“语文亲验阅读”;从过去只听别人讲到现在也可以讲给别人听……我品尝了语文人的酸甜苦辣,也与老师、学生分享过成功的喜悦。  一、我的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老师,我自觉关注一切与语文有关的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有一定梯度的。如何循序渐进的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梳理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呢?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一方面立足必修与选修教材,整合内容,探索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有侧重、有梯度、科学有序的诗歌教学策略。  第一梯度: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一般会从理解文本的需要出发,从这篇文章联系到那篇文章,从这段文字联系到那段文字,从课内联系到课外,以实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这就是日常所说的教学拓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文本,找准拓展重点  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语文教学拓展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实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