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测复习教学的“眼”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海式的复习课常常使学生苦不堪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漏洞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复习,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
  教师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呢?“前测”不失为一剂良方!所谓“前测”,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复习目标、复习内容编制一定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经过批改,根据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错误原因,计算出错误率,并根据前测结果调整复习教学程序。笔者以人教版2013年新教材二下“有余数的除法的单元复习”为例,谈谈如何让前测有效地指导复习。
  一、实施前测,确立合适的复习起点
  教师应先根据本单元知识内容确定复习内容和目标,了解学生对余数的意义是否理解、对除法竖式计算是否得心应手、解决问题能否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处理余数,再来切实设计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要求设计复习前测试卷,笔者对68名学生进行了测试。
  1.填空。
  
  2.列竖式计算:56÷7= 69÷9=
  3.问题解决:有42千克油,每个桶装5千克,全部装完需要几个桶?
  测试情况及现状分析如下:
  (一)前测结果数据统计
  1.填空。
  主要错误:圈一圈题中把剩余的3个也圈成了一份;算式中没写单位名称;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写成了各部分的名称,如商、余数、15为3×5的积。
  2.列竖式计算和问题解决。
  主要错误:计算中减错了余数;问题解决中漏写单位名称,另有2名学生没有把剩余的2千克用“进一法”再装成一桶,答案是8桶。
  (二)现有知识水平分析
  前测呈现出的真实学情主要有:
  1.学生对余数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把剩余的3个也圈成了一份,可见,学生对包含除的意义不甚理解。
  2.学生对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盲区。在描述竖式各部分的含义时,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名称,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3.对竖式计算已基本掌握。
  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有6名学生对余数的处理还存在困难。
  二、基于前测,设计有效的复习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经过前测,笔者已经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在接下来的复习环节,应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并做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片段一】知识的整理回顾
  上课伊始,笔者就开门见山提出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并要求大家看书中的例题,同桌交流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整理。
  师生共同回顾知识点:
  师:这单元的四个例题分别讲了哪些知识?
  生:例1——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例2——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例3——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例4——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会有余数呢?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你也可以举个例子。
  通过复习教材、交流互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沟通,使点状知识连成了线性知识。
  【片段二】知识的拓展延伸
  通过前测,笔者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理想,因此,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出示两道选择题:
  (1)30-4-4…-4,连续减去( )个4,最后剩余最少。
  ①5 ②6 ③7 ④8
  (2)一个数除以9,余数是8,这个数可能是( )。
  ①10 ②17 ③26 ④34
  除了选择题中的得数,还有哪些?你能在百数表中找出来吗?再看看有什么发现。
  选择题1让学生理解除法与同数连减之间的关系。通过选择题2的练习,解决了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的求法: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更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并能使他们根据已知信息有序地进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片段三】知识的生活应用
  课的最后,笔者出示“游乐场里的数学问题”:
  游乐场中小火车每节车厢有6个座位,如果班里的同学按学号从第一节车厢往后坐,想一想:
  (1)第27个同学坐在哪节车厢的哪个位置?
  (2)根据你的学号,你坐在哪节车厢的哪个位置?
  (3)坐第5个位置的同学起立,为什么他们都坐在第5个位置?
  周期问题是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一个典型的实际问题,以坐小火车为载体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题的拓展,学生进一步学会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余数,也明确了余数相同所坐的位置号相同,而计算结果没有余数时所坐的位置应是每节车厢的最后一个位置,解决了周期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前测,能为展开教学、实施分层指导提供依据,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各式各样“看不见”的思维变得可见。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背后承载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智慧、情感和审美内涵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都隐藏在语文之中了。因此,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着眼于某个内容的思想提炼,而是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和语文学科本体价值的一套体系化的结构。本文尝试结合实例阐释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路径。  一、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挖掘的基本点——学科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
【关键词】自主;探究;圆的周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61-02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某种概念、原理或结论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智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去年的六月份,我校第一届AP课程班(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学生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毕业了。  我问一位毕业生:“你接受了中国的教育,也接受了美式的教育,你认为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这位学生想了想告诉我:“我们的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只需要三天;而在美国教育中,高中三年都在做人生规划,他们有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
笔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通常指EFGH板块)应用思维导图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保持单元话题的连贯性,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整体操练和巩固语言,使他们在单词、句子和语篇间建立联系,能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总结知识点,在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强化巩固单元的重、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以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
当《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以“教育技术变革”来提醒我们教育动态时;当《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未来六大趋势中,教育变革竟占一大趋势,“教育行业可能已到爆发点”这个信号震惊我们时;当《2014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指出,目前几乎所有的PC和移动游戏都可以联网,这一年教育行业的渗透还刚刚起步时;当借互联网快速发展挑战自我成功的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美国上市时演讲,提到短短几年信息
【摘 要】学校管理需要打好两张“牌”,一是智慧引领,一是文化浸润。集体的、名师的、科研的智慧引领让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富有实效。同时,学校管理需要明确的价值观。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价值观体系,可以形成文化立校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特色。  【关键词】智慧;诚敬文化;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9-0048-03  【作者简介】
我省普通高中在求真、尚善、臻美的道路上,已迈出多样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蹒跚步伐,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马克思认为,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挑战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立足新的起点,再创我省普通高中发展新优势,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一、适应转型的实质就是
《人民教育》杂志2011年第1期刊载了五位记者的“年终综述”,分别是李帆的《让教育回归“常识”——写在岁末年初的一些思考》(以下简称“李文”)、冀晓萍的《人,究竟该怎样成长——2010年末,关于人格教育的思考》(以下简称“冀文”)、余慧娟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以下简称“余文”)、钱丽欣的《开创学生美好的未来》(以下简称“钱文”)、程路的《何来善缘结恶果——反思2010年发生的两起青少年恶性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1月正式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2010-2020)的需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务院的“规划纲要”。在未来的十年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到如下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完成“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
【摘要】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时空的阻隔、生活经历的不同,儿童在学习古诗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诵读、思与辩、演绎等古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古诗的精妙,感悟古诗的意味,破解古诗教学的难题。  【关键词】古诗教学;策略;诵读;思与辩;演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21-02  【作者简介】唐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