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深化思维、积累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阅读教学: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又比如教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如何感受20多年前总理去世时人民那种天地同悲、撕心裂肺的痛苦,感受人们苦苦找寻总理的心情,《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段能让大多数学生红了眼睛。情境进入还可以采用“生活体验同化法”。教散文《背影》时,可举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现出笑容,母亲打着磕睡坐在书桌旁陪因复习而晚睡的孩子等,都能让学生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在铁道边爬上爬下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强化课型创新
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些课型: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活动课课型,积累课型,整体感悟课型,自主阅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例如类似于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种内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面对梁启超先生的论证严密的《苦与乐》这类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当然教无定法,根据不同需要可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一种或几种课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了表演,至少是朗读一两句台词。由于每个人的表演风格不同,使得每个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的。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其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第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另外,要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
第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笔者以为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化其中的“空白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笔者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读到课文中“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为何不见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但当时的课堂气氛却是相当的活跃,学生积极地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生(甲):被丁举人打腿时打烂了,而他又懒得补,就扔了。生(乙):孔乙己为生活所迫,脱下来卖了,换成了他后文摸出的钱了。生(丙):孔乙己在当铺当了,换成买酒钱了。……同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思索:假如孔乙己腿好了,他还会穿长衫吗?为什么?此话一出,学生之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乃至争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江苏省海安县仁桥初级中学(226653)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又比如教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如何感受20多年前总理去世时人民那种天地同悲、撕心裂肺的痛苦,感受人们苦苦找寻总理的心情,《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段能让大多数学生红了眼睛。情境进入还可以采用“生活体验同化法”。教散文《背影》时,可举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现出笑容,母亲打着磕睡坐在书桌旁陪因复习而晚睡的孩子等,都能让学生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在铁道边爬上爬下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强化课型创新
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些课型: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活动课课型,积累课型,整体感悟课型,自主阅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例如类似于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种内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面对梁启超先生的论证严密的《苦与乐》这类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当然教无定法,根据不同需要可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一种或几种课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了表演,至少是朗读一两句台词。由于每个人的表演风格不同,使得每个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的。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其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第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另外,要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
第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笔者以为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化其中的“空白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笔者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读到课文中“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为何不见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但当时的课堂气氛却是相当的活跃,学生积极地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生(甲):被丁举人打腿时打烂了,而他又懒得补,就扔了。生(乙):孔乙己为生活所迫,脱下来卖了,换成了他后文摸出的钱了。生(丙):孔乙己在当铺当了,换成买酒钱了。……同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思索:假如孔乙己腿好了,他还会穿长衫吗?为什么?此话一出,学生之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乃至争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江苏省海安县仁桥初级中学(22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