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借助数学语言显现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重点说说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意义、说算理、说顺序、說技巧,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意义,理解四则运算
小学阶段的计算主要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前,先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够很轻松地说出各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不仅为理解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做准备,而且为以后学习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加法运算时,除了让学生说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之外,还要结合算式灵活变通。如,“25 36”可以说成是“求25和36的和是多少?”在教学减法及乘、除法运算时,也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其几种意义。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说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计算过关,才能扫清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顺利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得让学生理解算理、说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这比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轻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多说想法,也就是算理。如,用“凑十法”完成进位加法,计算“8 5”时让学生说出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说“先把5分成2和3,再算8 2 3=13”,有的学生说“先把8分成5和3,再算5 5 3=13”,这时教师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并适时概括这就是“凑十法”,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掌握“凑十法”。即在概括每句法则之前都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说出算理,概括法则,这样才能完全理解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说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后,还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分析并口述运算顺序。运算顺序的叙述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另一种是用语言描述算式。如“24÷(18-6)×25”,可以说成是“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也可以说成是“24除以18减去6的差,所得的商再乘25,积是多少?”这样做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奠定了基础。
在解答文字题时,也应该要求学生通过说想法确定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文字题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顺向思维。如,在解答“38与22的和减去16的差再除以20,得多少”时,适时质疑:“要实现你所确定的运算顺序应注意什么?”学生很自然地说出,既要用小括号又要用中括号,很轻松地列出综合算式。(2)逆向思维。如在解答“18减去6的差乘15除以9,商是多少”时,提示学生抓住问题,逆向思考,这样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说出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3)利用特殊句型进行思维。如“36与24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得多少?”可引导学生用缩句法变成“和除以差”来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说出想法列出算式,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技巧,合理进行简算
在理解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寻找机会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相关算式发现运算定律,用语言描述运算定律。如,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23×25)×4”和“23×(25×4)”,先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语言,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进行简算之前根据算式的结构特征采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并说出根据,也就是运算定律。如计算“(25 7.5)×4”时,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这需要教师学常抓不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数学课堂显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李金朴.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探索,2008(3).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85)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借助数学语言显现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重点说说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意义、说算理、说顺序、說技巧,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意义,理解四则运算
小学阶段的计算主要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前,先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够很轻松地说出各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不仅为理解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做准备,而且为以后学习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加法运算时,除了让学生说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之外,还要结合算式灵活变通。如,“25 36”可以说成是“求25和36的和是多少?”在教学减法及乘、除法运算时,也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其几种意义。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说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计算过关,才能扫清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顺利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得让学生理解算理、说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这比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轻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多说想法,也就是算理。如,用“凑十法”完成进位加法,计算“8 5”时让学生说出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说“先把5分成2和3,再算8 2 3=13”,有的学生说“先把8分成5和3,再算5 5 3=13”,这时教师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并适时概括这就是“凑十法”,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掌握“凑十法”。即在概括每句法则之前都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说出算理,概括法则,这样才能完全理解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说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后,还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分析并口述运算顺序。运算顺序的叙述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另一种是用语言描述算式。如“24÷(18-6)×25”,可以说成是“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也可以说成是“24除以18减去6的差,所得的商再乘25,积是多少?”这样做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奠定了基础。
在解答文字题时,也应该要求学生通过说想法确定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文字题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顺向思维。如,在解答“38与22的和减去16的差再除以20,得多少”时,适时质疑:“要实现你所确定的运算顺序应注意什么?”学生很自然地说出,既要用小括号又要用中括号,很轻松地列出综合算式。(2)逆向思维。如在解答“18减去6的差乘15除以9,商是多少”时,提示学生抓住问题,逆向思考,这样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说出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3)利用特殊句型进行思维。如“36与24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得多少?”可引导学生用缩句法变成“和除以差”来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说出想法列出算式,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技巧,合理进行简算
在理解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寻找机会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相关算式发现运算定律,用语言描述运算定律。如,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23×25)×4”和“23×(25×4)”,先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语言,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进行简算之前根据算式的结构特征采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并说出根据,也就是运算定律。如计算“(25 7.5)×4”时,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这需要教师学常抓不懈。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数学课堂显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李金朴.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探索,2008(3).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85)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