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但符合新课标与素质教育要求,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此,笔者分析了如下实施路径.
1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以问题与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知,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如下环节:
首先,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源于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来选取教学素材,如生活实例、演示实验、自然现象、科学奥秘等,巧设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其产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动力.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猜想.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与找出问题原因是探究的基础,而猜想与假设则是探究核心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要直接告知问题结果,也不要直接进入实验环节,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大胆猜测,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然,学生的假设猜想也许会和问题答案有所不同,甚至关系不大,此时,教师也不可直接否定,以免影响学生质疑与假设积极性.最后,归纳与整理,明确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提出众多疑问,此时,教师应汇总各种问题,并加以筛选,选出与课题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合作探究、实验验证环节.如教学《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材料,并列举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着加速度的大小?其次进入提出猜想环节:加速度与质量、力有着什么关系呢?留出思考讨论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常识,提出合理假设与猜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 增强高中物理探究学习的可操作性
2.1 组织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探究活动
伴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高中物理的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学习高中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物理教材上的知识,是物理研究学者经过科学的探究而获得的结论.对于这样静态的、抽象的物理结论,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必然会觉得非常困难和枯燥.因此,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获得形象地认识.这种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不仅能够激发起高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自主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理解.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时,要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设计,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高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单摆》这一节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单摆教具,向学生演示单摆的运动过程和形式;然后让学生思考会对单摆运动的振动周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再将学生分成几组来开展后期的物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动脑对自己的物理猜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学生的探究设计和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不仅让高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运用科学的验证方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从而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引导高中学生科学地开展物理探究试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物理教学实验是进行物理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直接进行演示实验,二是由学生自己开展实验.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实验结论,增加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物理科学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法拉第如何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的兴趣和积极性.再由物理教师提出诸如“什么条件下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些小组把磁条放进了闭合的线圈中,也不能观察到电流的变化.这些学生便很可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跟磁力强弱无关”这样错误的结论,此时,教师就应该针对上述现象及时作出解释和指导,发散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思路,提高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成功度.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实验小组内部和组与组之间,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使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效果.
3 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中物理合作探究学习中,实验与探究是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实验设计.当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之后,他们会迫切想知道假设与猜想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可利用实验设计来引导学生将假设猜想程序化与具体化,使他们获得探究体验.其次,实验探究.当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准备好相应实验仪器时,则可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巡视指导,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亦或示范演示.最后,总结归纳.实验探究时,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实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发掘有关规律,然后总结实验结论,并与之前的猜想与假设加以对比,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如学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当学生提出猜想之后,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α与m、F的定量关系.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应运用哪一物理方法来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以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注意如下问题:①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物体受到的力?②应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应如何选用实验仪器,又如何调试?③该怎样收集实验数据?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以帮助学生完善与改进原有实验方案.如注意点评学生设计方案;指导实验数 据处理方法;平衡摩擦力、小车所受拉力处理问题,注意:当钩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钩码总重力,但此时小车与木板的摩擦阻力则不可忽略,又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后,获得如下实验方案.①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宽口夹子、刻度尺、天平、钩码、砝码、粗线为仪器来探究小车运动.②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砝码、细线为实验器材,借助秒表、刻度尺分别测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求加速度.③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天平、刻度尺、钩码、砝码、细线、纸带、打点计时器、小车为实验器材来探究小车运动.当学生合作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利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指导图象处理技巧.
此外,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交流评价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相互评价,提出各自的看法与建议,碰撞思维,深化认知.同时,学生还可提出新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巩固学习效果.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看是否还有另外的探究方案?而后回顾总结,交流评价.如要求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思考所得的结论是否属于定律?这也是引导他们反思探究过程,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1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以问题与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知,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如下环节:
首先,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源于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来选取教学素材,如生活实例、演示实验、自然现象、科学奥秘等,巧设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其产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动力.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猜想.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与找出问题原因是探究的基础,而猜想与假设则是探究核心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要直接告知问题结果,也不要直接进入实验环节,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大胆猜测,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然,学生的假设猜想也许会和问题答案有所不同,甚至关系不大,此时,教师也不可直接否定,以免影响学生质疑与假设积极性.最后,归纳与整理,明确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提出众多疑问,此时,教师应汇总各种问题,并加以筛选,选出与课题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合作探究、实验验证环节.如教学《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视频材料,并列举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着加速度的大小?其次进入提出猜想环节:加速度与质量、力有着什么关系呢?留出思考讨论时间,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常识,提出合理假设与猜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2 增强高中物理探究学习的可操作性
2.1 组织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探究活动
伴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高中物理的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学习高中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物理教材上的知识,是物理研究学者经过科学的探究而获得的结论.对于这样静态的、抽象的物理结论,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必然会觉得非常困难和枯燥.因此,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应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获得形象地认识.这种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不仅能够激发起高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自主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理解.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时,要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设计,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高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单摆》这一节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单摆教具,向学生演示单摆的运动过程和形式;然后让学生思考会对单摆运动的振动周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再将学生分成几组来开展后期的物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动脑对自己的物理猜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学生的探究设计和活动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不仅让高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运用科学的验证方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从而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引导高中学生科学地开展物理探究试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物理教学实验是进行物理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直接进行演示实验,二是由学生自己开展实验.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实验结论,增加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物理科学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法拉第如何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的兴趣和积极性.再由物理教师提出诸如“什么条件下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些小组把磁条放进了闭合的线圈中,也不能观察到电流的变化.这些学生便很可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跟磁力强弱无关”这样错误的结论,此时,教师就应该针对上述现象及时作出解释和指导,发散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思路,提高学生开展物理实验的成功度.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实验小组内部和组与组之间,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使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效果.
3 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中物理合作探究学习中,实验与探究是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实验设计.当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之后,他们会迫切想知道假设与猜想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可利用实验设计来引导学生将假设猜想程序化与具体化,使他们获得探究体验.其次,实验探究.当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准备好相应实验仪器时,则可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巡视指导,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亦或示范演示.最后,总结归纳.实验探究时,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实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发掘有关规律,然后总结实验结论,并与之前的猜想与假设加以对比,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如学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当学生提出猜想之后,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α与m、F的定量关系.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应运用哪一物理方法来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以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注意如下问题:①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物体受到的力?②应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应如何选用实验仪器,又如何调试?③该怎样收集实验数据?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同时,加强师生交流,以帮助学生完善与改进原有实验方案.如注意点评学生设计方案;指导实验数 据处理方法;平衡摩擦力、小车所受拉力处理问题,注意:当钩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钩码总重力,但此时小车与木板的摩擦阻力则不可忽略,又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后,获得如下实验方案.①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宽口夹子、刻度尺、天平、钩码、砝码、粗线为仪器来探究小车运动.②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钩码、砝码、细线为实验器材,借助秒表、刻度尺分别测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求加速度.③以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天平、刻度尺、钩码、砝码、细线、纸带、打点计时器、小车为实验器材来探究小车运动.当学生合作实验探究后,引导学生利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指导图象处理技巧.
此外,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交流评价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相互评价,提出各自的看法与建议,碰撞思维,深化认知.同时,学生还可提出新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巩固学习效果.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看是否还有另外的探究方案?而后回顾总结,交流评价.如要求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思考所得的结论是否属于定律?这也是引导他们反思探究过程,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