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已经教学过“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上该内容是,引起我许多思考。
思考一:如何更好的教学亿以内及以上数,解决读、写、数数和数的组成?
本单元是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的学习。虽然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大数。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亿以内及以上数的读、写、数数和数的组成,特别是在读、写含有万级或亿级的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之一。
教材在本单元中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如果还按照原来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所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应该是: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熟练的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该如何落实前面这些目标呢?我曾考虑按照课本上分段教学,(主题图——亿以上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经过教学我发现读、写、数数、数的组成很难分割。在数数的过程中蕴涵着读数,在读数的过程中蕴涵这写数等等。于是我将其中的教学内容顺序打乱,先教学(认识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了解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写及数的组成),反其道而行之,在教学中不断的突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比较理想。
实践一:尊重學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首先,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往往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平台,忽视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就无法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其次,善于利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鼓励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利用迁移类推获取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二:正确看待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有所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现实起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或是模棱两可的。学生的已有经验虽然是其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但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
1.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一个稳定的认知结构体系,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与认知范围的逐渐扩展,这种认知上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如果不能实现认知活动的重新平衡,学生获得的知识及方法将不会得到梳理,因此,要及时地把新学的知识及方法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体系中。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而且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读超过万的数。但对超过万的数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是不清楚的,其实就是不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及万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一旦能建立起来,教学目标也就能实现。
2.抓住数学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集中表现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应使学生发现一级与含有两级数读法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万级的读法与个级读法相同,只是加一个“万”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能进一步运用这一发现迁移、类推出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思考二:用什么素材、用什么方式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我认为在教学中靠计数器或算盘来教学读、写数是不够的,所以教材首先在主题图中提供了六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并且在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新闻报导这一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如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国情知识等,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更丰富的感受。
我在教学中也列举了学生能感知的大数,如:出示家乡的有关数据资料贯穿全课,你知道我们县有多少人吗?提供了现实背景,让学生了解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一亿有多大》
一亿这个数对学生、甚至是对成人来说,是很大,也很抽象的。因此,选择参照物时,我首先考虑到的是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于是,我在教学中选择了珠穆朗玛峰、大象、天安门等大的参照物。虽然这些参照物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实际上它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是很远的,并不一定真正属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思维可能仅仅停留在图片上,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它们的具体大小。如果按教材的意图先算出一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再与珠穆朗玛峰比较,学生并不会产生惊讶的感觉,对一亿这个数的感受仍是不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在这里又巧妙地借助学校附近的转播台(在海拔2460米)、学校的教学楼和学习环境作为认识参照物的铺垫,真正做到利用学生的可想像素材,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参照物的感受,而且使本来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参照物变成了学生脑海中可想像的素材。同时,老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并大胆估测结果,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参照物庞大不可逾越的定向心理。最后在得出结果时的发现,与已形成的心理反应造成了极大的落差,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亿这个数之大。
思考一:如何更好的教学亿以内及以上数,解决读、写、数数和数的组成?
本单元是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的学习。虽然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大数。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亿以内及以上数的读、写、数数和数的组成,特别是在读、写含有万级或亿级的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之一。
教材在本单元中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如果还按照原来讲解“万以内数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所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应该是: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熟练的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该如何落实前面这些目标呢?我曾考虑按照课本上分段教学,(主题图——亿以上数的读法——亿以上数的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经过教学我发现读、写、数数、数的组成很难分割。在数数的过程中蕴涵着读数,在读数的过程中蕴涵这写数等等。于是我将其中的教学内容顺序打乱,先教学(认识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了解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写及数的组成),反其道而行之,在教学中不断的突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比较理想。
实践一:尊重學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首先,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往往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平台,忽视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就无法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其次,善于利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鼓励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利用迁移类推获取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二:正确看待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有所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现实起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或是模棱两可的。学生的已有经验虽然是其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但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抓住本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认识。
1.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一个稳定的认知结构体系,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与认知范围的逐渐扩展,这种认知上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如果不能实现认知活动的重新平衡,学生获得的知识及方法将不会得到梳理,因此,要及时地把新学的知识及方法纳入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体系中。对于“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而且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读超过万的数。但对超过万的数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是不清楚的,其实就是不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及万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一旦能建立起来,教学目标也就能实现。
2.抓住数学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方法。
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集中表现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应使学生发现一级与含有两级数读法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万级的读法与个级读法相同,只是加一个“万”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能进一步运用这一发现迁移、类推出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思考二:用什么素材、用什么方式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我认为在教学中靠计数器或算盘来教学读、写数是不够的,所以教材首先在主题图中提供了六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并且在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新闻报导这一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对大数写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前提下,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综合知识,如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国情知识等,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更丰富的感受。
我在教学中也列举了学生能感知的大数,如:出示家乡的有关数据资料贯穿全课,你知道我们县有多少人吗?提供了现实背景,让学生了解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一亿有多大》
一亿这个数对学生、甚至是对成人来说,是很大,也很抽象的。因此,选择参照物时,我首先考虑到的是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于是,我在教学中选择了珠穆朗玛峰、大象、天安门等大的参照物。虽然这些参照物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实际上它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是很远的,并不一定真正属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思维可能仅仅停留在图片上,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它们的具体大小。如果按教材的意图先算出一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再与珠穆朗玛峰比较,学生并不会产生惊讶的感觉,对一亿这个数的感受仍是不深。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在这里又巧妙地借助学校附近的转播台(在海拔2460米)、学校的教学楼和学习环境作为认识参照物的铺垫,真正做到利用学生的可想像素材,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参照物的感受,而且使本来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参照物变成了学生脑海中可想像的素材。同时,老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并大胆估测结果,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参照物庞大不可逾越的定向心理。最后在得出结果时的发现,与已形成的心理反应造成了极大的落差,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亿这个数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