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圆片中悟规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好玩”单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的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应突出主体性、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应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下面请和笔者一起走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请你接着摆下去——在探究中建模,在观察中推理
  教师出示点阵图,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点阵图接着摆下去,比一比谁最会学以致用,答对者将获得密码卡。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长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状的点阵开始研究。
  师:谁来说说你选择的是哪一题,是怎样做的?
  生1:我解决的是第一题,我是画横线观察的。我发现第一幅图有一排,有2个点;第二幅图有两排,每排有3个点;第三幅图有三排,每排有4个点;第四幅图有四排,每排有5个点;由此我推断第五幅图应该有五排,每排有6個点。
  师:说得真好!你能根据图写出算式吗?
  生1:能。第一幅图1×2=2个点;第二幅图2×3=6个点;第三幅图3×4=12个点;第四幅图4×5=20个点;第五幅图5×6=30个点。
  师:这样把图与算式结合起来看就更清楚了。其他同学还有想补充的吗?
  生2:我也是解决的第一题,我是画斜线观察的。我发现第一幅图可以斜着分成两斜排,是1 1=2个点;第二幅图可以斜着分成四斜排,是1 2 2 1=6个点;第三幅图可以斜着分成六斜排,是1 2 3 3 2 1=12个点;第四幅图可以斜着分成八斜排,是1 2 3 4 4 3 2 1=20个点;由此我推断第五幅图是十斜排,是1 2 3 4 5 5 4 3 2 1=30个点。
  师:真棒!不仅发现了规律,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3:老师,我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我的方法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是拐弯看的。
  师:哦!怎么拐弯的呢?快给我们说说。
  生3:我是像画直角一样画线。第一幅图有一层2个点;第二幅图有两层2 4=6个点;第三幅图有三层2 4 6=12个点;第四幅图有四层2 4 6 8=20个点;所以我推断第五幅图有五层,是2 4 6 8 10=30个点。我还发现第几幅图就是从2开始的几个连续的偶数相加。
  师:你不仅方法新奇还总结出了规律,真了不起!同学们,看了这三位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4:我发现他们都是解决的同一题,可是用的方法却不同。
  生5:他们方法不同得到的规律也不同,但最后的结果相同。
  生6:我发现第二位同学和我一样都是斜着观察,可我解决的是第二题。
  师:也就是说同一题可以有(教师故意拖音,等待学生思考回答)……
  生(齐):同一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师:同样的方法可以……
  生(齐):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这场游戏中,笔者以“形”为起点,由形到数,由数到式,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结合,感受到形的直观,发展了数感。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中进行了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推理出前一个点阵与后一个点阵、前一个算式与后一个算式的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拐弯看”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渗透了建模思想,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请你来设计——在实践中应用,在体验中抽象
  教师让学生将在前一活动中获得的密码卡兑换成相应的数字,小组内进行设计,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设计?
  生1:我们组共获得9张密码卡,我们选用了4,8,12这三张。因为其他几张有的重复了,有的组合后找不到规律。我们是这样摆的:4,摆两排,上面1个点,下面3个点,用1 3表示;8,我们摆了四排,从上往下是1个点,1个点,3个点,3个点,用1 1 3 3表示;12,摆六排,从上往下是1个点,1个点,1个点,3个点,3个点,3个点,用1 1 1 3 3 3表示。
  师(板书算式):我觉得第一组的设计很有创意,这是他们刚才说的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每次都增加了4。
  师:是的,那第二个算式里面有几个1 3呢?
  生2:有2个1 3。
  师:第三个算式呢?
  生3:有3个1 3。
  师:如果像这样一直摆下去,第四幅图应该有几个1 3呢?
  生4:有4个1 3。
  师:也就是说第几幅图就有……
  生(齐):几个1 3。
  师:第n副图呢?
  生(齐):就有n个1 3。
  师:你们真聪明!
  第二场活动中,让学生将获得的密码卡换成数字,根据数字来设计点阵。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相同的数字设计出不同的点阵,展示给全班学生,并介绍自己设计的点阵有什么规律,如何用算式表示。这个活动中,学生发现原来点阵随处可现,体会到了应用的快乐!笔者抓住课堂生成情况,不局限于这三幅图是什么规律,而是拓展延伸到第n个点阵,要求学生想象并描述图形的规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类推能力。
  三、请你来破阵——尝试猜测,操作验证,合作创新
  进入摆阵破阵环节,教师先用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点阵问题(此阵是留给其他小组破解用的);摆出所设计的点阵图,完成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汇报;动作最轻、最迅速的小组获得优先选择权。
  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商量、分工,然后进行摆阵设计。各组排位完毕后,教师说明破阵要求:小组长分工,两名学生留守阵地,另外两名学生去破阵;破阵成功后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排位,另一名学生留守;听到口令后才能开始破阵。
  师:请第一名破阵组代表和设计组代表上台汇报。
  生(破阵者):我们破解的是第四组点阵图。第一幅图中房子的每边都摆了2个点,第二幅图中房子的每边都是3个点,第三幅图中房子的每边都是4个点,由此我们推断第五幅图中的房子每边应该是6个点,而且一直这样摆下去第n个房子的每边就有n 1个点。我们破解的对吗?
  生(此阵设计者):恭喜你们,你们破解成功了!
  如何设计一个能难住别人的点阵图,又如何破解别人的点阵,真正实现攻防兼备呢?学生不得不团结合作,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点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到创造的喜悦。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三个游戏的层层推进,让学生以玩的方式与心态来对待数学学习,尽情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在活动中将观察、操作、推理贯穿到整个学习中,由数到形,由形到式,将其中的数量关系想明白,说清楚,写出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羊梭菌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疫病对膘情较好的羊易发生,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急促特点,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21世纪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应该有使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素质,突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等方面的特点;《设施养殖概论》课的内容新、范围
选取体重为1.4kg左右日龄相近的健康獭兔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分别皮下埋植褪黑激素0mg、10mg、20mg,研究褪黑激素对獭兔日增重及其毛皮皮尺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
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咸阳市北部五县之一,草山草坡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县群众素有长期饲养牛、羊、兔等草食性家畜的传统
刘放是我们班上的一个“特殊”学生。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几乎不翻书、不动笔、不张嘴,木偶似的,有教师戏称他为“三不先生”。  如何让刘放变得积极起来,我曾经采取常规的教育方式,以惩罚为“武器”:上课讲话罚扫教室;不做作业,下课时间给花草浇水。可过不了一段时间,明天又会重复今天的故事。  许多学生向我反映刘放热衷网络游戏,我找他谈心后,得知他在网络游戏中能挣分升级,玩游戏很有成就感。受此启发,
教材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教材上的每一道习题,都是编者反复斟酌、精心设置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遗憾的是,实际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在数学学习时存在阅读理解、思维转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这都是数学语言能力欠缺的体现。笔者认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悉心指导,逐步推进。  一、指导数学阅读,准确理解数学语言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等教材中生动、形象、丰富的语言相比,数学教材中的语句显得更加精练、严谨甚至略显枯燥。在数学语句中,每一个字词都可能是影响语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多校区办学成为高校新的发展形式。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多校区办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