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笔者尝试运用微课自学,组织学生“玩水”“玩沙子”,力求突出学科优势,把课堂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挑战不可能,一个课时高效完成《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微课;河流地貌;学案;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84-02 收稿日期:2016-06-12
  课题项目: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案例乡土化微课的实践研究”(MJYKT2014-025)成果。
  作者简介:郭小平(1979—),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是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在人教版教材中,这节课段落的标题设置两个问题:“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新的地理名词多,理论性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平时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要花三个课时。笔者有幸参与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案例乡土化微课的实践研究。结合学校生情,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尝试运用微课,组织学生玩游戏,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力求突出地理学科优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挑战不可能,一个课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微课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前,教师组建班级家长的微信群,通过家长群了解学生观看微课的情况;上传学习资料包(三个微课视频,即《流水实验》《河谷地貌的发育》《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任务单)到班级QQ群,组建学习小组;利用QQ群引导学生如何自学微课。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下载、观看“微课”;完成任务单;登录QQ群,向老师反馈无法掌握的疑难知识点。老师在线解答学生在QQ群上提出的疑问,及时批改任务单。
  乡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这就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河谷地貌的发育》《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这两个微课制作中,笔者都以闽江为案例,并特地野外实景拍摄照片,给学生以真实感。闽江是家乡的河流,学习身边的地理,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大胆处理教材,通过玩游戏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灵魂,谈“地”是为说 “人”,学习“河流地貌”最根本目的是认识其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人教版教材内容是先讲“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然后再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为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笔者首先将教材第二部分内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调到最前面来讲。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游戏导入课堂,“根据生活体验,选择合理聚落”,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全班分六个小组,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派两位学生上台,将磁铁钉贴在黑板上的福建地形图中,选择认为最合理的聚落位置,并说明理由。学生代表多数会将磁铁钉贴在河流附近,这时,可以让学生来发现这个共同特征,请学生代表发言,谈谈聚落建立在河流沿岸有什么优势。再回过来,提问刚才将位置选择在远离河流的学生,也请他谈谈理由。在欢笑声中,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一起总结规律,填写学案,认识河流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再来认识河流地貌,让学生思考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学习更有意义,主观能动性就会被调动。
  三、通过“玩水”“玩沙子”,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一些地理知识主要体现地理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也较高,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考虑到本校生情,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可能就会不佳。
  因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流水侵蚀”和“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的实验,要求每组明确实验员、观察员与记录员,明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单,思考如何理解这个实验所模拟的现象。在“玩水”“玩沙子”中,给学生提供直接动手和观察的机会,把地理知识变抽象为形象,“让知识看得见”。
  这种将知识建构与实验探究融为一体的“玩中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地理原理,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根据新课程理念,老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借助微课,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已经对新课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做好辅导者的角色定位,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大胆展示。在教学中,当听到有学生小声地对同桌讲道“聚落要分布在河流的堆积地貌,也就是河流中下游地区”时,笔者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没有直接指出对错,而是先征求质疑,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再判断对错,从而引发讨论。很快就有学生发现,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平原,叫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耕作,发展聚落。老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来发现并纠正其他学生表述不准确之处。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习的激情也被真正地激发,这才是高效的课堂。
  五、精心设计学案,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在确定这节课学习目标时,笔者严格依据新课标,研究教材特点,结合本校学情,提前两周在组内进行说课,利用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智慧,群策群力,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学案。
  通过学案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当堂掌握知识。如在设计“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的表格中,归纳从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出现位置、形成原因、地貌形态特点这四个角度分析。分析河漫滩平原的形成原因时,则巧妙地利用思维箭头,凸岸堆积→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连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分析洪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时,则抓住了规律,从物质、动力、沉积环境特点三个角度分析。洪积扇的形成原因:物质——泥沙;动力——河流(水量大,携带大量泥沙);沉积环境特点——出山口(地势平缓→流速下降,泥沙沉积下来)。分析三角洲的形成原因:物质——泥沙;动力——河流(水量大,携带大量泥沙);沉积环境特点——入海口(地势平缓,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下降,泥沙沉积下来)。在主干知识点的处理上,帮助学生构建整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认知层,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虽然课前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留下不足,而这些不足将成为今后学习研究的内容。“乡土案例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这堂课的一个目标,就微课而言,重要意义在于自主学习。开展课堂高效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地理高效课堂,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肖 萍.“河流地貌发育”的教学设计.地理教育,2013,(1).
  王信文.试谈乡土案例串联地理微课的教学实践.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其他文献
摘要:写字是很重要的语文素养,但进入中年级后,写字教学的问题日渐突出。文章对中年级的写字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发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策略研究,希望能使中年级的写字教学问题有所改善。  关键词:中年级;写字教学;坚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35-01 收稿日期:2016-03-09  漂亮的中国字,蕴含了
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在电子、机电、机械、计算机等专业中都有学习。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并能学好电工基础,这是教学中必须一直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实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77-01 收稿日期:2016-07-08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
顾名思义,“问题教学”就是围绕问题的教学,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读出问题,再回到文本中,吸收大量的文本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呈现问题的答案,在经历思维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提出“帮助学生学习”的思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而今,语文课改如火如荼,探究
摘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生活,可是在创作手法上,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品析里面的人物和语言,品味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反讽,一样的人物塑造,无与伦比的现实指导意义。认真地阅读与思考,是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拉近的好办法,从而让悠久的优秀作品与历史文化发出灿烂的光芒。本文对这两部巨著进行了艺术比较,以期管窥对课外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关键词:《红
摘 要: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立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了“区校企”三方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地区、学校、企业的“三赢”。“区校企”三方合作模式是通过高新区管委会、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构建的一个服务于高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其对中职教育,特别是地处高新区的职业学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功,重视自我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确性、简洁性和逻辑性是数学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表达;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师范大学沈自飞教授曾在“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摘要:小学生平时在课内练习写作的机会不多,普遍有“怕写”的情绪。写作是一种输出,输入是前提。要从源头上解决下笔难的问题,就要乐于“输入”。让学生从方言和熟语中积累词汇,利用身边的山歌学习表现手法,从而促进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关键词:习作教学;方言;山歌;熟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虽然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中受益匪浅,个性得以张扬,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动笔,文思枯竭。小学生
摘要: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如何正确发挥社团的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所服务,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分析了该校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帮助该校社团实现良性发展,以推进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校;社团;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
摘 要: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应清醒地看到差距,理智地面对劣势,精准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比升学比能力,不比分数比素质,第一课堂难以建功立业,就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而在第二课堂的开发中,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不失为一条特色办学的好路子。农村一般普通高中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才会有特色的显现。  关键词:农村一般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社
高考在即,思想方法先行.解答数学高考题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思想.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是实现具有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板块进行相互转化的重要依据,如函数与不等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