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各学校都按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我们普通高中每周只安排2节化学课,要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深感内容讲不完、难度上不去、题目无暇处理、质量甚是堪忧。以前的比拼时间和题海战术这种高耗低效行为,已明显不管用,时间上也不允许。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实施有效教学,笔者认为课堂,只有课堂,也只有比拼课堂,而要真正实施有效高效课堂,就必须切实抓好游离于教师监控外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等一些列问题。
一、有效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前置性活动,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有效课堂的涵义,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最大化。即用最少的时间解决学生最困难的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凡是学生或学生间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课上要尽量回避。
大家都知道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先学后教,是教学的前置活动。江苏省的杨思中学、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只有迅速转变师生教学的模式,才能尽快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次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些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这种学习的前置性,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这一理性的升华。
比如,物质的量这一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往往成为高一新生的难点,以往要讲5到6课时,新政背景下也只允许2到3课时,此时前置性学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根据经验设置几个阶梯性预习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摩尔”这个物质的量的单位?怎样建立?
(2)如何使用“摩尔”这一单位?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大体上知道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这就解决了现有发展区问题,同时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课堂上老师根据预习情况,进行点拨式教学。当然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这就迫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也就解决了最近发展区问题。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学习的兴趣增进学习的效果,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有效的预习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有效预习学案编制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有不少老师十分强调预习,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他们嘴上喊预习,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如何进行预习的检查反馈,并没有仔细琢磨,更没有一定的监督反馈机制。如何落实教学的前置性活动——预习,显得十分的关键。
如何落实有效预习,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我校化学备课组实施预习学案制,落实有效预习问题。我们的预习学案充分体现学习的几大性质。
1、预习的计划性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按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进度,在前一周合理制订下一周周预习计划、日预习计划。
2、知识的基础性
尽可能多的解决好学生的现有发展区问题。要充分发挥预习学案的引领作用。学案的编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务必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务必要侧重基础性的内容,务必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预习检测要典型又要有概括性,不易过难,题目不易过多,一定要让学生做完后有成功感、喜悦感。
3、方法的指导性
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预习学案中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重点思考哪些问题?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如何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教师质疑?在预习学案上,留一空栏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预习学案传递给老师,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为有效课堂做好准备。
4、完成的可行性
各学科不要挤占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无论是走读还是住宿生,晚上时间应该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如果时间不够,白天也可以拿出一到两节课给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完成的可能性。下一周的预习学案一般在周五提前发放下去。
总之,有效预习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益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导”的效果。为我们新政背景下实现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提供了途径。
一、有效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前置性活动,是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有效课堂的涵义,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最大化。即用最少的时间解决学生最困难的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凡是学生或学生间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课上要尽量回避。
大家都知道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先学后教,是教学的前置活动。江苏省的杨思中学、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只有迅速转变师生教学的模式,才能尽快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次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些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这种学习的前置性,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这一理性的升华。
比如,物质的量这一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往往成为高一新生的难点,以往要讲5到6课时,新政背景下也只允许2到3课时,此时前置性学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教师根据经验设置几个阶梯性预习问题:
(1)为什么要建立“摩尔”这个物质的量的单位?怎样建立?
(2)如何使用“摩尔”这一单位?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大体上知道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这就解决了现有发展区问题,同时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课堂上老师根据预习情况,进行点拨式教学。当然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这就迫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也就解决了最近发展区问题。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学习的兴趣增进学习的效果,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有效的预习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有效预习学案编制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有不少老师十分强调预习,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他们嘴上喊预习,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如何进行预习的检查反馈,并没有仔细琢磨,更没有一定的监督反馈机制。如何落实教学的前置性活动——预习,显得十分的关键。
如何落实有效预习,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我校化学备课组实施预习学案制,落实有效预习问题。我们的预习学案充分体现学习的几大性质。
1、预习的计划性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按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进度,在前一周合理制订下一周周预习计划、日预习计划。
2、知识的基础性
尽可能多的解决好学生的现有发展区问题。要充分发挥预习学案的引领作用。学案的编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务必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务必要侧重基础性的内容,务必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预习检测要典型又要有概括性,不易过难,题目不易过多,一定要让学生做完后有成功感、喜悦感。
3、方法的指导性
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预习学案中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重点思考哪些问题?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如何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教师质疑?在预习学案上,留一空栏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预习学案传递给老师,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为有效课堂做好准备。
4、完成的可行性
各学科不要挤占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无论是走读还是住宿生,晚上时间应该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如果时间不够,白天也可以拿出一到两节课给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完成的可能性。下一周的预习学案一般在周五提前发放下去。
总之,有效预习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有益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导”的效果。为我们新政背景下实现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提供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