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如下明确规定:"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知道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了解成长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也进入一个转轨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现。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中可以说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他在形成、维护、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纵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尽管教师认真负责的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就好像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准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思想品德课不一定就等于完成了自然有效的德育任务。往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截然不同,口是心非,思想品德教育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面对这些,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上好新教材,落实新的课程标准。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心理品质教育对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极富挑战性。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心理学知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过,心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心理教育的迫切性、现实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充分,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切实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确立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在不断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还要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勤于思考、讲究方法、努力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课。根据学科、学生的特点,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落实:
1、 用哲理故事铸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体现了它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独到作用。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根据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理论的讲解务必做到"少而精",因此,在教学时融合中外优秀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样不仅可以把难懂的理论讲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政治课"活"起来。
例如: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中"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的哲理故事:某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试了好多次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枯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它哭得很凄惨,它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是,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口瞪目呆∶当众人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出奇的冷静和理智,它没用让泥土将自己掩埋,而是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将这些泥土踩实。就这样,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跃出井口,快步地跑开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土"会倾倒在我们身上。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我们应该永不言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心理品质在精神文化素养中得到升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第一,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第二,情绪反应敏感,体验迅速。第三,情感活动丰富,但不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绪特点,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时,我介绍了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控制法,注意转移法、升华法、合理宣泄法等,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避免盲目冲动,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等等。
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人总是在不断地认识自己。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如在讲授《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课时,我首先用一个活动体验作为课题引入(站立,双手紧握拳,大拇指依次伸出握住,保持2分钟甚至更长,挑战自己的意志,并让学生谈谈活动体验),进而说明我们同学有的意志薄弱有的意志坚强;意志坚强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生活中很多同学表现出了意志薄弱,如:生活中的娇气,怕苦怕累,不能按时起床,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无节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学生明白要选择坚强,培养坚强的心理品质;分析各抗震英雄少年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通过让学生写出身边的诱惑,联系自己的实际行为,意识到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坚强意志去抵制诱惑,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将所学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让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作用。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中等的普通人,只能成为一个能履行日常工作和生活职责的普通公民。此外我还通过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并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最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之后,进一步悦纳自己的普通。教育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自暴自弃,感到自卑和沮丧,每个普通人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优点,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还进一步指出,普通是我们的特色,努力是我们的本分,越是"普通",越要努力。不努力肯定不能把我们的普通才能发挥出来,并有可能埋没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不普通"。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
四、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方面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讲究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施教以趣,寓趣于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在导入过程中,以《丰富多样的情趣》为例,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喜、怒、哀、惧四种表情,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同学的讨论,让他们认识到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正是这些丰富的情绪构成了"情绪万花筒"。此外,在课堂中还可以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即,将学生分组进行情绪词语接龙比赛,群策群力,看哪组的同学写的情绪词语多,多者为胜,胜方可以选择一种情绪要求输方表演。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又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学生的笑声在课堂里飞扬------另外心理品质重在学生的"践行性"和"自律性"。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测试和综合分析,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有合乎实际的动态把握,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在行为上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走上"自律",如;演讲辩论赛、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在现实的环境中培养和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和评估机制,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心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因此,在考查方式和评估机制上要防止单纯的学科化倾向,要注重实践性,可以尝试地进行心理测试、学生习惯养成报告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与时俱进,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对思想品德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使我们丧失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机会和途径。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自觉站在新时代的高度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便会成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切实有效的,备受欢迎的一门课程!
纵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尽管教师认真负责的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就好像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准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思想品德课不一定就等于完成了自然有效的德育任务。往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截然不同,口是心非,思想品德教育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面对这些,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上好新教材,落实新的课程标准。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心理品质教育对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极富挑战性。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心理学知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过,心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心理教育的迫切性、现实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充分,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切实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确立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品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在不断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还要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勤于思考、讲究方法、努力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课。根据学科、学生的特点,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落实:
1、 用哲理故事铸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哲理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体现了它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独到作用。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根据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理论的讲解务必做到"少而精",因此,在教学时融合中外优秀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样不仅可以把难懂的理论讲清楚,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政治课"活"起来。
例如: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中"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的哲理故事:某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试了好多次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枯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它哭得很凄惨,它感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但是,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口瞪目呆∶当众人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出奇的冷静和理智,它没用让泥土将自己掩埋,而是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将这些泥土踩实。就这样,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跃出井口,快步地跑开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在生命的旅途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土"会倾倒在我们身上。面对生活的各种打击我们应该永不言弃。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心理品质在精神文化素养中得到升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三大特点。第一,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第二,情绪反应敏感,体验迅速。第三,情感活动丰富,但不深刻。
针对学生的情绪特点,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这一框时,我介绍了一些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理智控制法,注意转移法、升华法、合理宣泄法等,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避免盲目冲动,教学生做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如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等等。
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人总是在不断地认识自己。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厌学、叛逆、暴躁、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如在讲授《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课时,我首先用一个活动体验作为课题引入(站立,双手紧握拳,大拇指依次伸出握住,保持2分钟甚至更长,挑战自己的意志,并让学生谈谈活动体验),进而说明我们同学有的意志薄弱有的意志坚强;意志坚强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生活中很多同学表现出了意志薄弱,如:生活中的娇气,怕苦怕累,不能按时起床,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无节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学生明白要选择坚强,培养坚强的心理品质;分析各抗震英雄少年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通过让学生写出身边的诱惑,联系自己的实际行为,意识到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坚强意志去抵制诱惑,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将所学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让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作用。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能力中等的普通人,只能成为一个能履行日常工作和生活职责的普通公民。此外我还通过启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并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最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之后,进一步悦纳自己的普通。教育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自暴自弃,感到自卑和沮丧,每个普通人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优点,以乐观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还进一步指出,普通是我们的特色,努力是我们的本分,越是"普通",越要努力。不努力肯定不能把我们的普通才能发挥出来,并有可能埋没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不普通"。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
四、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方面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讲究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施教以趣,寓趣于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在导入过程中,以《丰富多样的情趣》为例,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喜、怒、哀、惧四种表情,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同学的讨论,让他们认识到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正是这些丰富的情绪构成了"情绪万花筒"。此外,在课堂中还可以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即,将学生分组进行情绪词语接龙比赛,群策群力,看哪组的同学写的情绪词语多,多者为胜,胜方可以选择一种情绪要求输方表演。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又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学生的笑声在课堂里飞扬------另外心理品质重在学生的"践行性"和"自律性"。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测试和综合分析,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有合乎实际的动态把握,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在行为上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走上"自律",如;演讲辩论赛、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在现实的环境中培养和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和评估机制,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心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因此,在考查方式和评估机制上要防止单纯的学科化倾向,要注重实践性,可以尝试地进行心理测试、学生习惯养成报告等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与时俱进,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对思想品德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使我们丧失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机会和途径。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自觉站在新时代的高度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便会成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切实有效的,备受欢迎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