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将习作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中发展习作能力。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导引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了培养学生的拟题能力,我引导学生研究作者命题的方式。如课文《画杨桃》是以事情命题;《小摄影师》是以人物命题;《古井》是以物命题;《“你们想错了”》是以人物的的语言为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以地名为题。并以此引导启发学生根据所写对象、内容进行拟题,如要写人物,可以人物命题;要写地方,可以地名为题,然后适当地加些修饰语。经过我的点拨,学生确实从中学到了拟题的技巧。在一次习作中,我提供了这样的材料: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李聪打碎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取出了里面所有的存钱向远处走去……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想象事情的经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拟出了很多有一定质量的题目,如《“这是我应该做的”》、《心灵美的李聪》、《闪光的爱》、《他胸前的红领巾更艳了》、《榜样》、《愉快的星期天》、《敬老院里的笑声》、《他做得对》、《老师、同学都夸他》……从学生拟的这些题目不难看出,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的课文题目的模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拟出了很有创意的习作题目。
二、拓展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因此,我依托课文,超越课文找准训练点,将阅读、习作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上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地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如《落花生》一文赞美了花生朴实而有用的品格。课文开头写花生好种易收,我帮助学生理解花生“要求于人的甚少”;从花生的好处帮助学生理解“给予人的甚多”,从而教育学生懂得做人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了既源于课文又别开生面的文章,如《粉笔》、《颂煤》、《我爱蜡烛》、《小小铺路石》、《橡皮擦》、《毛巾》、《肥皂》、《赞黑板》等,借赞美事物的特性来赞美人物的品质。
又如教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让学生变换角度练习写话:(1)想象乌鸦丢肉后的心理,进行乌鸦自白。这样一方面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写话训练,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的主题;(2)大家都来批评、教育、帮助乌鸦,题为《乌鸦,你听我说》。这样转化角度练写,在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了机会,学生练而不厌。
三、比较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写人、记事、写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比较、寻找其中规律。如比较写人、记事文章的异同: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叙事,“事在人为”是写人和叙事文章的共同点。写人与叙事文章的不同点是写人要侧重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叙事文章则要侧重抓住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完整、写具体,以此表现文章的中心。这样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的要求就会有所领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对于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习作安排了不少读写例话,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如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时,抓住《鸟的天堂》一文,我指导学生比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不同之处及写法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白:观察事物的静态要注意事物的位置、颜色、大小、形态,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而描写事物的动态则要注意事物的活动、变化,要抓住特点写。
四、渗透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字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如何遗词造句;教会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如何选材立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舍得在重点段上花时间,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怎样做到详略得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便能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下面例举学生模仿课文《匆匆》的精彩句段写的片断:“光阴似箭,日夜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两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小学生活的河流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许多美丽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印象模糊了,但惟有那堂课,令我不能忘却。”通过对重点句段的讲解与渗透,学生写出的语句很优美。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就能领悟写法,掌握技巧,课上学法,课后运用,从而逐步提高习作能力。
一、导引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了培养学生的拟题能力,我引导学生研究作者命题的方式。如课文《画杨桃》是以事情命题;《小摄影师》是以人物命题;《古井》是以物命题;《“你们想错了”》是以人物的的语言为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以地名为题。并以此引导启发学生根据所写对象、内容进行拟题,如要写人物,可以人物命题;要写地方,可以地名为题,然后适当地加些修饰语。经过我的点拨,学生确实从中学到了拟题的技巧。在一次习作中,我提供了这样的材料: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李聪打碎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取出了里面所有的存钱向远处走去……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想象事情的经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拟出了很多有一定质量的题目,如《“这是我应该做的”》、《心灵美的李聪》、《闪光的爱》、《他胸前的红领巾更艳了》、《榜样》、《愉快的星期天》、《敬老院里的笑声》、《他做得对》、《老师、同学都夸他》……从学生拟的这些题目不难看出,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的课文题目的模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拟出了很有创意的习作题目。
二、拓展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极好的练笔机会。因此,我依托课文,超越课文找准训练点,将阅读、习作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上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地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如《落花生》一文赞美了花生朴实而有用的品格。课文开头写花生好种易收,我帮助学生理解花生“要求于人的甚少”;从花生的好处帮助学生理解“给予人的甚多”,从而教育学生懂得做人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了既源于课文又别开生面的文章,如《粉笔》、《颂煤》、《我爱蜡烛》、《小小铺路石》、《橡皮擦》、《毛巾》、《肥皂》、《赞黑板》等,借赞美事物的特性来赞美人物的品质。
又如教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让学生变换角度练习写话:(1)想象乌鸦丢肉后的心理,进行乌鸦自白。这样一方面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写话训练,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的主题;(2)大家都来批评、教育、帮助乌鸦,题为《乌鸦,你听我说》。这样转化角度练写,在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了机会,学生练而不厌。
三、比较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写人、记事、写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比较、寻找其中规律。如比较写人、记事文章的异同: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叙事,“事在人为”是写人和叙事文章的共同点。写人与叙事文章的不同点是写人要侧重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叙事文章则要侧重抓住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完整、写具体,以此表现文章的中心。这样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的要求就会有所领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对于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习作安排了不少读写例话,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如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时,抓住《鸟的天堂》一文,我指导学生比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不同之处及写法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白:观察事物的静态要注意事物的位置、颜色、大小、形态,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而描写事物的动态则要注意事物的活动、变化,要抓住特点写。
四、渗透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字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如何遗词造句;教会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如何选材立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舍得在重点段上花时间,实际上就是在渗透作文时怎样做到详略得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便能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下面例举学生模仿课文《匆匆》的精彩句段写的片断:“光阴似箭,日夜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两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小学生活的河流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许多美丽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印象模糊了,但惟有那堂课,令我不能忘却。”通过对重点句段的讲解与渗透,学生写出的语句很优美。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就能领悟写法,掌握技巧,课上学法,课后运用,从而逐步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