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类比思想发现的错误”一文的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刊在2014年第8期上刊登了虞涛老师的“运用类比思想发现的错误”一文,文中例举了一道物体所受的合力与位移大小成正比试题的错误结论,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教学和命题的时候常常要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也发现了相类似的问题.该题中物体在变力作用下运动,虽然运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了平均加速度(对位移的平均值),但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并不是以平均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所以运用匀变速运动规律求出的时间必是错误的.下面就给出这道题的正确解法.
  文中问题是:炼钢厂通常用滚筒传送软钢锭,是具有一定初速度的软钢锭通过滚筒滑上平台,如图所示一长为L、高为h、质量为M的软钢锭,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1滑上平台,软钢锭全部滑上平台时的速度大小为v2,若在软钢锭刚接触平台的瞬间,在其右端无初速度的放上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滑块重力远远小于钢锭重力,计算时可不考虑).已知软钢锭质量分布均匀,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平台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与滚筒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试求:从滑块放到软钢锭上到滑块落到滚筒上,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解 钢锭所受的滑动摩檫力为
  f=-μMgLx (0≤x≤L,式中x为物体的位移)
  类比弹簧振子的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及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F=-kx,x=Asinωt.
  可得钢锭运动的时间与位移关系也应为正弦关系
  x=Asinωt,
  将上式对时间求一次导得v=Aωcosωt,
  式中的ω=μgl,v1=Aω,v2=Aωcosωt,v2v1=cosωt,t1=1ωarccosv2v1.
  钢锭全部滑上平台后,滑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t2=2hg.
  从滑块放到软钢锭上到滑块落到滚筒上,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t=t1 t2=1ωarccosv2v1 2hg.
  另外还有类似的一题: 俄罗斯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AK47步枪,若AK47步枪子弹的质量m=2×10-3 kg,子弹在枪膛内受到压缩空气的推动力F与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时间t满足的关系式为F=400-43×105t (N),子弹在枪膛内运动时其重力、所受阻力均不计且子弹离开枪推力立即变为零,求:(1)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大小;(2)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
  解 (1)由F=400-43×105t (N)关系可得出加速度损失间的变化关系
  a=2×105-23×108t (m/s2),
  经时间t加速度变为零,求得t=3×10-3 s,
  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为
  =12×2×105=105 m/s2,
  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大小为
  v=t=300 m/s.
  (2)类比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得
  v=2×105t-13×108t2 (m/s2),
  对v=2×105t-13×108t2 (m/s2)积分可得位移-时间关系
  x=105t2-19108t3 (m),
  由上式可求得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为
  x=105t2-108t3 (m)≈0.9 m.
  如果按照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解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则会有
  x=12t2=0.45 m,
  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看到运用类比的思想求解物理问题会给某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带来便捷和帮助,但运用不当会导致错误甚至是思维的混乱,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类比.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完善,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室资源的作用甚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想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功能,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充分利用实验室中废弃的或者学生身边的随手可取的物品和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
物理学科以实验作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无法得到全面培养.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的生活中物理知识随处可见,这也体现出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经典实验之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将其列入20个学生必做实验.为了对这个实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笔者有意搜集了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目前在全国使用的六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分别为: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教科版、北师大版、沪粤版.针对这些教材在编排方式上的异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到相对合理的编排模式,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以实验教学穿插理论教学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逻辑的全面性与严谨性.可见,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部分,就等同于鱼儿离开了水,缺少了活力与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意识,正确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确的指导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观察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卷第25题题目:  如图1,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2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
现在农村初中,特困、单亲学生占近五分之三的比例.并且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小学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差,其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就不及格,小学的科学制作从来就没有做过,到了初中以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厌学、弃学的现象却更加严重.他们对物理实验更是产生畏惧心理,动手能力极差,怕损坏实验器材,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产生兴趣?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
由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1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使用学校的普遍欢迎,在“一纲多本”的教材园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笔者碰到了201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选择题第5题,正是这道题引起了我们物理组同事们的热烈讨论.  题目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与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
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蕴含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合理开发,能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下面以2013年福建省理综物理卷第22题第(3)问为例,分析高考试题题设条件的开发和运用.  1 高考原题  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卷第22题是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综合题,其中第(3)问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原题 如图1的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附录1中列出了20个学生必做实验,在这20个实验中有9个测量型实验.另外,在《标准》的“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涉及的测量型实验又有3个.由此可见,测量型实验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直接测量型实验的教学策略  直接测量型实验是指训练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实验,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标准》中规定的直接测量型实验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