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以实验教学穿插理论教学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逻辑的全面性与严谨性.可见,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部分,就等同于鱼儿离开了水,缺少了活力与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意识,正确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确的指导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实验总结出的规律更容易记住和掌握.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1 把握教学目标,发挥实验探究教学作用
探究式物理教学主要是训练两点:一点是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二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出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有兴趣、有想法的题目进行训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1.1 强调以实验为基础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同时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教学中的实验与科学研究一样,在实验性质、实验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能够体现实验活动的探索性与探究性.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技能,这充分遵循了实践是认识事物来源的这一基本规律.
1.2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提出一个实验问题,或者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从而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对照书本的实验内容,照本宣科,给学生一步步演示,缺乏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的过程,并且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都严格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没有一丝创造性可言.学生的任务就是模仿教师演示、或者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探究式实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整个实验探究过程是让学生自己体验科学研究,自主创新,从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方法.整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获得喜悦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 立足教学原则,控制实验探究教学尺度
2.1 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兼顾课堂中所有的学生,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观察每一个学生实验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成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实验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有所进步,保证教学质量.
2.2 坚持培养与激励并行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行培养与鼓励并存的教学方式.学生受到老师的激励与表扬后,会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且给实验结果进行打分,对得分高、完成实验较好的组给与奖励,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2.3 坚持探究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与学生做实验、学习知识相适应的环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探究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 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3.1 发挥学生主体,做好实验探究引导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部分的效果欠佳,没有很好地达到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落实实验探究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进行地位转换.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教学辅导的角度开展内容讲解,给学生一步一步引导实验的步骤,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了步骤再做实验,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显著.
教师课堂中应把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当前有很多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实验课时间调整之下,教师要运用这种条件,起到物理实验对学生探索思维的激发作用.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概念以及形式上,教师的观念已经得到更新.很多教师认为物理实验教学比过多的理论讲解更有效,学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动手学习上.
3.2 强化疑问探究,利用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许多学生在上物理实验探究课时认为实验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实验不算平时考试的考核,因此上实验课时不专心听讲,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提前设计好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案,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同学的注意力,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这节物理实验探究课,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抛出疑问,引发学生的猜想和对实验结果的关注.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几组小实验,让学生保持着这种好奇心听课.教师可以准备天平等器材,天平的两端放置两种物质,通过改变其中一端物质的状态观察天平是否倾斜.例如,教师在天平两端放置质量一样的冰块,通过加热其中一端的冰块看天平是否发生倾斜,如果打碎其中一端的冰块,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 强化实验改进,实现实验探究能力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还要注重进一步培训与磨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力.强化实验改进探索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领悟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回顾并且分析之前做过的实验,探讨、回顾实验内容,总结分析以往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理论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加强的方法就是强化实验改进教学.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记忆与印象,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同时可以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
例如,“存在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这节实验课,许多教师就是将纸杯接满水,在纸杯上盖上一张纸,迅速倒转纸杯,这个时候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没有溢出,从而向学生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种实验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会问:纸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是不是因为水粘住了纸张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式,大胆地将传统的水杯换成漏斗,用橡胶管套住漏斗底端,再用夹子夹住,这个时候将装有水的漏斗倒转后可以发现水仍旧没有落下,教师让学生上来松开夹子,这个时候水会立即下落.这样就能很好地证明纸张没有下落不是因为被粘住的缘故,而是因为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顺应新课改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教师通过不断强化疑问探究教学和强化实验改进探究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1 把握教学目标,发挥实验探究教学作用
探究式物理教学主要是训练两点:一点是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二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出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有兴趣、有想法的题目进行训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1.1 强调以实验为基础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同时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教学中的实验与科学研究一样,在实验性质、实验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能够体现实验活动的探索性与探究性.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技能,这充分遵循了实践是认识事物来源的这一基本规律.
1.2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提出一个实验问题,或者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从而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对照书本的实验内容,照本宣科,给学生一步步演示,缺乏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的过程,并且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都严格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没有一丝创造性可言.学生的任务就是模仿教师演示、或者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探究式实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整个实验探究过程是让学生自己体验科学研究,自主创新,从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方法.整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获得喜悦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 立足教学原则,控制实验探究教学尺度
2.1 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兼顾课堂中所有的学生,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观察每一个学生实验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成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实验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有所进步,保证教学质量.
2.2 坚持培养与激励并行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行培养与鼓励并存的教学方式.学生受到老师的激励与表扬后,会对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且给实验结果进行打分,对得分高、完成实验较好的组给与奖励,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2.3 坚持探究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与学生做实验、学习知识相适应的环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探究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 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3.1 发挥学生主体,做好实验探究引导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部分的效果欠佳,没有很好地达到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落实实验探究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进行地位转换.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教学辅导的角度开展内容讲解,给学生一步一步引导实验的步骤,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了步骤再做实验,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显著.
教师课堂中应把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当前有很多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实验课时间调整之下,教师要运用这种条件,起到物理实验对学生探索思维的激发作用.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概念以及形式上,教师的观念已经得到更新.很多教师认为物理实验教学比过多的理论讲解更有效,学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动手学习上.
3.2 强化疑问探究,利用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许多学生在上物理实验探究课时认为实验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实验不算平时考试的考核,因此上实验课时不专心听讲,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提前设计好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案,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同学的注意力,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这节物理实验探究课,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抛出疑问,引发学生的猜想和对实验结果的关注.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几组小实验,让学生保持着这种好奇心听课.教师可以准备天平等器材,天平的两端放置两种物质,通过改变其中一端物质的状态观察天平是否倾斜.例如,教师在天平两端放置质量一样的冰块,通过加热其中一端的冰块看天平是否发生倾斜,如果打碎其中一端的冰块,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 强化实验改进,实现实验探究能力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还要注重进一步培训与磨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力.强化实验改进探索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领悟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回顾并且分析之前做过的实验,探讨、回顾实验内容,总结分析以往实验器材、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理论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与加强的方法就是强化实验改进教学.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记忆与印象,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同时可以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
例如,“存在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这节实验课,许多教师就是将纸杯接满水,在纸杯上盖上一张纸,迅速倒转纸杯,这个时候让学生观察水杯中的水没有溢出,从而向学生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种实验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会问:纸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是不是因为水粘住了纸张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式,大胆地将传统的水杯换成漏斗,用橡胶管套住漏斗底端,再用夹子夹住,这个时候将装有水的漏斗倒转后可以发现水仍旧没有落下,教师让学生上来松开夹子,这个时候水会立即下落.这样就能很好地证明纸张没有下落不是因为被粘住的缘故,而是因为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顺应新课改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教师通过不断强化疑问探究教学和强化实验改进探究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