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发展”.
考量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应是“学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衡量.因此,数学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三个视角.
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
1.重视思维训练
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思维水平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各种智力活动.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层次和水平上,甚至难以进行.
2.开发学校资源
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并反思,进行选择性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本文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
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习
数学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效果.这样的设计才能取得数学教学的高效益.
1.激发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大胆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有效学习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地学习”;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学习”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学习”为“探究创新学习”;五是变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习”为“在体验中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有着眼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做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主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有味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生成”,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注重精讲精练
所谓“精讲”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递进行、探究性、典型性、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教学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工夫,适当留白,实用高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考量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应是“学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衡量.因此,数学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三个视角.
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
1.重视思维训练
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思维水平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各种智力活动.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层次和水平上,甚至难以进行.
2.开发学校资源
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并反思,进行选择性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本文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
二、从学生学习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习
数学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效果.这样的设计才能取得数学教学的高效益.
1.激发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通过设计合理的启发、评价、矫正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鼓励积极思维,质疑问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大胆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了解题旨,筛选要点,找准目标,恰当表达,深入了解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只有贯彻“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有效学习才有可能.
2.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地学习”;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学习”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学习”为“探究创新学习”;五是变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习”为“在体验中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有着眼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从教师教学看,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做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得主动,学得活泼,轻负担,高质量.
1.目标清晰适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感到没有味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具体,可察,可测,要分层,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2.重视课堂生成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生成”,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注重精讲精练
所谓“精讲”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递进行、探究性、典型性、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教学效果.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工夫,适当留白,实用高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