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丰富交流对象,拓宽交流途径,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交流方法,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及他人的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从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交流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交流运用引导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综观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學生事不关己,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3)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流机会。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创设民主气氛,丰富交流的对象
1、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信赖的学习伙伴。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位置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中来。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学生年龄小,他的想法、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幼稚,教师应当倾听,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宽松、自由的生生交流
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小组、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当然,这种自由交流必须是建立在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争议,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与计算机、教材、社会之间新型的交流
由于教材编写的不断扩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已不仅仅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双向交流,学生不仅能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也能对此进行再思考甚至质疑,进一步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
二、结合多种感官,拓宽交流的途径
数学交流的表达方式有听、说、读、写、做等。因此,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听数学、写数学和做数学的机会。
1、 说数学和听数学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而通过说是展示个性化思维过程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想法。这种数学想法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包括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样,要想从同伴那里获得数学思想,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听取同学的发言。通过思考他人的想法和策略,扩展自己的知识,不断反思、修正自己思维策略,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2、 读数学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数学语言,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小学数学教科书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尤其是在概念课中,由于学生自己概括的概念,不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通过阅读,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3、 写数学和做数学
写数学和做数学并不能单一地认为数学作业,题海大战。这里的写数学是指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困惑、评价和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具有丰富情趣和意义的,有价值的开放型题型,让学生充分体验写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交流的方法
1、主题——研讨
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研讨的范围视需要而定,同桌、小组、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研讨有助于全体同学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交往的能力。研讨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的确定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大胆把握及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围绕主题,学生开展的研讨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类推出新的知识,并举例加以验证,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丰收。这种灵活应变、开放性的研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2、展示——评议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得以广泛应用,这样,学生就有大量的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和发现。将这些实践、探索和发现展示出来,请伙伴共同评议、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因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学生的探索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发现,错误是通向理解的自然阶梯,是走向更高理解水平的中间环节。因此,将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加以评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质疑——辩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说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那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辩论,就是向创新迈出性关键一步。教师要沉住气,善于“踢皮球”,把学生的质疑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之间产生更高水平的交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老师不要简单地作出判决,而是随机生成,组织一场“辩论”赛。这就要求学生要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去揭露对方的矛盾。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地强调却屡不见效的知识点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
5、 优化——访问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现代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同时,有些学困生会因多样化的算法而成了“雾里看花”,从而导致正确率的下降。因此,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使学生对计算从构建事实逐步过渡到提取事实。
如果 “访问”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引入课堂,将给课堂带来动感与鲜活。一方面,孩子们为访问好其他学生,会认真提出问题,并很好地组织语言,力争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简洁,有逻辑性。另一方面,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因被访问而更加认真地回答。这样,孩子们在“访问”与“被访问”中,克服了胆小,不爱动脑筋的毛病,在相互交往和友好的谈话中,弄清了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问题,更加确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同伴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评,对该同学的方法进行互评。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同伴的方法,更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互评后,被评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老师评价: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交流运用引导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综观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學生事不关己,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3)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流机会。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创设民主气氛,丰富交流的对象
1、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信赖的学习伙伴。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位置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等交流中来。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学生年龄小,他的想法、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幼稚,教师应当倾听,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教学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宽松、自由的生生交流
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小组、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当然,这种自由交流必须是建立在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争议,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与计算机、教材、社会之间新型的交流
由于教材编写的不断扩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已不仅仅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双向交流,学生不仅能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也能对此进行再思考甚至质疑,进一步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
二、结合多种感官,拓宽交流的途径
数学交流的表达方式有听、说、读、写、做等。因此,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数学、听数学、写数学和做数学的机会。
1、 说数学和听数学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过程,而通过说是展示个性化思维过程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想法。这种数学想法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包括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同样,要想从同伴那里获得数学思想,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听取同学的发言。通过思考他人的想法和策略,扩展自己的知识,不断反思、修正自己思维策略,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2、 读数学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数学语言,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小学数学教科书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尤其是在概念课中,由于学生自己概括的概念,不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通过阅读,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3、 写数学和做数学
写数学和做数学并不能单一地认为数学作业,题海大战。这里的写数学是指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困惑、评价和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具有丰富情趣和意义的,有价值的开放型题型,让学生充分体验写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交流的方法
1、主题——研讨
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研讨的范围视需要而定,同桌、小组、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研讨有助于全体同学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交往的能力。研讨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的确定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大胆把握及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围绕主题,学生开展的研讨活动,根据已有的知识类推出新的知识,并举例加以验证,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丰收。这种灵活应变、开放性的研讨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2、展示——评议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得以广泛应用,这样,学生就有大量的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和发现。将这些实践、探索和发现展示出来,请伙伴共同评议、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因劳动成果得到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学生的探索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发现,错误是通向理解的自然阶梯,是走向更高理解水平的中间环节。因此,将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加以评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质疑——辩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说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那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辩论,就是向创新迈出性关键一步。教师要沉住气,善于“踢皮球”,把学生的质疑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之间产生更高水平的交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
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老师不要简单地作出判决,而是随机生成,组织一场“辩论”赛。这就要求学生要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去揭露对方的矛盾。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地强调却屡不见效的知识点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
5、 优化——访问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现代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同时,有些学困生会因多样化的算法而成了“雾里看花”,从而导致正确率的下降。因此,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使学生对计算从构建事实逐步过渡到提取事实。
如果 “访问”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引入课堂,将给课堂带来动感与鲜活。一方面,孩子们为访问好其他学生,会认真提出问题,并很好地组织语言,力争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简洁,有逻辑性。另一方面,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因被访问而更加认真地回答。这样,孩子们在“访问”与“被访问”中,克服了胆小,不爱动脑筋的毛病,在相互交往和友好的谈话中,弄清了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问题,更加确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同伴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评,对该同学的方法进行互评。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同伴的方法,更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互评后,被评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老师评价: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