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本论文探讨了当下语文课堂点评的现状以及对策,主张从精心预设、精准运用、精妙活用等几方面着手,让精彩的点评在课堂飞扬。
【关键词】课堂;点评;精心预设;精准运用;精妙活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奔马,寥寥数笔,神韵顿出。无独有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主持人精妙的点评语,使整档节目妙趣横生,精彩不断,给人极大的享受,因而风靡一时。这也许就是郑板桥所说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
由此,笔者想到,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设计的出彩、教学过程的流畅、教学反思的深刻以外,课堂教学点评语更应该成为一门值得思考和倾力打造的艺术。
所谓课堂点评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课堂教学中即时的、情境性的评价语。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极为频繁,运用得当,能有效地点拨、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
可遗憾的是,时下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课堂上,一些老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精神,许多随意性的点评,反倒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教师课堂点评满天飞,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不错”、“很好”、“真棒”等廉价评语充斥着课堂。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学生终归不明白“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教师还在那里沾沾自喜。有一句俗话叫做“好曲子也只有三遍”,如果教师老是用一种腔调点评,其激励功能会大大削弱,也会影响反馈功能的发挥。
由此观之,中学语文课堂点评语,怎一个“好”字了得?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点评语应从“精”字着手,让课堂精彩飞扬。
一、精心预设点评语
在语文大赛的许多课堂上,点評语飞扬着精彩,让人沉醉。老师们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或一语中的点评语,升华着内容、激励着学生、活跃着气氛。听课者在叹服的同时,或许更应该想到,这些精彩点评语的背后,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惊人的教学机智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教师精心备课时的预设。笔者曾参加过多次语文优质课比赛,最初的比赛个人比较注重教学设计流程,然后就开始注重教学环节过渡语,第三阶段特别注重点评语。点评语精彩的课堂是立体的课堂,否则就是平面的课堂,比较呆板,缺乏生气。
本校一位教师参加了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下面是她在语言品析环节预设点评语的一个例子。
(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向风雨挑战的倔强,傲世蔑俗
教师备用点评语: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不同的内容,同样的句式,同样的豁达!
(2)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教师备用点评语: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情景,不同的诗人,同样的悠然!一个“徐行”又让我想起一句诗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属于联引式点评语,它不仅关注内容,关注句式,更关注情感和思想;它不仅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才智,而且教师出口成章,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做了读书方面的榜样。这样的预设苦心孤诣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厚积薄发,便有了生成的智慧,使之成为课堂点评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可见,精心备课,预设点评语是一个积累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对于提高课堂点评的驾驭力,尤为重要。
二、精准运用点评语
点评语的精准是课堂点评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有趣,如何热情洋溢,都是没有意义的。点评语的精准要忌空泛单调,言过其实和颠倒错位,应求准确入微,实事求是,明辨是非。
有些教师常常反复地用“好”、“都很好”、“不对”等评语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是当学生的回答没达到要求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形成一味听从教师的“标准答案”,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课例:
《小狗包弟》课堂的最后,有一个拓展写作的环节:“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当学生回答较好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写作内容和特点这样点评:“有文采”、“有个人的感受” 、“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情感真挚,内容紧贴课文” 、“你的推荐语把我感动了” 、“ 你的推荐事实上是对本文的总结,可见你学有收获,同时也谢谢你替我总结了这一课”……
笔者认为,该授课教师对此环节的点评,可以分两个方面。其一、结合题干和内容要求点评。其二,结合学生答案的艺术手法点评。这样精准的点评,才真正着眼于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引领学生学习。
当然,也有的学生回答不理想。如:有一个学生的推荐语中这样形容文革:“在壮烈的文革时代……”
教师点评1:“你刚才说文革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生:壮烈。(听课老师笑了。学生也感觉不妥。)
教师点评2:壮烈一般形容烈士牺牲。而且文革不是革命年代,那个时代是很悲惨的。我给你改一个词吧,叫“惨烈”如何?
这个片段中,教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学生的错误,并指出了学生错误的原因,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答案,令人信服,把学生的思维和激情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精妙活用点评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充分说明教师精妙的点评对学生课堂效率的“权威性”。教师精妙的点评和引导,往往会激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呈现出一场思维的盛宴。笔者执教《斑羚飞渡》时有这样的课例: 师:斑羚们是如何飞渡自救的呢?现在请同学们饱含感情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去感受那一个瞬间。请用“这是一个 的瞬间,我从 感受到了。”的句式表达出来。
女生: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瞬间,我从……中感受到了。(生找出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诵)
师:(发现举手的全是女生)“看来粗枝大叶的帅哥们很少去发现细微的瞬间啊,这可不行,要胆大心细才好。” 此时,个别男生跃跃欲试。
师:(扫视全场,突然发现坐在第一排边上的一个男生接触到教师的目光之后,慌忙低下头。教师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刚才那位同学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瞬间,我相信,你一定能创造奇迹。”
男生:(很快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悲惨的瞬间,我从……中感受到了。(语句读得不太好)
师:说得好,这是一个悲惨的瞬间,但悲惨的情感还读的不够。老师先起个头,你跟着老师读,好吗?
男生跟着老师读,读完之后自己再一次,声音响亮了,也有感情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一种精神”朗读时,这个男生主动站起来朗诵,效果非常好。
师:老师被斑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被你有感情的朗读深深打动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朗读方法吗?
男生:我在朗读时想象这一句所表现的画面,我自己被这样的画面感动了。
师:想象画面,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有情有味地朗读,这是朗诵的要诀之一。
这一课例,笔者主要运用了启发性点评——启发全体男生举手回答问题;激励性点评——用“创造奇迹”激励那个胆怯的男生;欣赏性点评——对男生的朗诵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总结性点评——对朗诵方法的总结,也有对学生的赞扬。这一课例,既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引领,更有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启发。正如巴班斯基所讲述的:用多种颜色来设色,将会使教学过程这幅图画显得更加美丽。
总之,高效的课堂点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一定得“目中有生” 、“胸中有书” 、“心中有文”。“目中有生”点评时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胸中有书”点评时方能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心中有文”点评时才能紧扣文本,游刃有余。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狠练基本功,用好课堂这一平台,用精彩的点评,去沟通情感,传播知识,开启智慧,培養能力,引领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
(编辑:毕力中)
【关键词】课堂;点评;精心预设;精准运用;精妙活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奔马,寥寥数笔,神韵顿出。无独有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主持人精妙的点评语,使整档节目妙趣横生,精彩不断,给人极大的享受,因而风靡一时。这也许就是郑板桥所说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
由此,笔者想到,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除了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设计的出彩、教学过程的流畅、教学反思的深刻以外,课堂教学点评语更应该成为一门值得思考和倾力打造的艺术。
所谓课堂点评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课堂教学中即时的、情境性的评价语。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极为频繁,运用得当,能有效地点拨、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
可遗憾的是,时下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课堂上,一些老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精神,许多随意性的点评,反倒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教师课堂点评满天飞,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不错”、“很好”、“真棒”等廉价评语充斥着课堂。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学生终归不明白“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教师还在那里沾沾自喜。有一句俗话叫做“好曲子也只有三遍”,如果教师老是用一种腔调点评,其激励功能会大大削弱,也会影响反馈功能的发挥。
由此观之,中学语文课堂点评语,怎一个“好”字了得?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点评语应从“精”字着手,让课堂精彩飞扬。
一、精心预设点评语
在语文大赛的许多课堂上,点評语飞扬着精彩,让人沉醉。老师们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或一语中的点评语,升华着内容、激励着学生、活跃着气氛。听课者在叹服的同时,或许更应该想到,这些精彩点评语的背后,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惊人的教学机智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教师精心备课时的预设。笔者曾参加过多次语文优质课比赛,最初的比赛个人比较注重教学设计流程,然后就开始注重教学环节过渡语,第三阶段特别注重点评语。点评语精彩的课堂是立体的课堂,否则就是平面的课堂,比较呆板,缺乏生气。
本校一位教师参加了市优质课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下面是她在语言品析环节预设点评语的一个例子。
(1)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向风雨挑战的倔强,傲世蔑俗
教师备用点评语: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不同的内容,同样的句式,同样的豁达!
(2)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教师备用点评语: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情景,不同的诗人,同样的悠然!一个“徐行”又让我想起一句诗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属于联引式点评语,它不仅关注内容,关注句式,更关注情感和思想;它不仅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才智,而且教师出口成章,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做了读书方面的榜样。这样的预设苦心孤诣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厚积薄发,便有了生成的智慧,使之成为课堂点评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可见,精心备课,预设点评语是一个积累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对于提高课堂点评的驾驭力,尤为重要。
二、精准运用点评语
点评语的精准是课堂点评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有趣,如何热情洋溢,都是没有意义的。点评语的精准要忌空泛单调,言过其实和颠倒错位,应求准确入微,实事求是,明辨是非。
有些教师常常反复地用“好”、“都很好”、“不对”等评语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是当学生的回答没达到要求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形成一味听从教师的“标准答案”,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课例:
《小狗包弟》课堂的最后,有一个拓展写作的环节:“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当学生回答较好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写作内容和特点这样点评:“有文采”、“有个人的感受” 、“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情感真挚,内容紧贴课文” 、“你的推荐语把我感动了” 、“ 你的推荐事实上是对本文的总结,可见你学有收获,同时也谢谢你替我总结了这一课”……
笔者认为,该授课教师对此环节的点评,可以分两个方面。其一、结合题干和内容要求点评。其二,结合学生答案的艺术手法点评。这样精准的点评,才真正着眼于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引领学生学习。
当然,也有的学生回答不理想。如:有一个学生的推荐语中这样形容文革:“在壮烈的文革时代……”
教师点评1:“你刚才说文革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生:壮烈。(听课老师笑了。学生也感觉不妥。)
教师点评2:壮烈一般形容烈士牺牲。而且文革不是革命年代,那个时代是很悲惨的。我给你改一个词吧,叫“惨烈”如何?
这个片段中,教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学生的错误,并指出了学生错误的原因,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答案,令人信服,把学生的思维和激情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精妙活用点评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充分说明教师精妙的点评对学生课堂效率的“权威性”。教师精妙的点评和引导,往往会激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呈现出一场思维的盛宴。笔者执教《斑羚飞渡》时有这样的课例: 师:斑羚们是如何飞渡自救的呢?现在请同学们饱含感情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去感受那一个瞬间。请用“这是一个 的瞬间,我从 感受到了。”的句式表达出来。
女生: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瞬间,我从……中感受到了。(生找出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诵)
师:(发现举手的全是女生)“看来粗枝大叶的帅哥们很少去发现细微的瞬间啊,这可不行,要胆大心细才好。” 此时,个别男生跃跃欲试。
师:(扫视全场,突然发现坐在第一排边上的一个男生接触到教师的目光之后,慌忙低下头。教师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刚才那位同学说,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瞬间,我相信,你一定能创造奇迹。”
男生:(很快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悲惨的瞬间,我从……中感受到了。(语句读得不太好)
师:说得好,这是一个悲惨的瞬间,但悲惨的情感还读的不够。老师先起个头,你跟着老师读,好吗?
男生跟着老师读,读完之后自己再一次,声音响亮了,也有感情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一种精神”朗读时,这个男生主动站起来朗诵,效果非常好。
师:老师被斑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被你有感情的朗读深深打动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朗读方法吗?
男生:我在朗读时想象这一句所表现的画面,我自己被这样的画面感动了。
师:想象画面,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有情有味地朗读,这是朗诵的要诀之一。
这一课例,笔者主要运用了启发性点评——启发全体男生举手回答问题;激励性点评——用“创造奇迹”激励那个胆怯的男生;欣赏性点评——对男生的朗诵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总结性点评——对朗诵方法的总结,也有对学生的赞扬。这一课例,既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引领,更有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启发。正如巴班斯基所讲述的:用多种颜色来设色,将会使教学过程这幅图画显得更加美丽。
总之,高效的课堂点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一定得“目中有生” 、“胸中有书” 、“心中有文”。“目中有生”点评时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胸中有书”点评时方能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心中有文”点评时才能紧扣文本,游刃有余。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狠练基本功,用好课堂这一平台,用精彩的点评,去沟通情感,传播知识,开启智慧,培養能力,引领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