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阅读意义重大,但目前高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探索名著阅读的多种途径,包括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等。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实意义 途径
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又在附录中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部,这表明强化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的趋势不可阻挡。但目前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文学名著)数量、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我校这类三级达标中学文学名著阅读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文学名著阅读的开展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
如今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刷制品和网络资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对是非真假的判断力还有待提高。其中就以我校高中部语文学科期初的一次调查为例,结果令人吃惊: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0%,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20%,主要指《红楼梦》、《三国演义》;太难了看不懂的占5%,主要指一些外国名著,尤其是俄罗斯作品;其他占一小部分,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且大多是女生。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名著,这其中的确蕴藏着不少令人沉思的问题。
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我校许多学生课外阅读极少,视野狭小,知识贫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多数学生读名著完全出于高考的压力,迫于无奈,并非想从名著中学到什么;浮光掠影——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多数学生从书店买《名著阅读指要》或相关的口袋书,读一些题目,了解故事大概;轻松愉悦——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如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网络书刊。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已经走入低谷,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深切关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这样背景下,我校高中语文组于2008年秋季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
二、探索名著阅读的多种途径
1.首先是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天争取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对于名著不能平均施力,一个时间只能死啃一本,更不要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是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笨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啃一本是一本,神定气稳地反复咀嚼。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中学生的名著。选择的依据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高考”或者“有助于学习语文”,应该多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帮助孩子选择名著需考虑因素应包括:一是学生年龄,高中生与初中生生理心理的成熟度不同,他们读的名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初中生可以读充满奇幻想象的《西游记》却不适合读笔触沉重的《红楼梦》。二是生活经历,比如离家求学的人容易接受关于亲情的作品(如《简·爱》),经历挫折的人对反映苦难、揭露现实的作品往往有共鸣(如《复活》、《茶花女》)。三是阅读水平,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可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高的,向他们推荐外国作品、鲁迅作品、《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对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一般的,向他们推荐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这样做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水平,学生乐读,各有所得。
3.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课内阅读要以精读指导学生为主,对课外阅读以泛读指导为主。泛读时可以指导作一些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阅读心语,让学生注重课外积累,多一些成就感。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教师要根据书籍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对长篇小说宜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宜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诗歌、散文宜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对知识性文章宜选用精读法。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指导有方。
4.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式。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如《红楼梦》人物的判词、诗句等;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如《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会情景、王熙凤的言谈举止等;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如《三国演义》中各种精彩的场面描写及人物的对话。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5.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演课本剧等形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三国演义》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三国人物×××”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三国人物的‘智与勇’”为题的读书辩论会。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还使那些原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场”的影响,产生共鸣,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总之,在开展课题“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实践二年,收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读了大量名著,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量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不断增强,写作水平也整体提高了。由此,我们不由得要深情地说: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可以结题,但名著的开发与阅读将继续进行!我们要继续努力引导学生认识名著、走近大师,让大量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经典融入学生成长的骨髓,植入学生渴求的灵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实意义 途径
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又在附录中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部,这表明强化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的趋势不可阻挡。但目前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文学名著)数量、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我校这类三级达标中学文学名著阅读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文学名著阅读的开展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
如今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刷制品和网络资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对是非真假的判断力还有待提高。其中就以我校高中部语文学科期初的一次调查为例,结果令人吃惊:喜欢看但没有时间看的占50%,太长了、看起来很吃力的占20%,主要指《红楼梦》、《三国演义》;太难了看不懂的占5%,主要指一些外国名著,尤其是俄罗斯作品;其他占一小部分,选择很受欢迎的仅占15%,且大多是女生。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名著,这其中的确蕴藏着不少令人沉思的问题。
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我校许多学生课外阅读极少,视野狭小,知识贫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起码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原生态的阅读中明显存在三大倾向:急功近利——为了应付考试,多数学生读名著完全出于高考的压力,迫于无奈,并非想从名著中学到什么;浮光掠影——为了获取信息,而阅读一些短、平、快的“文化快餐”,多数学生从书店买《名著阅读指要》或相关的口袋书,读一些题目,了解故事大概;轻松愉悦——为了消遣,阅读娱乐性强但缺少历史厚重和人文品性的书刊,如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网络书刊。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已经走入低谷,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深切关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这样背景下,我校高中语文组于2008年秋季成功申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
二、探索名著阅读的多种途径
1.首先是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天争取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对于名著不能平均施力,一个时间只能死啃一本,更不要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是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笨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啃一本是一本,神定气稳地反复咀嚼。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册。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中学生的名著。选择的依据不应该仅仅是“为了高考”或者“有助于学习语文”,应该多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书籍。帮助孩子选择名著需考虑因素应包括:一是学生年龄,高中生与初中生生理心理的成熟度不同,他们读的名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初中生可以读充满奇幻想象的《西游记》却不适合读笔触沉重的《红楼梦》。二是生活经历,比如离家求学的人容易接受关于亲情的作品(如《简·爱》),经历挫折的人对反映苦难、揭露现实的作品往往有共鸣(如《复活》、《茶花女》)。三是阅读水平,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可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高的,向他们推荐外国作品、鲁迅作品、《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对阅读目的、境界层次和阅读水平一般的,向他们推荐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这样做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水平,学生乐读,各有所得。
3.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课内阅读要以精读指导学生为主,对课外阅读以泛读指导为主。泛读时可以指导作一些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阅读心语,让学生注重课外积累,多一些成就感。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教师要根据书籍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对长篇小说宜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宜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诗歌、散文宜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对知识性文章宜选用精读法。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指导有方。
4.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式。积累是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如《红楼梦》人物的判词、诗句等;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如《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会情景、王熙凤的言谈举止等;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如《三国演义》中各种精彩的场面描写及人物的对话。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5.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可以互相探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智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同时,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报告会,演课本剧等形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三国演义》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三国人物×××”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三国人物的‘智与勇’”为题的读书辩论会。课外阅读中的合作与交流,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还使那些原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场”的影响,产生共鸣,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总之,在开展课题“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实践二年,收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读了大量名著,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量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不断增强,写作水平也整体提高了。由此,我们不由得要深情地说: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可以结题,但名著的开发与阅读将继续进行!我们要继续努力引导学生认识名著、走近大师,让大量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经典融入学生成长的骨髓,植入学生渴求的灵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