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统编本三上》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gsdf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童话”这个主题,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本课教学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发展想象能力,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备课前,教师可围绕以下要点研读教材。
  1.认清课型
  统编本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那一定会很好》就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
  2.领会意图
  (1)凸显导语要素。第三单元的导语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那一定会很好》以丰富的想象,塑造了努力成就自己、一心服务他人的生动有趣的大树形象,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体现了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
  (2)凸显单元整合。《那一定会很好》与《去年的树》都是童话体裁,想象丰富,且都讲述了与“树” 相关的故事。编者在文前的导学中所作的“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阅读提示,主要希望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童话的文体特点。
  (3)凸显课程标准。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其一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而课文中“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的导读提示,则进一步为学生默读课文指引了思考方向,是教材贯彻课标的具体设计。
  3.把握主题
  (1)浅层体验。从文字表面来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努力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分别做成手推车、椅子和木地板的经过,说明木材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用途。这样一条“成长与发展”的主线,学生在初读感知后,都可以轻松归纳出来。这便是对课文内容的浅层解读。
  (2)深层感悟。课题中一个“那”字是大树经历的一次又一次“自我牺牲”,这本应是痛苦的过程;“一定会很好”却是这个变化过程中,大树一次又一次的快乐感受。这一感受恰恰来自于甘于为人们奉献,从而实现自己愿望的美好。这条线是隐于文字背后的,是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深层感悟后获得的。同样一个文本,不同的学生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质疑问难,导入新课
  “那一定会很好”,是课题,是树在各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内心愿望。课始,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 “看到题目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提问质疑问难,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理清故事发展线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正音入调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生必做的功课,即使是略读课文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的朗读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为提高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设计以下四种教学方式:
  1.辨一辨:缩 吱 拆 茎
  (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比一比:经—茎 堆—推 折—拆(区分形近字)
  3.加一加:“纟 宿=缩”“奴 力=努”“口 支=吱”
  4.猜一猜:“一日”—“旧”
  在正音认形之后,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组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直至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围绕课始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以锻炼其阅读能力。
  根据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学情,教师可分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步,默读课文,将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第二步,默讀课文,寻找表格中所列问题的答案,为学生阅读思考提供适当的凭借,如表1。
  在学生两次默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体现教材关于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落实阅读提示提出的要求。阅读思考重在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对答题的质量不作过高要求。
  四、联系比较,初识童话
  第三单元的导语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在单元“习作”中又安排了“我来编童话”的练习,在“语文园地”里还归纳了浅显的关于童话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初步体会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故事具有想象丰富、曲折离奇的共同特点。至于不同之处,能够有所感受就行,例如《去年的树》主要是人物“会说话”,《那一定会很好》主要是人物“有思想”,而且是按照人的一生来写树的历程等。
  作业设计
  找一本童话书,如《安徒生童话》《稻草人》等,读读其中的童话故事,读后将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兴趣。  2.借助本次练习,懂得请别人帮忙时要会用礼貌用语。  3.在交际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生活中互助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1.创设情境。  上课前,老师抱着批改过的作业本走上讲台,然后左右寻找,呈焦虑状。  (1)引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师:糟糕,我的眼镜呢?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
语言文字虽是抽象的符号,但却来自生活。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一个个词语在生活的情境中,在大千世界里闪动着,它们蕴含着形象意义和情感色彩。孩子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离不开他们的经验,更离不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但是,当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封闭的:黑板上识字,课本上阅读,作文本上习作;课复一课,孩子就被关在小小的教室里。这种从符号到符号,从概念到概念的封闭课堂远离了多彩的生活,切断了认识的源头,符号与生活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复习:小魔方,大魔力。  同学们,自从在拼音王国历险以来,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字母朋友,你还记得它们吗?它们就藏在这个小小的魔方里,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同桌合作轮流投掷并大声读出来。  3.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拼音王国,我们又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赶紧出发吧!  二、利用情境,正确认读  1.火眼金睛认朋友。(出示课本46页情境图)同学们
《带刺的朋友》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适合中年段学生阅读、学习。两位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之后,體会统编本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中年段阅读教学旨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比较集中,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一、整合生字教学方法,形成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课标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包括“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等要点。两位教师针对识字、写字
《观潮》:“天下奇观”如何“观”  词典中,“观”有几种解释: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则是景象的意思。笔者的标题“‘天下奇观’如何‘观’”,这里则是怎么从文本中读出天下奇观的意思。文本语言是文字的组合与排序,看似已成固定,但本文作者却在努力地不断“切换”视角,让我们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受天下奇观带给我们的震撼与难忘。  在人与潮的切换中观“奇观”,课文当然会将钱塘江大潮进行浓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梳理、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认识生字,探索偏旁的秘密,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收集新词,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拓展理解词语原有含义和新的含义,进行积累。  4.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诵读并理解《江畔独步寻花》,拓展阅读,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前段时间,我布置班上学生写了一篇人物外貌描写片段,收上来一统计,我发现了15双水汪汪的大眼睛、9对月牙儿似的眉毛、18张樱桃小嘴……  究其原因,学生的习作生了病——条件反射病。一说眉毛,就想到弯弯的,像月牙;一说眼睛,就想到水汪汪的,像黑葡萄;一说嘴巴,就想到小小的,像  樱桃。  怎么办?有一天我无意发现了女儿极爱读的一本书——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书中有一个调皮捣蛋的朱(智)多
第一课时  一、看图知“秋”,引入课题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课文插图中是什么季节呢?(板书“秋天”,带拼音。)  2.拼读、识记“秋”字,并为“秋”字组词。  3.出示“秋”字的字体演变,从而加深对“秋”字的理解和认识。  4.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识“自然段”。  (1)出示课文内容,和儿歌对比,找不同之处。  (2)认识自然段,出示《数自然段》儿歌。  数
“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由此,朱光潜先生提出了写作的“疵、稳、醇、化”四境之说。  的确,一个人的文学性写作能力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有人认为,实践出真知,只要坚持写,写着写着就能提升写作能力了。这话似乎不无道理。然而,细度之下,又觉不全妥帖。仅仅坚持多写,还不行,这样可能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未必能够进入文学
作文的常识不高深,很普通,但每个老师都必须了解它、尊重它,教学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叶圣陶先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们景仰的一代宗师。在我看来,他有关作文教学的论述和实践都是在阐述作文的常识是什么,都是在强调坚守常识的重要性。  一、作文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  提到作文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作文“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这些问题很重要,但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