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考不考地理,为了追求升学率,好多初中地理课形同虚设,学生的地理基础弱;我校是一所职业高中,生源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现象严重,使高中地理教学举步维艰。如何走出教学困境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最大难题。
一、 非智力因素是什么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从广义上来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情感、兴趣、意志和性格。
二、 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非智力因素可促进智力发展
非智力因素能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能维持和调节其心理活动,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心境。非智力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之体验到智力活动的喜悦和激情,从而促使和强化智力发展。
2.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
当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除了智力特别优秀的所谓“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儿”外,绝大多数人在智力水平上无很大差异。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成功的主要因素中,智商因素只占20%。因此,对于一切智力正常的人来说,决定其创造性水平高低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美国心理学者视倍里和北师大教授丛立新都做过类似的研究,其结果是一致的:在环境、教育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 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中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独立的个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评价能力,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地理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突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绪兴奋,跃跃欲试。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积极地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如气候、地形等是高中学生最头痛的章节,教师可设置悬念:为什么我国“神五”,“神六”发射选择在酒泉的秋冬季节,而回收舱着陆地点却选在内蒙古草原?“蜀犬吠日”怎么解释等。教师要留心收集古今中外实际生产生活、军事、科技等有关的故事、时事、案例、成语、谚语、诗歌等知识,并适时地补充到课堂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小组合作式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这种群体来往中得到展现和发展。在教学中,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互动,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 1>2”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式学习应成为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和教学形式。
3. 采用“成功教学法”,整合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为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出发,采用“低、小、多,快”式的成功教学法。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起点时要科学可行,不能过高,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权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编制适应学生起点的测试,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即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三,课堂活动多,反馈快,气氛活跃,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使动机、兴趣、情感等各种积极因素得到了有效整合。
4. 开展地理活动,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促进远景动机和意志力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篇、技能篇和研究性的课题开展地理活动,如观察月相,测算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进行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有利于增强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地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地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可有效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智力水平差异不大,决定其学习好坏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信阳市第六职业高中)
一、 非智力因素是什么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从广义上来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情感、兴趣、意志和性格。
二、 为什么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非智力因素可促进智力发展
非智力因素能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能维持和调节其心理活动,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心境。非智力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之体验到智力活动的喜悦和激情,从而促使和强化智力发展。
2.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
当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除了智力特别优秀的所谓“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儿”外,绝大多数人在智力水平上无很大差异。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彼得·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成功的主要因素中,智商因素只占20%。因此,对于一切智力正常的人来说,决定其创造性水平高低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美国心理学者视倍里和北师大教授丛立新都做过类似的研究,其结果是一致的:在环境、教育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 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中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独立的个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评价能力,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地理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突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绪兴奋,跃跃欲试。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积极地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如气候、地形等是高中学生最头痛的章节,教师可设置悬念:为什么我国“神五”,“神六”发射选择在酒泉的秋冬季节,而回收舱着陆地点却选在内蒙古草原?“蜀犬吠日”怎么解释等。教师要留心收集古今中外实际生产生活、军事、科技等有关的故事、时事、案例、成语、谚语、诗歌等知识,并适时地补充到课堂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小组合作式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这种群体来往中得到展现和发展。在教学中,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互动,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 1>2”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式学习应成为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和教学形式。
3. 采用“成功教学法”,整合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为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出发,采用“低、小、多,快”式的成功教学法。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起点时要科学可行,不能过高,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要求教师权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编制适应学生起点的测试,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即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第三,课堂活动多,反馈快,气氛活跃,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使动机、兴趣、情感等各种积极因素得到了有效整合。
4. 开展地理活动,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促进远景动机和意志力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结合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篇、技能篇和研究性的课题开展地理活动,如观察月相,测算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进行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有利于增强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地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地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可有效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智力水平差异不大,决定其学习好坏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信阳市第六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