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阅读为孩子开启了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阅读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高尚的情感;阅读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的意义。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需要呢?
策略一:造势,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
读书贵在氛围。古韵悠悠、书声琅琅、书香飘飘,是理想中的氛围,引领孩子在文化长河中漫游洄溯,与一位位文人墨客深情对话,让阅读与陶治随时随地发生……于是,我尝试从“教室文化”“书市文化”“诵读文化”三方面营造读书的氛围。
1.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营造教室文化首当其冲。走进我们的教室,一进门,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黑板正上方贴着古色古香的标语“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左面的墙上书写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右面的墙上是别具一格的“唐诗轩”、“宋词阁”、“名人苑”“童话斋”……每一堵墙、每一根廊柱,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语文,师生们沐浴在这样的氛围里,所见所读皆为名诗佳句,这无疑是最好的熏陶和感染。
2.诵读文化。《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经久不衰的经典。长期以来,对传统的丢弃,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飘零、浮躁。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氛围,把孩子们的目光牵引到经典诗文美丽的四周,让孩子把精神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书乐,乐读书,学生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策略二:助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贵在坚持。有效的阅读指导,丰富的读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实践中,我依托课堂、立足活动、评价激励、家校联系,为孩子的书海之旅保驾护航!下面我选取实践中的若干片段与大家分享。
1.资源共享,让书“漂”起来。“漂书”就是图书漂流。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押金,书友在自己的书上贴上“漂流”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让漂书的主人细心选出自己打算“漂”的书籍,制作漂书卡,写上“传漂人xxx”,想看此书的人签上“受漂人xxx”。这样,一方面避免书的丢失和损伤,另一方面,书在许多人的手中和心中“漂”过,孩子们共享着友谊与快乐,传递着知识和信息。
从三年级起,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5本以上的课外书,并要求他们写导读语和读书感言,让“漂书”活动成为他们快乐交流的平台。
2.美丽圈套,让学生“跳”进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呢?
(1)欲取姑与法:杂志一般价格便宜,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接受,所以,我首先把选择比较便宜的《小学生语文》低段注音版拿到班级中,利用晨读给学生们读了杂志中间的几篇文章,下课铃声虽然响起来了,但是学生们纷纷要求我继续读下去,这时候我并不急于给他们读文章,而是请他们自己去购买杂志看。几天后,班上果然出现了几本《小学语文》杂志。从此以后,我还相继拿出《小学优秀作文起步》注音版、《中国少年儿童》等杂志,开始我的晨读朗读……坚持了数月,有部分孩子在杂志出版时,就能自己购买拿来给我看了。
(2)自投罗网法:为了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让他们感受静心读书的乐趣。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我让学生做书面作业,而我则带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讲桌边津津有味地看。学生作业完成后,我还给他们讲讲书中精彩的故事,自己读书的感受等等。几次后,几个学生于是“抗议”了,他们要为自己争取看书的权利。我再用一反间计,很多学生就开始争取自己的看书权利了,于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每天中午就变成了“课外阅读专用时间”。
(3)爱屋及乌法:如何让学生阅读有用的书?润物细无声胜过老师强行的规定。我班的学生很喜欢我,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也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我,所以我在阅读时间经常有意识地带上学校图书室里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经典美文等类书(一月一类书)到班级中间去。果然不出所料,往往在几天后,班级中就会有多学生都会上学校图书室借阅我看的那类书。他们还会和我比试,谁看得多,记得多。
3.巧设“圈套”,让学生“钻”起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教学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那么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加强课外智慧阅读。“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收不到实效。因此,必须开展“故事会”、“荐书会”、“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现在,我班很多学生子都喜欢上了读书,我在心里也暗暗开心。我想,只要老师肯动脑子,对孩子们耍点“花招”,巧妙设计一些“圈套”,他们会非常乐意“上套”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引领孩子步入智慧阅读的殿堂。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让阅读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让阅读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
作者单位:施 琳,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傅宏伟,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策略一:造势,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
读书贵在氛围。古韵悠悠、书声琅琅、书香飘飘,是理想中的氛围,引领孩子在文化长河中漫游洄溯,与一位位文人墨客深情对话,让阅读与陶治随时随地发生……于是,我尝试从“教室文化”“书市文化”“诵读文化”三方面营造读书的氛围。
1.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营造教室文化首当其冲。走进我们的教室,一进门,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黑板正上方贴着古色古香的标语“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左面的墙上书写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右面的墙上是别具一格的“唐诗轩”、“宋词阁”、“名人苑”“童话斋”……每一堵墙、每一根廊柱,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语文,师生们沐浴在这样的氛围里,所见所读皆为名诗佳句,这无疑是最好的熏陶和感染。
2.诵读文化。《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经久不衰的经典。长期以来,对传统的丢弃,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飘零、浮躁。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氛围,把孩子们的目光牵引到经典诗文美丽的四周,让孩子把精神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书乐,乐读书,学生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策略二:助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贵在坚持。有效的阅读指导,丰富的读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实践中,我依托课堂、立足活动、评价激励、家校联系,为孩子的书海之旅保驾护航!下面我选取实践中的若干片段与大家分享。
1.资源共享,让书“漂”起来。“漂书”就是图书漂流。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押金,书友在自己的书上贴上“漂流”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让漂书的主人细心选出自己打算“漂”的书籍,制作漂书卡,写上“传漂人xxx”,想看此书的人签上“受漂人xxx”。这样,一方面避免书的丢失和损伤,另一方面,书在许多人的手中和心中“漂”过,孩子们共享着友谊与快乐,传递着知识和信息。
从三年级起,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5本以上的课外书,并要求他们写导读语和读书感言,让“漂书”活动成为他们快乐交流的平台。
2.美丽圈套,让学生“跳”进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使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呢?
(1)欲取姑与法:杂志一般价格便宜,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接受,所以,我首先把选择比较便宜的《小学生语文》低段注音版拿到班级中,利用晨读给学生们读了杂志中间的几篇文章,下课铃声虽然响起来了,但是学生们纷纷要求我继续读下去,这时候我并不急于给他们读文章,而是请他们自己去购买杂志看。几天后,班上果然出现了几本《小学语文》杂志。从此以后,我还相继拿出《小学优秀作文起步》注音版、《中国少年儿童》等杂志,开始我的晨读朗读……坚持了数月,有部分孩子在杂志出版时,就能自己购买拿来给我看了。
(2)自投罗网法:为了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让他们感受静心读书的乐趣。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我让学生做书面作业,而我则带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讲桌边津津有味地看。学生作业完成后,我还给他们讲讲书中精彩的故事,自己读书的感受等等。几次后,几个学生于是“抗议”了,他们要为自己争取看书的权利。我再用一反间计,很多学生就开始争取自己的看书权利了,于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每天中午就变成了“课外阅读专用时间”。
(3)爱屋及乌法:如何让学生阅读有用的书?润物细无声胜过老师强行的规定。我班的学生很喜欢我,关注我的一举一动,也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着我,所以我在阅读时间经常有意识地带上学校图书室里的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经典美文等类书(一月一类书)到班级中间去。果然不出所料,往往在几天后,班级中就会有多学生都会上学校图书室借阅我看的那类书。他们还会和我比试,谁看得多,记得多。
3.巧设“圈套”,让学生“钻”起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教学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那么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加强课外智慧阅读。“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收不到实效。因此,必须开展“故事会”、“荐书会”、“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现在,我班很多学生子都喜欢上了读书,我在心里也暗暗开心。我想,只要老师肯动脑子,对孩子们耍点“花招”,巧妙设计一些“圈套”,他们会非常乐意“上套”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引领孩子步入智慧阅读的殿堂。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让阅读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让阅读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
作者单位:施 琳,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傅宏伟,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