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安徽中考語文试卷延续了2015年的风格,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既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又突出语文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的第一大题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从工具性出发,与人文性相会。以下就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逐题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第1题:重视语文积累,书写准确规范
第1小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内容上诗文并重,形式上继续采用“8选6”,给考生选择的空间。
名句默写是安徽省中考语文的试卷的第一题,属于考纲要求A类层次,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2016年的命题取自《出师表》、《次北固山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篇目,以及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难度较为适中。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
2.书写不规范。书写时偏旁混用、乱用,随意增减汉字笔画,或随意连笔造成偏旁部首辨识不清。
3.答题位置不正确。考题要求“任选6句作答”,考生未将答案填写在正确的位置。
4.低级错误。如整诗默写时,诗题与诗句张冠李戴;审题不清;前后诗句顺序颠倒等。
教学建议:
1.大力纠正错别字。重视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词的书写,学会“以义定形”。
2.日常训练规范书写、规范涂改。
3.复习时要加强对诗文意义的理解,切不可死记硬背。
二、小语段阅读:夯实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第2小题“小语段阅读”仍然是对字词形、音、义的考查,在字典的帮助下,难度不大。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也比较常见。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如“不‘an’世事”不知选“黯、谙、暗”中哪一个。
2.反问句的意思弄反了。如将“作为一座山,这难道是它的本分?”改成“它的本分不正是作为一座山吗?”
教学建议: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的夯实,句式转换要多练习,设问、反问、疑问等概念要明晰。
三、名著阅读:重视中外经典名著,组织有深度的共同阅读
第3小题“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两小题”,涉及作品名、人物、情节等,既考查对局部内容的深度阅读,又考查对整部书的广泛阅读。有效规避“浅阅读”、“伪阅读”的倾向。
今年中国名著考查《水浒传》,涉及“火烧草料场”这个情节,其中关键人物是林冲。另一部名著是今年才加入中考大纲的名著《海底两万里》。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对名著浅阅读,一知半解。
2.对人物名称、绰号记忆不清。
教学建议:课外阅读积累,单靠学生是不够的。老师要组织共读活动,对名著作深入阅读。
四、综合运用: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学语文
第4小题“语文综合运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年试卷中最有可能创新和变化之处。2016年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第(1)题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用比喻或者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一则宣传语。
本题可用对偶句,做到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即可。如“共学环境保护法,同做城市维护人”;也可用比喻,如“《环保法》是我们家园的守护神”。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仔细。
2.惯性思维,凭经验答题。
3.比喻不当,信马由缰。
4.似是而非。
(二)第(2)题
【A】句“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不合逻辑,应删去“没有”;
【B】句“同学们……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搭配不当。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理解能力差。
2.对病句类型不熟悉。
教学建议:
1.常用修辞,要会辨析,会运用。
2.对于病句修改,平时不忽视,复习时要侧重。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三)第(3)小题
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涉及药物服用的方法,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答案需注意四点要素:称谓、服药时间、具体用量、次数。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缺少称谓。
2.药物用量没说清楚。
3.服药时间未明确交代。
4.写成说明文,生硬啰嗦。
5.运用书面语,不符合人物身份。
教学建议:
1.明确概念,“口语交际”要用口语。
2.创设情景,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综上所述,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重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考查学业水平的同时,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引导着语文教学向更活、更深、更广、更有文化内蕴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研室)
试卷的第一大题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从工具性出发,与人文性相会。以下就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逐题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第1题:重视语文积累,书写准确规范
第1小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内容上诗文并重,形式上继续采用“8选6”,给考生选择的空间。
名句默写是安徽省中考语文的试卷的第一题,属于考纲要求A类层次,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2016年的命题取自《出师表》、《次北固山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篇目,以及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难度较为适中。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
2.书写不规范。书写时偏旁混用、乱用,随意增减汉字笔画,或随意连笔造成偏旁部首辨识不清。
3.答题位置不正确。考题要求“任选6句作答”,考生未将答案填写在正确的位置。
4.低级错误。如整诗默写时,诗题与诗句张冠李戴;审题不清;前后诗句顺序颠倒等。
教学建议:
1.大力纠正错别字。重视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词的书写,学会“以义定形”。
2.日常训练规范书写、规范涂改。
3.复习时要加强对诗文意义的理解,切不可死记硬背。
二、小语段阅读:夯实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第2小题“小语段阅读”仍然是对字词形、音、义的考查,在字典的帮助下,难度不大。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也比较常见。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如“不‘an’世事”不知选“黯、谙、暗”中哪一个。
2.反问句的意思弄反了。如将“作为一座山,这难道是它的本分?”改成“它的本分不正是作为一座山吗?”
教学建议: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的夯实,句式转换要多练习,设问、反问、疑问等概念要明晰。
三、名著阅读:重视中外经典名著,组织有深度的共同阅读
第3小题“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两小题”,涉及作品名、人物、情节等,既考查对局部内容的深度阅读,又考查对整部书的广泛阅读。有效规避“浅阅读”、“伪阅读”的倾向。
今年中国名著考查《水浒传》,涉及“火烧草料场”这个情节,其中关键人物是林冲。另一部名著是今年才加入中考大纲的名著《海底两万里》。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对名著浅阅读,一知半解。
2.对人物名称、绰号记忆不清。
教学建议:课外阅读积累,单靠学生是不够的。老师要组织共读活动,对名著作深入阅读。
四、综合运用: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学语文
第4小题“语文综合运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年试卷中最有可能创新和变化之处。2016年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第(1)题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用比喻或者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一则宣传语。
本题可用对偶句,做到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即可。如“共学环境保护法,同做城市维护人”;也可用比喻,如“《环保法》是我们家园的守护神”。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仔细。
2.惯性思维,凭经验答题。
3.比喻不当,信马由缰。
4.似是而非。
(二)第(2)题
【A】句“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不合逻辑,应删去“没有”;
【B】句“同学们……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搭配不当。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理解能力差。
2.对病句类型不熟悉。
教学建议:
1.常用修辞,要会辨析,会运用。
2.对于病句修改,平时不忽视,复习时要侧重。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三)第(3)小题
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涉及药物服用的方法,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答案需注意四点要素:称谓、服药时间、具体用量、次数。
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缺少称谓。
2.药物用量没说清楚。
3.服药时间未明确交代。
4.写成说明文,生硬啰嗦。
5.运用书面语,不符合人物身份。
教学建议:
1.明确概念,“口语交际”要用口语。
2.创设情景,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综上所述,201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重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考查学业水平的同时,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引导着语文教学向更活、更深、更广、更有文化内蕴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