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2011年10月13日下午,温岭市启智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分教研组开展了范读课文的比赛活动。看到这样的报道,可能有人会觉得: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老师还要自己范读课文,这也太跟不上潮流了吧。
确实,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众多不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我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并非一无是处,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拿教师范读课文来说,老师范读课文是很有必要。
教师范读课文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录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小短文,这些短文语言凝练,富有童真童趣,有熏染功能和积累价值。教师范读这样的文章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
如《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仔细的聆听,想像着一幅幅动人画面,感受着师生之间浓浓的爱。
如《狼和小羊》,老师变调的范读,使狼的凶狠、贪婪、狡猾尽显,使小羊的无辜、弱小毕呈。学生入情入境,深陷其中。
我正在读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在家最爱背诵的课文就是《狼和小羊》。背的最精彩的句子就是:“亲爱的狼先生,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怎么会把您的水弄脏呢?”女儿在背诵的时候,态度是诚恳的,语调是疑惑的,神情是无辜的,同时还配有手势。孩子完全沉浸其中,也多次感染了我。孩子如此爱语文,如此迷恋语文,都得益于老师课堂上的范读和指导。
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感性依据。学生折服于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自觉向老师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让孩子爱上文学。
作家魏巍在多年之后仍然记得老师范读课文的情景,他在《我的老师》中写到: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正因为蔡芸芝老师精彩的范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直到后来作者仍然对老师充满敬意和爱恋。
三、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只有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沉闷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讲解进程,适时而巧妙地插入一段精彩的范读,就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能再辅之以小组读、齐读等手段进行积极调节,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老师朗读课文《泉水》的时候,学生仿佛听见了泉水丁丁冬冬的声音,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泉水一路流过山坡、果园、平地的情景。注意力再不集中的孩子,他们也会专心地听着,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的确如此,范读课文很有必要,但是范读课文也有讲究,作为老师,范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把握时机,该范读时才范读
教师范读除了具有以上优势之外,也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此,教师应明辨范读出现的最佳时机,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二、把握要求,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范读除了展示教学的示范性,必须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不应把教师的范读作为所有学生朗读的模版,而是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像教师一样阐述自己读书的独特体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充分地表达,努力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总之,对于新课改,我们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让教师的范读成为课堂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东季小学)
确实,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以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众多不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我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并非一无是处,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拿教师范读课文来说,老师范读课文是很有必要。
教师范读课文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苏教版小语教材选录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小短文,这些短文语言凝练,富有童真童趣,有熏染功能和积累价值。教师范读这样的文章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纤浓美;有时如大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才思滚滚,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有时似高山流水,错落跌宕,层层推进,飞流直下,给学生一种多姿多态的飞动美。
如《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仔细的聆听,想像着一幅幅动人画面,感受着师生之间浓浓的爱。
如《狼和小羊》,老师变调的范读,使狼的凶狠、贪婪、狡猾尽显,使小羊的无辜、弱小毕呈。学生入情入境,深陷其中。
我正在读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在家最爱背诵的课文就是《狼和小羊》。背的最精彩的句子就是:“亲爱的狼先生,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怎么会把您的水弄脏呢?”女儿在背诵的时候,态度是诚恳的,语调是疑惑的,神情是无辜的,同时还配有手势。孩子完全沉浸其中,也多次感染了我。孩子如此爱语文,如此迷恋语文,都得益于老师课堂上的范读和指导。
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感性依据。学生折服于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自觉向老师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让孩子爱上文学。
作家魏巍在多年之后仍然记得老师范读课文的情景,他在《我的老师》中写到: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
正因为蔡芸芝老师精彩的范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直到后来作者仍然对老师充满敬意和爱恋。
三、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只有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较沉闷时结合课文内容和讲解进程,适时而巧妙地插入一段精彩的范读,就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能再辅之以小组读、齐读等手段进行积极调节,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老师朗读课文《泉水》的时候,学生仿佛听见了泉水丁丁冬冬的声音,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泉水一路流过山坡、果园、平地的情景。注意力再不集中的孩子,他们也会专心地听着,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的确如此,范读课文很有必要,但是范读课文也有讲究,作为老师,范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把握时机,该范读时才范读
教师范读除了具有以上优势之外,也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此,教师应明辨范读出现的最佳时机,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二、把握要求,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范读除了展示教学的示范性,必须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不应把教师的范读作为所有学生朗读的模版,而是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像教师一样阐述自己读书的独特体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充分地表达,努力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不该范读时坚决不读。
总之,对于新课改,我们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让教师的范读成为课堂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东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