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理解和运用,似乎是并重的两个方面,其实,理解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表现为语言运用的能力,即表达的能力,没有内化为表达能力的理解和积累是无效的。重理解、轻表达是当前语文举步维艰,乃至迷失方向的根本性原因。著名学者潘新和教授主张构建以表达为核心的“表现存在论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明确提出写作高于阅读,表达重于理解的主张。如何正确理解课标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走出一条以语文表达为终极目标的新路子呢?下面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教学为例,我谈谈做法和体会。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讲读课文,短短一千多字,把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科学精神、品格力量写得文采斐然。教学用书对《跨越百年的美丽》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典型的内容理解,但它是一篇文艺术的散文,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是本文独特的表现形式,因为“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形式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还是个秘密”。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中,根据学段读写目标中“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要求,以及它富有诗意的语言和选材上的精心处理的特点,我大胆对教学目标作出以下的调整:(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迁移练习;(2)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3)领会围绕一个中心选材的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句式美的品味和迁移
写居里夫人容貌美一段,有这样的一个句子:“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的内陷的大眼睛,似乎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这一句外貌描写,既写出了居里夫人容貌之美,又暗指美丽的容貌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和卓越的慧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其内涵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的表达特点,先实写后虚写,先客观刻画后深入想象评价,在想象和评价中,充满了作者诗意的赞美,这样的虚实结合,有层次的语言形式,不仅深化内涵,而且富有文采和表现力。然后让学生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以上的特点。学生很快找出类似的句子:“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进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中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刘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揣摩这些句子的形式美,最后在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写话迁移形式:居里夫人的美丽庄重的容貌,化作了举世无双的科研成果,化作了坚定刚毅的科学精神,化作了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这样的美,跨越了容貌,跨越了国界,不仅跨越百年,而且能跨越千年、万年,那是一种永恒的美。这样的迁移运用,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迁移运用了富有形式美和表现力的句式,做到了内容理解与形式领悟有机结合,共同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谋篇布局方法的习得
1.围绕一个中心组织材料的提醒
《跨越百年的美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题目,作者敏锐地把握住“美丽”这个富有诗意的角度,从容貌美到精神美再到人格美,不断深化美丽的内涵。“美丽”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思维的线索,用“美丽”来统帅、取舍纷繁复杂的素材,可使之条理化,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我还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可以想象他们说了无数次的话,为什么课文只写一句关于镭的颜色的带有‘美丽’字眼的对话?”“在写居里夫人精神美和人格美的部分为什么要扣紧‘美丽的生命’‘美名’的字眼?”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紧扣文眼“美丽”来选材的方法。
2.结构美的领悟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传奇式的科学家,其可歌可泣的事迹长篇累牍都不能穷尽。为什么一千多字的一篇短文,不仅揽括了其一生,而且其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主要体现在文章结构方面几处精妙之处。在教学实施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居里夫人一生中获得那么多的大奖和荣誉,为什么详写了镭的发现的过程,对其他的科研成果只是概括性地一笔带过呢?为什么详写科学精神而略写其容貌美和品格美?几十年的科学人生为什么详写其三年零六个月,其他的科学生涯用“一如既往”一词带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种手法的好处在哪里?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到:点面结合的详略的处理使纷繁复杂的内容既有条理又有层次。倒叙手法的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引用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语作为结尾,科学史上的两座巨峰互相印证,意蕴深远,有言尽而意未尽之妙,共同构成了文章的结构美。对于小学和初中过渡年段的六年级,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精妙,并加以模仿运用,这既是学段的读写要求,又是为初中阶段写好一篇完整的记叙文的奠基之举。
3.写作视角的选择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视角实际上是作者思维的方法,这是写好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维取向,我把六年级上学期的《詹天佑》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对比,两位科学家都有爱国的原始素材,为什么《詹天佑》的作者选择“爱国和杰出”作为写作视角,而《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的爱国只一笔带过?通过对詹天佑修铁路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詹天佑临危受命之举,学生领会“爱国”是詹天佑修铁路的最大动力,而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是居里夫人的主要精神动力,所以选“美丽”作为视角。“爱国”和“美丽”的视角选择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写作目的——凸显人物最核心、最闪光的一面。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从学会表达的角度出发,打破文本以内容为主的主题编排,构建“表达”为主的篇目重组,培养学生写作的宏观思维的能力。
语文学习必须聚焦表达的终极目标,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情境,在文本的秘妙处、遣词造句处、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随机迁移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形式意识,方法习得意识,融会贯通意识,迁移创造意识,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困境的出路之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讲读课文,短短一千多字,把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科学精神、品格力量写得文采斐然。教学用书对《跨越百年的美丽》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典型的内容理解,但它是一篇文艺术的散文,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是本文独特的表现形式,因为“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形式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还是个秘密”。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中,根据学段读写目标中“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要求,以及它富有诗意的语言和选材上的精心处理的特点,我大胆对教学目标作出以下的调整:(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迁移练习;(2)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3)领会围绕一个中心选材的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句式美的品味和迁移
写居里夫人容貌美一段,有这样的一个句子:“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的内陷的大眼睛,似乎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这一句外貌描写,既写出了居里夫人容貌之美,又暗指美丽的容貌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和卓越的慧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其内涵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的表达特点,先实写后虚写,先客观刻画后深入想象评价,在想象和评价中,充满了作者诗意的赞美,这样的虚实结合,有层次的语言形式,不仅深化内涵,而且富有文采和表现力。然后让学生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以上的特点。学生很快找出类似的句子:“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进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中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刘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揣摩这些句子的形式美,最后在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写话迁移形式:居里夫人的美丽庄重的容貌,化作了举世无双的科研成果,化作了坚定刚毅的科学精神,化作了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这样的美,跨越了容貌,跨越了国界,不仅跨越百年,而且能跨越千年、万年,那是一种永恒的美。这样的迁移运用,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迁移运用了富有形式美和表现力的句式,做到了内容理解与形式领悟有机结合,共同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谋篇布局方法的习得
1.围绕一个中心组织材料的提醒
《跨越百年的美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题目,作者敏锐地把握住“美丽”这个富有诗意的角度,从容貌美到精神美再到人格美,不断深化美丽的内涵。“美丽”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思维的线索,用“美丽”来统帅、取舍纷繁复杂的素材,可使之条理化,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我还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可以想象他们说了无数次的话,为什么课文只写一句关于镭的颜色的带有‘美丽’字眼的对话?”“在写居里夫人精神美和人格美的部分为什么要扣紧‘美丽的生命’‘美名’的字眼?”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紧扣文眼“美丽”来选材的方法。
2.结构美的领悟
作为一名举世闻名的传奇式的科学家,其可歌可泣的事迹长篇累牍都不能穷尽。为什么一千多字的一篇短文,不仅揽括了其一生,而且其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主要体现在文章结构方面几处精妙之处。在教学实施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居里夫人一生中获得那么多的大奖和荣誉,为什么详写了镭的发现的过程,对其他的科研成果只是概括性地一笔带过呢?为什么详写科学精神而略写其容貌美和品格美?几十年的科学人生为什么详写其三年零六个月,其他的科学生涯用“一如既往”一词带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种手法的好处在哪里?最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感悟到:点面结合的详略的处理使纷繁复杂的内容既有条理又有层次。倒叙手法的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引用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语作为结尾,科学史上的两座巨峰互相印证,意蕴深远,有言尽而意未尽之妙,共同构成了文章的结构美。对于小学和初中过渡年段的六年级,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精妙,并加以模仿运用,这既是学段的读写要求,又是为初中阶段写好一篇完整的记叙文的奠基之举。
3.写作视角的选择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视角实际上是作者思维的方法,这是写好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维取向,我把六年级上学期的《詹天佑》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对比,两位科学家都有爱国的原始素材,为什么《詹天佑》的作者选择“爱国和杰出”作为写作视角,而《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的爱国只一笔带过?通过对詹天佑修铁路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詹天佑临危受命之举,学生领会“爱国”是詹天佑修铁路的最大动力,而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是居里夫人的主要精神动力,所以选“美丽”作为视角。“爱国”和“美丽”的视角选择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写作目的——凸显人物最核心、最闪光的一面。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从学会表达的角度出发,打破文本以内容为主的主题编排,构建“表达”为主的篇目重组,培养学生写作的宏观思维的能力。
语文学习必须聚焦表达的终极目标,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情境,在文本的秘妙处、遣词造句处、谋篇布局处时时唤醒,常常提示,随机迁移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形式意识,方法习得意识,融会贯通意识,迁移创造意识,从而提高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困境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