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大学生现状问题的分析与解困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需要高校、社会、贫困生个人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成都地区某高校调查研究为例,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并总结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困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现状 贫困原因 解决对策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对我校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对选取的这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我校学生工作部有关教育职能部门老师中选取典型样本进行个案访谈。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情况,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以及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情况及消费结构等。分析这个群体的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贫困生的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成员偏多,也有小部分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而家庭成员中有收入的成员又偏少,所需供养的人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
  (二)消费情况。
  从贫困生的月均消费情况来看,月均消费在200~3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15.09%;月均消费在300~4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29.25%;月均消费在400~500元的占总体比率的27.36%;仅有小部分贫困生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上。每月的开支去向上,78.58.%的贫困生大部分用于吃饭;有21.70%的贫困生一半用于吃饭一半用于购物;仅仅有1.89%的贫困生扣留伙食费后大部分用于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从消费来源看(如图一),调查显示79.25%的贫困生是家庭资助;靠亲朋好友资助的占5.66%;靠社会公益认识和政府资助的仅占总比率的0.94%;通过借贷的贫困生占1.89%;有10.58%的贫困生的消费主要依靠勤工助學和兼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贫困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小。由于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是由国家、学校、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用来奖励那些少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作为激励手段,具有竞争性,但贫困生的数量比较多,因而要得到全额资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况。
  在对贫困生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如图二),有30.1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自卑封闭的;有58.4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正常心态;仅仅只有11.32%的人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或者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入学前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差,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习惯都与非贫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大部分贫困生心态比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心态是自卑封闭的。针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三:你认为在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更为重要
  调查显示如(图三),面对是否敢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这一敏感的问题上,有51.89%的贫困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卑微贫寒的出身,有48.11%的贫困生不敢承认或者私下承认或者拒绝回答这一敏感的话题。当问到物质贫困是否容易导致精神贫困的问题上时,25.47%的贫困生认为比较容易导致;44.34%的贫困同学觉得影响一般;30.19%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大部分贫困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是贫困生还比较敏感,以至于精神状态不佳。这可能将影响其学习和工作,甚至影响未来的发展。
  在心理压力上,调查显示39.62%的同学认为在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上压力比较大;24.53%的同学觉得在恋爱问题上压力比较大;21.70%的同学觉得在家庭问题上压力比较大;39.62%的同学觉得在学业问题上的压力比较大;63.21%的同学认为在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比较大;15.09%的同学在国家发展前途上压力比较大。当问到“如果你有精神上的困惑,你是否会去咨询心理医生”时,55.66%的同学表示不会咨询心理医生。
  (四)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
  对于将来就业问题上,7.55%的贫困生认为将来就业相当困难,由于来自贫困家庭,没有关系,即使有能力也无法施展;37.74%的贫困生认为比较困难,现在就业竞争激励,且自己出身贫寒,没有可依靠的关系;16.98%的贫困生不想就业,想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29.25%的贫困生认为将来就业比较容易,出身贫寒没有关系,只要有能力就能找到好的工作;8.49%的贫困生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找到工作将很容易。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境的贫寒及自身条件的不足,加上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能正确理解而产生心理偏差,并形成了一种灰色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缺乏信心。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贫困生想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而关系资源、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部分贫困生产生了消极的就业观。
  二、贫困的原因
  贫困大学生贫困有其社会、经济及自身的原因,也是产生心理等方面问题的源头,包括:
  (一)社会因素:社会各方面发展不充分。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低,教育基础相对较薄弱,教育总体水平欠发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分配体制也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但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社会高校贫困生救助团体尚少且不成熟,关注度不高等也是造成和加剧贫困生贫困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國区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经济差距,是造成来自农村的高校贫困生远远多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高校贫困生的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产品价格偏低,这就使得他们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
  (三)自身因素:心理素质低。
  调查显示,部分贫困生不能正视自己贫困的事实,产生自卑、内向心理,进入大学后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甚至挂科等,以致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部分学费或生活费。尽管一些贫困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因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没有摆脱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三、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积极创建资助平台和扩展帮扶途径。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通过媒体宣传,鼓励企业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建立企业定向培养机制,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强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如“就业创业导航站”等,构建勤工助学信息平台,为贫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兼职信息。
  (二)完善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体系。
  学校应建立科学严格的贫困生界定体系,严格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全面了解和把握贫困生情况;建立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体系,严格实施科学的评定方法,使奖学金助学金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勤工助学体系,科学细致设置勤工助学岗,增加勤工助学的补贴,并由专门的老师和同学对勤工助学同学进行管理、监督。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开展贫困生的工作。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困难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且定期和贫困同学谈话,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和好朋友;细致具体地开展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勤工助学人员的选拔工作;帮助贫困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贫困生与人相处,建立人际和谐关系;注意发挥班、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并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贫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贫困生应树立良好心态,刻苦努力,自强不息。
  贫困大学生应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正视贫困,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懂得合理地排除心理困惑,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消除自卑心理,提高情绪控制调节能力,努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广交益友;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并抓住展示自己和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祝秀香,刘国华.对高校贫困生精神扶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
  [2]李全喜,张斯民.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再思考.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李翔.贫困大学生昀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
其他文献
摘 要: 联结是福斯特的《印度之行》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中联结主题的探讨,结合小说的背景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其走向失败的根源。  关键词: 《印度之行》 联结 失败 根源  一、引言  “这部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因为小说写的是人类企图在我们这个混乱和繁杂的世界上,找到一种人类之间的秩序和一个稳固而永久意义的基础。”虽然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探讨和想要表达的就像马巴拉山一样
摘 要: 本文以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为例,阐述多维度阐释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多维度阐释 《大学语文》教学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讲授诗词作品时,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如何讲解、阐释?如何阐释才能恰到好处?既不因为阐释角度的限制而损害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又不会因为阐释的泛化而趋向过度阐释、阐释变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阐释文本,是我
摘 要: 金元时期,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等外来语发生了接触。通过分析元刊杂剧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揭示了蒙古语对元代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的接触、渗透和融合的现象。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元代汉语语法 《元刊杂剧三十种》  金元时期,外族建立政权,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契丹语、女真语和蒙古语发生了接触,其词汇、语法甚或语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语言成分的
摘 要: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更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解析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方言词语,可窥见这一方土地上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方言词语如同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方言区人们的民俗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地将生命的活力注入方言中;分析方言词语不仅要解读语言符号承载的语义,而且要考察“锁定”在方言词语记忆的民族历史和风俗文化。  关键词: 重庆市酉阳县李
摘 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奥赛罗》中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产生这场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伊阿古的出现是悲剧的导火线和助燃器,特定的生活文化环境是悲剧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性格则是悲剧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奥赛罗》 悲剧 原因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主要讲述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威尼斯军队主帅奥赛罗与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女儿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
摘 要: 关于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从某一门课程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研究对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缺乏说服力。而贯彻“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理念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从“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理念的角度来讨论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性”教学 学习理念  一直以来高校英语系在英语专业
摘 要: 本文就文学翻译中的两种不同策略——异化和归化作了探讨,并结合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中国的译介进行了具体分析。文学翻译主体采取何种策略受制于多种因素,中国文学翻译界目前异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但异化、规划终将并存,并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  关键词: 异化 归化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中译本比较  在今日“地球村”,翻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翻译的一
摘 要: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那就是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及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学界众说纷纭,但无定论。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圣叹对《水浒》接受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圣叹对《水浒》潜在的内涵进行了属于他的揭示和创造,金氏的才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对在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国高校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具有显著的作用。它不仅符合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对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深入和构建和谐校园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标,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底蕴及丰富活动形式。广外的“中国文化节”正是在这种理念下,立足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探索。  关键词: 国际化办学理念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国际化办
摘 要: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令人非常担忧。为改变这种现状,作者对教师教学用书在编写方面提出几点思考,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 运用现状 编写思考    教师教学用书也叫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教学参考书的名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有“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指导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师用书”等不同名称,配合新教材而出版的教参